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测评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520783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测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测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测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测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测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测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测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选修2专题二测评专题二测评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与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 ( ) 。A.人与人关系下的财富生产、分配与消费B.社会关系所掩盖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C.社会生产过程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D.物的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所采取的科学方法是( ) 。坚持唯物辩证法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由普遍到特殊,再由特殊 到普遍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上升到认识A. B. C. D.3.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表明( ) 。A.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

2、二因素 B.商品二因素决定劳动二重性C.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互相决定 D.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毫无关系4.下列关于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过程中的两种劳动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过程中的两次劳动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商品的二因素5.由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则某部门的社会劳动生 产率如果提高,由此出现的结果是。 ( )A.正比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加B.反比该部门所有的生产者盈利减少C.反比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D.

3、无关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6.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二者之间关系的内容包括( )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的大小使用价值的存在是价值存在的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 物质承担者 二者是同一对立统一体的两个侧面A. B. C. D.7.价值规律是存在并发挥作用于社会的基本规律。 ( )A.商品经济 B.产品交换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自然经济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里的“等价交换” ( ) 。A.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B.是指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C.是指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的交换 D.只是不可

4、能成为现实的理论要求9.资本家组织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 ) 。A.进行劳动力商品的买卖 B.满足社会需求C.促进生产力发展 D.获得剩余价值10.某纺织厂有工人100名,每人每天平均织布100米,每米布市价10元(假设价格与价 值相符) 。若该厂领先于其他织布厂,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该厂的日产量、每米布单价、 价值总量应是( ) 。A.10000米20元200000元 B.20000米10元200000元C.20000米5元100000元 D.10000米10元100000元11.某资本主义工厂,每个工人一天劳动力价值为40元,每人一天劳动8小时,平均生 产两双鞋,每双鞋消耗生产

5、资料价值160元,每双鞋的售价为240元,该厂工人一天劳动时 间的两部分是( ) 。A.必要劳动时间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B.必要劳动时间3小时,剩余劳动时间5小时C.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4小时D.必要劳动时间5小时,剩余劳动时间3小时12.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资的实质是( ) 。A.生产或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资本家利润的一部分C.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D.工人自己劳动成果的全部回报1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生产商品中( )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流动资本的增加额14.所谓资本

6、循环,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和三个阶段,实现 价值增殖,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C.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商品资本 D.购买、生产、销售 1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C.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6.产业资本循环中属于流通领域阶段的是( ) 。A.购买阶段和生产阶段 B.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C.销售阶段和消费阶段 D.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7、随着对它的消费( ) 。A.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 D.能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18.能够直接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是( ) 。A.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B.生产资料C.机器、厂房、设备 D.雇佣工人的劳动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 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这句话揭示了( ) 。A.经济危机的情景 B.经济危机的特征C.经济危机的实质 D.经济危机的根源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化大生产必然导致的人类社会基本矛

8、盾B.商品经济社会必然存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C.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周期性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 原因是( ) 。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经济危机出现了“滞胀”现象经 济危机周期缩短A. B. C. D.二、选择题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2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淋漓尽致的批判,但是他 们的理论存在着根本缺陷。他们( ) 。A.未能看到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阶级对立B.未能科学揭

9、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C.未能提出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生产关系D.未能找到通向未来社会的正确道路23.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指的是( ) 。A.人们经广泛调查的测算结果 B.通过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结果C.客观上不存在的纯理论抽象 D.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24.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城市供水价格的改革力度,期望建立合 理水价体系,促进节约用水。这说明( ) 。A.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的价格变动C.商品价格由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D.人们可以运用价值规律对经济合理调节

10、25.甲经过数十年的学习、钻研和实践成为火箭的成功制造者;而乙未经过专门学习、 训练,成为植树工人。甲和乙的劳动表明( ) 。A.甲是复杂劳动,乙是简单劳动 B.甲是简单劳动,乙是复杂劳动C.同等时间内,甲乙创造的价值一样多 D.同等时间内,甲创造的价值比乙多26.下列关于银行利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银行利润等于银行发放贷款的利息减去吸收存款利息的差额B.银行利润等于银行发放贷款的利息减去吸收存款利息的差额再扣除银行的其他费用C.银行利润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银行利润实质上是银行资本家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7.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过程表明( ) 。A.剩余价值

11、只能产生于生产过程之中B.剩余价值只能产生于资本家的贱买贵卖过程C.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消费和流通过程无关D.剩余价值只能源于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三、简答题三、简答题28.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出的是 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 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根据对劳动二重性学说上述内容的理解,说明这一学说对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意义。四、辨析题四、辨析题29.在学习了商品的价值量之后,甲乙两同学进行了讨

12、论。甲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 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没有实际意义;乙 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只有个别劳动时间才对商品生产者有 实际意义。请你评判甲乙两人的上述观点。 五、案例探究题五、案例探究题30.2006年春季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自2007年8月起逐步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 界主要金融市场,由此进而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专家预言,这场经济危机极有可能 演化为二战后的最大萧条。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次贷危机”作为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已经被 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

13、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 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迅速波及全球范围的几乎所有国家。一场逐步蔓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一些大的欧盟金融机构频频告急。与此同时,当年 曾经批判过资本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的马克思,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他的巨 著资本论也被欧洲人重新奉为经典。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认识这场逐步蔓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2)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被欧洲人重新奉为经典,有何现实意义?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D 2.A 3.A 4.C 5.C 6.B 7.A 8.A 9.D10.B 11.A 12.A 13.C 14.D 15.C

14、 16.D 17.D 18.D19.C 20.D 21.A二、选择题二、选择题22.BD 23.BD 24.BD 25.AD 26.BC 27.AD三、简答题三、简答题28.(1)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从根本 上解决了价值本质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进而揭示了具 体生产劳动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道理。(2)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产生的基础。正是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 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指出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转移了生 产资料的旧价值,用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和剩余价值,这就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15、(3)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他理论,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 再生产理论等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体系的基础。四、辨析题四、辨析题29.甲乙两人的看法都是错误的。(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 础,实行等价交换。(2)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获得更 多的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对商 品生产者有实际意义。(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要起作用,违 背价值规律就要受到惩罚。社

16、会必要劳动时间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客观存在,对商 品生产者具有重要意义。30.(1)从本质上讲,这场逐步蔓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马克思当年所分析的资 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只是这场危机的表现形式比马克思当初描述的具体的形态要严峻得多。这次危机表面上看来是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实际上还是因为实体经济的生产相对过剩。如同马克思所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体现,无法避免而只能周期性发生。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通过制度本身的改良来 解决,这个矛盾的集中表现,就是周期性的危机。(2)马克思的资本论被欧洲人重新奉为经典的现实意义在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