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与防范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44532491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与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与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与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与防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与防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与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与防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与防范税务机关是国家和政府税收工作职能部门,通过贯彻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来组织各种税收收入,运用税收杠杆,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这种经济权力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利益的包围,有的不法分子为偷税漏税想方设法拉拢腐蚀税务干部。一些意志薄弱者经受不住“物欲横流”的诱惑,就很容易被突破防线,走上不归路。税务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攀比失衡的反差心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部分地区和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我们有些国家工作人员看到他人一夜暴富,就心理失衡、眼球变红。特别看到以前混得没有自己好的同学、战友、朋友都发了大财,办了公司、建了厂房、买了

2、汽车、购了洋房,一掷千金、花天酒地,心想,论学历他们没有自己高、论能力没有自己强、论贡献没有自己大,凭什么他们获得这么潇洒,我为何要受穷?越想越来气、越想越不平衡。表现在工作中,往往是依据自身职权,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二是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身份特殊、保护伞厚,行为隐蔽、犯罪手段高明,每次受贿,都是单线联系,只要送钱人不说,别人就不会知道,就不会被查处。一些人头脑中存在“只要为公,自然无过”的认识, “我不是为了自己”成为理直气壮的辩解。在这种心理支配之下,他们曲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观点,滥用权力谋取地方利益和部门里,置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顾。三是按“劳”取“酬”的交易

3、心理。封建官场自古就有:“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喝穿;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在这种腐朽权力观的支配下,一些税务人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看成是待价而沽的特殊商品,为别人办了事,帮了忙,总希望“投桃报李”。一些税务人员看到别人发财,就觉得自己吃亏, “我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还不如人家搞一年”, “自己手中有权利,为什么不能去致富?”,从而产生了以权谋私,趁势“捞一把”的心理。北京海淀区国税干部吴芝刚,是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他目睹了纳税人开上“宝马”,购置别墅,眼红心热,羡慕不已,在纳税人的拉拢腐蚀下,先后违规发售增值税专用发票 10900 份,给国家造成 3.5 亿余元损失,被判处死刑。四是贪图享乐的放

4、纵心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某些拥有实权的税务人员爱慕虚荣、贪图享受,被金钱、人情和关系所包围,成了“糖衣炮弹”袭击的对象。这些人在社会上广交酒肉朋友,吃喝玩乐、花天酒地。有人说“自古贪官多好色”、 “十个贪官九个色”,此话一点不假,几乎所有的贪官后面都有一本风流帐。他们一边捞取钱财,一边寻花问柳。这些贪官,往往在下级群众面前像老虎,威风凛凛、不可一世;而在情人小蜜面前就像绵羊,服服帖帖、要啥给啥。据统计,目前立案查处的贪官中,60%以上跟“包二奶”有关,95%以上有情妇。这些贪官们,由权如色、贪色兼容,最终走上职务犯罪的道路。五是“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实践告诉我们,人一旦开了贪污、受贿的先

5、例,只要没有及时被发现和查处,就会暗自庆幸并且日趋贪婪。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分会的研究者发现,官员并不是生来就贪,堕落有一个过程。既退一步,必退第二步;退了第二部,离彻底退步也就不远了。不是说官员没有心理防线,但在一而再再而三退让的情况下,防线必破。六是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有些人错误地认为,现在社会上腐败现象普遍存在, “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没有不贪”,于是萌生出“不贪白不贪、贪了也白贪、要贪就快贪”的错误念头。一些接近退休年龄的领导干部,感到自己快要退下来了,有“船到码头车到站”、 “松口气”的思想,自觉不自觉中放松了对自己或其配偶子女的要求,认为自己还在台上,可以最后抓紧捞一把,不然就没有机会

6、了,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邪路。这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总结的“五十九现象”。还有一些年轻的中层干部,在升迁无望的情况下,心理失衡,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世界观的改造,把手中的权利变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腐化堕落、以权谋私,这也就是近年来新出现 “四十九现象”、 “三十九现象”。除了主观方面的原因外,还存在一些客观原因给了职务犯罪可乘之机。一是体质还不够完善。税务部门在执法中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对罚款规定的弹性过大,导致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更大,增强了一些人实施职务犯罪的投机心理,为滋生以税换贿提供了土壤。同时,一些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希望通过偷逃税款达到致富

7、的目的,以为只要和税务征管部门搞好关系,就可以少缴税甚至不缴税或者少罚款、不罚款,因此把一线税务人员作为拉拢腐蚀的主要对象,税务人员经受不住利诱就会被腐蚀走上犯罪道路。二是制度落实不力。各级税务机关在规范行政管理权、税收执法权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由于少数领导干部维护制度、坚守制度的自觉性不够,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致使不少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三是监督制约不力。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一些地税部门和单位在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中,存在着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监督还没有完全渗透到税收执法的全过程和干部的“八小时之外”,从而给个人私欲膨胀的干部留下了空档

8、和可乘之机。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与建议。从单位来说,做到三点:一是要加强预防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许多案例表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教育是基础。一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法制讲座。二是加强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三是扎实开展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贪官走上职务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素质问题,但在很大程度上有体质、机制方面的因素。制度很完善,想腐败也难以下手,制度不健全,好人也容易“下水”。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

9、规范权力运行,实现权力行使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近年来,税务系统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都非常好,有了制度,关键是抓落实,不落实就是一纸空文,不能光“写在纸上,喊在嘴上,挂在墙上”,而是要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切实增强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要加强监督制约。任何一种权力都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失控,失控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立足点在于对公权力行使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使公职人员难以滥用职权。在监督制约方面,职务犯罪风险源点分析与控制实施办法,即针对特定岗位排查出若干个风险源点,制定出若干条预防措施。这是

10、当前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有效对策之一。从个人层面讲,要具备以下几种意识:一是要有风险意识。风险不仅仅存在于经济领域,它是我们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种社会现象。 感恩的心第一句歌词“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这句话就开宗明义地表达了人生的脆弱和无奈。人生的脆弱不仅仅表现为自然状态的脆弱,更表现在人生的经历中存在着你不能预见、不能预料甚至发生了之后你还不能正确处理的事情,从而改变或者决定了你人生的前进方向、发展轨迹甚至命运。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来讲,面临的社会风险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益诱惑的风险;二是法律风险;三是社会管理失范的风险。二是要有自律意识。自律就是克服自己人性

11、的弱点,遏制自身不良的欲望,是自己与自己在灵魂上做残酷的斗争。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保证从业安全和家庭幸福的选择。人的思想支配着人的行为。面对重大利益诱惑,我们要克服三种心态:一是侥幸心态。二是盲目乐观心态。三是盲目攀比心态。要克服这些心态,我们需要树立四种正确的心态:一是平和心态。把周围事物看淡点,不该要的绝不要。财富超过了个人需要,那就成了社会财富。二是知足心态。有的人听到风吹草动就寝食不安,就是来源于不知足心态催生的手脚不干净行为。只要懂得知足了,心静了,才会有安全感、幸福感。三是感恩心态。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非常偶然,我们作为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应该感恩父母;我们到了这个世

12、界上,遇到各种灾难、疾病,能活到今天,应该感恩命运;我们目前能有这样一份优越的、令人羡慕和尊重的工作,有一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资、福利,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应该感恩国家。知道感恩,辩证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和现实问题,心胸就豁然开朗了,生活就快乐了、幸福多了。四是敬畏心态。这个心态大家一定要树立,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还有规矩管着你。三是要有“算账”意识。作为机关干部,政治上要做明白人;作为财政人,不仅要算好财务账,更要用职业的习惯算好四笔“廉政账”。走上职务犯罪道路的人,无一不痛哭流涕、追悔莫及。一是政治上身败名裂、一落千丈。二是经济上倾家荡产、两手空空。三是亲情上四分五裂、万般痛苦。四是自由上身陷囹圄、处境悲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