图书无形损耗的计算方法_分年核价法_张晓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5496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无形损耗的计算方法_分年核价法_张晓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图书无形损耗的计算方法_分年核价法_张晓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图书无形损耗的计算方法_分年核价法_张晓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图书无形损耗的计算方法_分年核价法_张晓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无形损耗的计算方法_分年核价法_张晓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咭:母母. 号忿考理图书无形损耗的计算 方 法分年核价法即印.申印卑御.翻翻“, ,张晓丹“,.娜,. 侣,艺.。口., 万吕.说.毛图书是体现在物质形 态上的精神产品,作为书店 的主要 流动资产,它又是参与流通领域的知识商品。图书是 否存在无形 损 耗,对企业经济效益 的影 响如 何,怎样正确核算图书的无形 损耗,本文拟就 上述问题作粗浅的探讨。一、图书存在无形损耗具有 客 观必 然性无形损耗亦称“精神损耗”,即 图书的物质形态不变,因非物质原因而发生 的贬值损失。其表现形式是内容过 时,知 识陈旧的滞销图书降价出售 乃 至报废。所谓非物质原因,首先 是 因为社会 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文化 的

2、进步,先进 替 代 落后,是历史发 展 的必然趋势。随着新学科、新选题的 图书问世,旧的 图书、老化 的知识将被逐渐淘汰。其次,由于 目前出书的速度跟不上 知识更新的速度,供应的速度跟不 上读者需求转移的速度,因而在 出版和发行这两个环节滋生着图书的无形损耗。再者,因图书储备的特性所致:1.书店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人民 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如 果 没有 多品种,足够量的书是 不 可能满足读者多层次、广泛需求 的。2.图书是一次性或 间歇性(重版书)成批生产,出版周期长,加之出版部门不承担储备任务,故书店必须要有常 年 性的储备,以保证读者 阶段性的需要。3.读 者 需求 复杂 多变,图

3、书消费弹性大,市场预 测难,因而常出现积 压 或脱销。由此可知,图书储备一般是超度储备,超度储备加 重 了图书无 形损耗 的产生。图书无形 损 耗 的产生是 具有客观必 然性 的,造成削价、报废图书损失的原因是多方 面 的、复杂的,但无形损耗的发 生无疑 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图书存在无形损 耗这个客观事实出发,研究滞销图书的核算方法是很有必要 的。二、分年核价法是 计算图书无形损耗的方法1男1年国家出版局颁发的3抖号 文划 定的滞销书范 围为8类:1.风黄污 损的图书;2.残缺不齐的成套书;3.发行季节已过 的历书、年画、期刊;4.不 合形势需要 的宣传画、图片、图书;5.教育行政部门决定

4、停用的中小 学教材;6.已有更完善修订本的 同一编著译者 的旧版书;7.内容陈旧无保留价值的一般科技书;8.进货过多,长期积 压 的一般图书。从滞销书的分类来看,滞销 书的资金损失可分为有形损耗(1一2类)和无形损耗 (3一8类),而无形损耗非物质原因 的贬值损失居多。因此,计算滞销图书的损失,主要就是 计算图书时无形 损耗,而 分年核价法 就是 这样一种 方法。“分年核价法”起始于19 80年,19 87年国营出版 企业 成本管理实施细 则作出了一4 5一更 明确的规定。它在总结历史经 验教训的基础 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利润虚假和 忽视经营管理水 平,吃“大锅饭”的现象。它通过“提成 差价”这

5、个帐 户来预计 和核销图书的无形损 耗。其作用 主要在于:1.使滞销积 压图书损失和滞销图书的产生,通过时间尺度紧密联系起来,反映了 图书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为随时处理滞销 图书、调 整库存结构、压缩库存,创 造了条件。2.使成本 核算更加符合会计配比假设原则:“将一定期间内已实现的收入和为取得这些收入所耗费的成本相 配合,并将后 者从前者中减去,以确定 一 定期 间获得 的净收益。”考虑了权责发生制的时 间 因素,所计算的利润比较实在。3.可 以 形 成货 币监 督。存书分年核价直接影 响销售成本和利润。当往年的存货结构比重增大,帐上的“提成 差价”就会低 于实际盘存应提的“提成 差价”,其差

6、额一次补足,进入 当期成本,因此,可促进 书店合理备货,及时分析存书构 成。4.可加速 资金周转。由于“提成 差价”科目是库存商品的备抵帐户,故减少 了资金占用,使银 行流 动资金贷款所要 求 的物资保证条件更为实在。在资金 定额不变的情况下,可 以多储备 图书增加 品种,充实库存。5.利 于调动推销存书的积 极性和促进企业竞争,使企业外有压力,内有活力。“分年核价法”只是在企业内部核算上降低 了存书价值,而对外销售 的价格不变。因此,如果图书出现“再 生”现象,滞 销 书变畅 销书,多销可多增 加 利润,从 而减少图书的无 形损耗。另外,由于各店 的主客观条件不同,造成的无形损耗程度是 不

7、同的,当大于这种必 要的平均损耗而按平均损耗程度进行补 偿 的书店,就会造成“无形 损 失”,反 之就会获得“无形收益”。三、降低图书无形损耗对 企业经济效益的影 响如前所述,无 形损耗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建立滞销图书的预备金也 是 合法的,是 否企业就可 以任其自然发展,把报废、削价图书看成天 经地义 的事情呢?如果是这样,那就丧失了“分年核价法”的意义。“分年核价法”把图书无形损耗纳入销售费用,因此,无形损耗对企业 经济效益直接产生影响。一 是对销售额起制约作用:无 形损 耗越大,销售额越小;无 形 损 耗越小,销售额越大。二是与利润 成 反比关系:无形损耗降低,利润则升高;无形损 耗升

8、高,利润则降低。三是在资金运用方面,无形损耗越大,资金利润率就越低;无形损耗越小,资金利润率就越高。资金是 社会主 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中物资财产的货币表现。货币是有时 间价值的。社会主 义货币的时 间价值主要表现为资金的占用者 向资金的所有 者所付的报酬银行利息。因此,我们可 用计算复利的公式,计算资金的 时间价值,考虑存货保本期,使库存图书更新于 图书滞销期 到来之前。假设某类库存图书的单位成本为a,库存图书数量为b,银行贷款利率为i,存储 期变量 为x,单位售价为y(应扣除税金),根据“量、本、利”分析法的原理,图书存储的保本点应该使 图书本利之和等于其销售纯收入(扣除税金),得出以下储

9、存保本期的公式:ab(1+i)=by例:某类 图书单位成本0.8 6 元,销售单价为O,肠元,单位税金为0.0 3元,银行年利率为7.92%,求该类图书最大储存期为多少天? 设 最大储存期 为x天,据 上述公式,则:1赫g(1+7.92_0.03l0_口3 3=2.03(年)一4 6一1.03X365=376(天)由计算而得,此类书最 多 只能存储37 6天,然 而书店经营的目的不是保本,而是略有盈利,故储存期还应缩短。从资金 的时间价值分析可 知图书的无形损耗不仅对企业经济效益 有直接影 响,而且对社会效益 也有间接影 响。综上所述,要 降低图书无 形损耗对 企业经济效益 的影 响应从两方面

10、着手。一是树立时间价值观念,打破“有货不愁贫”,“货卖堆山”的传统经营思想,自觉运用储存保本的原理,抓好进 货计划 管理,搞好市场预测分析,避免大量积压和 脱销,争取进销平衡,以降低无形 损耗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二 是改变“货卖三日鲜”的倾 向,充分意识到无形损耗不仅存在,而 且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逐步扩大,自 觉地经常搞好存货结 构分析,积极推销存货,加速资金周转,变滞销 为畅销,以减少 无形损耗或增加 当年的“无形收益”。四、关于“分年核价法”的几 点设想通过几年实践,发现“分年核价法”在具体核算办法上,尚有不妥之处,特提出以下设想,供参考。1.图书的 时效有长有短,如果采用划一的“分年核

11、价法”,势必对一些不 易再版而又 具有重要保 留价值的学术著作也核了价,这就影 响 了书店储备的积极性,事实上它 们并不 因时间 的流逝而 丧失其使用价值。是 否在原有的图书分类上多设一类“经典著作”而 不 予 以分年核价。2,从 出版(印刷)的第二年起开始核低图书价值不符合图书市场供求规律。图书销售 周期 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四个 阶段,试销期、畅销期、饱和期、滞销期。分年核价的作用主 要在于解决滞销期图书报损的资金来源 问题。从我 国 图书的出版周期来看,一般为半年,加上发运日数4 5天,故当年出版的图书一般要在下半年或第二年到货,而 刚刚到货或 到货不 久,正 处于 试销期 或畅销期的图

12、书就要核低其价值显然 违背了“分年核价法”的初衷。这样人为地 增 大了 成本,使利润失真,是 不恰当的。采用 从 出版 (印刷)第三年起核价,更接近实际。3.存书分年核价是从存书的 出版年限上提供信息,说明它有可能 成 为滞销书,但并不是说它己经成 为滞销书,可 以任意降价,报废处理。因此,除了根据国家出版局1 98年颁发 的新华书店滞销 图书处理办法认真进行审查 外,还应进行金额控制,按 照 量入为出的资金使用原则,将滞销书的处理额控制在年初库存码 价的6%以内。4.为 了避免个别店把分年核 价 作为调节利润的工 具任意扩大或缩小核价金额,必须把“图书发 行卡”真正建立起来。仓库应增设分年 明细帐,据 以考核图书分年的进、销、存情况。总而言之,“分年核价法”是 图书发行成本理论 的一种尝试,如何正确计算 图书无形损耗,“分年核价法”是 否就是计算图书无 形损耗的唯一 形式?在目前是有争议的,笔 者愿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本文作者单位:重庆市新华书店)一4 7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