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示例之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55237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示例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示例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示例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示例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示例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示例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示例之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河南鹤壁市矿务局中学吉平安(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契丹的兴起;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及其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国;夏宋间的战与和。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辽和西夏都是祖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和北宋并立的政权。契丹族和党项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领袖。从而对学生进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教育。2辽贵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 是北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 但它所带来的和平局面,对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益。辽宋贸易促进了双方经

2、济和文化交流,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关系的主流。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耶律阿保机)和历史事件(澶渊之盟)的能力。(二)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耶律阿保机建国和澶渊之盟。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讲清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复习提问北宋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赵匡胤960 年)五代十国时期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是怎样结束的?(宋太祖、宋太宗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这一局面)2导入新课教师悬挂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指出: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这时,同北宋并立的还有

3、契丹族于十世纪在北部建立的辽、党项族于十一世纪在西北部建立的西夏、白族在西南部建立的大理等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板书课标题)3讲授新课一、契丹的兴起(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目,请回答:1在契丹人饮马图上,你能看出契丹人的风俗有何特点?(头两侧各有一小辫)2关于契丹起源的传说说明了什么?(说明契丹人是“白马”和“青牛”部落的后代)3唐末以前,契丹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由游牧和渔猎生活转变为农耕和定居生活)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指出:契丹族原先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北魏时期自称契丹,分八部,同中原往来密切,互相交换物产。隋唐时

4、,逐渐强大起来。唐朝末年, 契丹势力不断扩大。当时,不少汉族农民为了躲避藩镇之间的战祸,来到长城以北,同契丹族杂居相处,他们把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到那里。契丹人民在同汉族人民接触的过程,逐渐学会种庄稼、织布、冶铁、煮盐和建房,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那么,契丹政权是谁建立的呢?是耶律阿保机。二、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板书)1阿保机建国(916 年) (板书)同学们在小学历史课本上,曾学过契丹的兴起一课,请大家回忆一下,它主要讲了关于阿保机的几件事?(讲了阿保机的三件事:吸取汉族先进文化,重用汉族文人韩延徽等,改革契丹的旧制度;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再问: 谁谈谈阿保机是怎样重用汉

5、人韩延徽的?(韩延徽原先是唐朝的官员,后来出使契丹时,被阿保机扣留下来牧马。阿保机的夫人知道后,说:韩延徽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为什么要侮辱他?阿保机认为这话有道理,立即召韩延徽问话,结果发现他的谈吐很合自己的思想,就留他在契丹做官。以后凡是遇到军国大事,都要由韩延徽参与裁决)。教师总结: 耶律阿保机出身于契丹贵族耶律氏家庭。它属于八部中的迭刺部。该部接近中原地区,耕作条件较好,迁入的汉人较多、经济发展亦较快,是八部中最强的一部。十世纪初,阿保机被选为该部酋长,又被立为八部的军事首领,从而掌握了八部的全部军政大权。几年后,他统一了契丹各部。(放幻灯片耶律阿保机) 。指出:这就是耶律阿保机,他正在对

6、下属面授机宜。阿保机在916 年,依照汉制,建立国家机构,自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建都于上京, (教师在图上指出上京的位置)。他又仿照汉字的偏旁,创制契丹文字。 他让汉人韩延徽等人拟订官制、法度, 并采纳了韩延徽发展农业和实行赋税制度的建议。这些都大大推进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过程。2简评耶律阿保机(板书)大家看课本79 页的思考题:想一想,耶律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统一契丹各部,是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提倡农业; 任用汉族文人, 制定规章制度, 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创制契丹文字) 。学生回答后, 教师指出: 阿保机为契丹族的统一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立的契丹政权,促进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政治、

7、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们还应看到,他的四处攻伐,也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3耶律德光改契丹为辽(板书)阿保机建国后, 对周围地区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战争。他死后, 儿子耶律德光继位。这时,契丹的势力发展到东到大海,西至阿尔泰山, 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南接今天河北、山西的广大地区,统治着北方各族人民。 (教师在图上指出契丹的大致疆界),后来, 耶律德光把契丹的国号改为辽。耶律德光在位时,后唐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儿皇帝,同学们知道是谁吗?(知道,是石敬瑭) 。那么,他为何会成为儿皇帝呢?(他自称的)。耶律德光在位时,后唐统治不稳,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乘机举兵,企图夺取帝位。为了乞求契丹的支持,45 岁的石

8、敬瑭竟厚颜无耻地向 34 岁的耶律德光上表,尊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还答应事成后把幽云十六州地方割给契丹。结果,石敬瑭如愿以偿。但把幽云地区割给契丹,却使中原失去屏障,成为后来辽宋冲突的根源。三、澶渊之盟(板书)1北宋夺取幽云地区的斗争(板书)北宋初年, 宋太宗曾两次对辽用兵,想夺取幽云地区。第一次是979 年,宋太宗亲自领兵进攻幽州,一路势如破竹,连下数郡,包围幽州。但北宋统治者过高估计了辽的力量,缺乏必胜信心,半个月没有打下幽州。后来辽军来援,宋军腹背受敌,大败而归。另一次是在986 年,宋军兵分三路攻辽。指图讲述:东路军出雄州(今河北雄县);中路军由定州(今河北正定县)攻飞狐;西

9、路军由潘美、杨业统率出雁门,进攻今晋北地区,最终目标是三路会师幽州, 进行决战。可是东路军刚出击便遭到了辽军主力的迎击,大败;中路军闻东路军败北,不战而溃,只有西路军出师两个月,战果累累,收复了朔云等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 但是由于东、 中两路的溃败, 西路的侧翼便暴露在辽军的攻击之下。西路军也被迫撤退。在这次北代中, 有一位被后人称道的老英雄壮烈殉国。同学们说, 他是谁呢? (杨继业)。这位传奇式的英雄杨继业,即杨业。 课下大家有兴趣可以谈谈杨家将的故事里,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2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板书)宋太宗收复幽州、云州等地区的失败,暴露了北宋王朝封建统治的弱点,使辽统治者更

10、加放心地南进, 北宋只得采取守势。1004 年,辽圣宗和肖太后调动20 万大军大举进攻北宋。虽然沿途遭到了北宋军民的激烈抵抗,但辽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绕过宋军坚守的城池,终于深入到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 ,威胁东京。(放幻灯 澶渊之战形势 ) 。同学们,请看幻灯回答: 哪个箭头是辽军南进线?哪个箭头代表宋军抗辽路线?(向下的箭头是辽军南侵路线,向上的箭头代表宋军北上抗辽路线)。檀州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军事重镇,是从黄河北岸南渡黄河到东京去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辽军的南下告急文书传到东京时,北宋君臣惊慌失措,在是否抵抗的问题上意见不一。“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密请帝幸金陵;金署枢密院

11、事陈尧叟,蜀人,又请帝幸成都。”只有新任宰相寇准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对宋真宗说: “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斩也!”他要求宋真宗亲征,指出:“若车驾亲征,敌自当遁去。不然,则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众。”如果放弃都城,逃往江南或四川,后果不堪设想,那时“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面对北宋政权的生死存亡, 宋真宗不得不亲征。宋真宗亲至抗敌前线,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当他登上澶州北城的门楼时, 宋军齐呼万岁, “声闻数十里, 气势百倍”。而辽军呢?则面面相觑,心中充满惊恐。(放幻灯宋真宗 ) 。看!这就是,在大敌压境和广大军民坚决要求抵抗的压力下,亲自出征来到前线的宋真宗。宋军凭着高昂的斗志

12、,无不以一当十,接连打退辽军的轮番进攻,并射杀辽军先锋肖挞揽,使辽军士气大受挫折。由于孤军深入,给养困难,辽军的处境极为不利。因此,契丹贵族只好谋求议和。寇准坚决反对议和,宋真宗不加理睬。宋真宗多次派曹利用到辽营和谈。1005 年一月,北宋接受了屈辱的条件:宋每年向辽贡送 “岁币”(包括银10 万两,绢 20 万匹) ;辽军撤退。由于澶州附近有古湖泊,名澶渊,因此,这次战役称为澶渊之战,这次辽宋盟约称为“澶渊之盟” 。 (放幻灯 宋辽议和情景 ) 。同学们看!这就是当年宋辽双方议和时的场面,双方正在讨价还价。3评“澶渊之盟” (板书)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形势下签订的?(是在辽军

13、处境日益不利的形势下签订的) 。再问:盟约对双方分别产生什么影响?(辽得到岁币,辽军撤走;加重了北宋的财政负担) 。盟约是在双方实力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互相妥协的产物。对辽来说, 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军安然撤走, 还获得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 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因为这不是一次性的赔款,而是北宋政府年年向辽政权送同样数目的银和绢。 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生产得到发展,双方还通过“榷场”进行贸易。澶渊之盟后,辽宋和好,每年双方互派使节拜年庆寿。辽发

14、生饥荒, 北宋卖给辽两万石粮食。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也传到辽。而辽为了消除幽云地区汉族人民的反抗情绪,取消了一些民族歧视法令。4辽宋经济文化交流(板书)澶渊之盟以后,辽宋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北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辽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满足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边疆地区同中原的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四、元昊建立西夏(1038 年) (板书)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唐朝中期以来, 他们游牧于今天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部一带。唐末五代时,党项族成为西北地区的一股强大势力。北宋初期,党项族首领称夏国王。10

15、38 年,夏王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请同学们看图,这是大夏国疆界线,这是其都城兴庆。由于夏在宋的西北面,史称西夏。元昊懂得汉语,喜欢读汉人的法律和兵书。他仿照宋朝,建立了一套官制、兵制、创制西夏文字。重要官职,有的还由汉族知识分子担任。五、夏宋间的战与和(板书)元昊称帝以后,为提高国威,巩固统治,多次发动对宋的战争。战争使北宋遭到严重损失,也使西夏伤亡惨重,财力匮乏,对宋贸易中断,引起了西夏人民的不满。元昊被迫与宋讲和。 1044 年,双方达成和议: 元昊向宋称臣,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包括银7 万两、绢 15 万匹和茶叶3 万斤)。北宋统治者用每年送给西夏“岁币”的办法求得苟安

16、,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宋夏和议之后,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北宋用丝织品、粮食、瓷器等,交换西夏的马、牛、羊、骆驼等。西夏积极学习中原文化,设立太学,又把很多汉文书籍译成西夏文。西夏人用汉文和西夏文印刷了大量佛经、医书、历书等。 课本中有关西夏的四幅图画,课下同学们自己阅看,尤其是要注意观察西夏人中人物的特征。下面大家一齐回答课本81页的思考题:西夏为什么要与北宋讲和?(双方连年交战、损失都很大)。我们学习了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课本78 页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上勾划出辽、北宋、西夏的疆界,并在图上找出东京、上京、兴庆、澶州、幽州的位置,并弄清它们分别是今天的什么地方。4巩固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辽、西夏的建立以及它们与北宋的关系。与北宋并存的辽和西夏都是祖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和党项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辽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辽保持着与中亚、大食、波斯、高丽和日本等国的交通。辽的都城上京,是当时东西方使节、商旅云集的重要城市。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