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期中考前专题练习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4513656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期中考前专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期中考前专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期中考前专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期中考前专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期中考前专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期中考前专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期中考前专题练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2016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前精练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前精练考前精炼一:选择题练习一: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氧 B. 硅 C. 铝 D. 铁2.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A. 硫 B.红磷 C. 蜡烛 D. 木炭3. 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的是A. 使用清洁能源 B. 推广使用无氟冰箱C. 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 D.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自来水 B. 汽水 C. 液态氧气 D. 液态空气5. 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 质子数不同 B.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D

2、.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6. 碳-14 可用于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其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8 个中子,核外有 6 个电子,则其质子数为A. 8 B. 14 C. 6 D. 27 下列符号中,表示 2 个氢原子的是A. H2 B. 2H C. H2O D. 2H28.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给液体药品加热 B. 除去水中的泥沙 C.取用液体药品 D. 读出液体的体积9. 下列表示药品有毒的图标是A B C D210. 将某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A. CO2 B. O2 C. N2 D. CO11.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3、 D. 12. 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A. 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用B. 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C. 用药匙取一些蔗糖,尝一尝是否有甜味D.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 12 mL 13. 下列事实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 氧气用于气焊 B. 硫酸铜溶液呈蓝色C. 冰雪融化 D.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14.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减少B.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学科网C. 任意一个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D. 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15.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动植物的呼吸 B. 木炭燃

4、烧C. 食物的腐烂 D. 酒的酿造16. 下列对“热胀冷缩”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最为合理的是A.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膨胀B.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变慢C.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学科网D. 温度升高,分子分裂为更多的分子17.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序号实验操作(或方案)实验目的A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中水蒸气的含量+1122 8 7+17 82 8 8+182 8 8+173B向试管中加入 2 mL 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 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D用排水法收

5、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 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收集纯净的气体18.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 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B. 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C. 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D. 左侧玻璃导管口产生气泡19. 小明在网络中看到一段实验视频:实验人员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无色)挤入盛有氯气(黄绿色,有毒)的试管中,振荡后,观察到试管 A 中液体呈黄绿色,气体黄绿色变浅;试管 B 中液体、气体均为无色,胶头滴管胶头变瘪。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的结论或推论是A. 氯气能溶解于水B.

6、 氯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 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D. 实验后剩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练习二:1.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果汁压榨 B酒精挥发 C木炭燃烧 D冰雪融化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A. 木炭 B.红磷 C. 硫粉 D. 蜡烛4为了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衣服的水冲洗马桶C用节水龙头 D尽量少喝水水A氢氧化钠 溶液B玻璃管45下列符号中,表示 2 个氧原子的是A2O B O2 CCO2 D2O26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 B H2O

7、 CH2 D2H 7下列图标中,表示腐蚀品的标志是A B C D8空气污染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2012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下列项目没有列入监测范围的是A. 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PM 2.5 9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A. 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10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用镊子夹取固体 D用滴管取用液体 放入试管中 11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 。 “He-3”是原子核内含有 2 个质子和 1 个中子的氦原子。 则氦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A1 B2 C3 D4

8、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 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C. 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改变D.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13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 B分别罩上干而冷的烧杯C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D分别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14对于“水受热蒸发”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5A. 水分子没变化B. 水分子的间隔变大C. 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D. 水分子体积变大且数目增多 15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处加热B. 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开始收集C

9、. 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再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D.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槽16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选项AB CD方案结论比较呼出气体中 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说明白烟的成分与蜡烛成分相同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17 “化学氧自救呼吸器”中的超氧化钾(KO2)是一种白色粉末,它能与佩戴者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热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KO2应密封保存 B. 呼吸器可用于矿山井下的防护自救 C. 自救者用此呼吸器可以吸入到纯净的氧气 D. 呼吸器充分利用了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0、18利用废旧泡沫塑料可以制取燃油和燃气。如图所示,将废旧泡沫塑料碎片在酒精灯上熔成颗粒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三氯化铝作为催化剂,现象如下。(1)试管内出现白色烟雾后,有红棕色黏稠物产生6(2)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气泡产生,U 形管内出现红棕色冷凝液体(3)当试管内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点燃导管尖嘴处气体,火焰明亮;在火焰上方罩一洁净烧杯,片刻后取下并注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操作及对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粘稠的红棕色物质和红棕色冷凝液体可能含有同种物质B. 塑料碎片在酒精灯上熔成颗粒状可能是物理变化C. 废旧泡沫塑料中一定含有碳元素D. 可以确定可燃气体是纯净物19

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 C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少量氧化汞粉末电解水7考前精炼考前精炼 2:2:关于原子结构关于原子结构练习一.观察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部分) ,回答有关问题。图 1 (1)图 1 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元素符号) 。(2)图 1 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元素名称)(3)含有 X 元素的化合物常用作化肥,X 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相对原子质量为 。 图 2(4)在某金属单质与硫单质反应过程中,硫原子得到 2 个电子形成硫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离子属于阴离子 B. 硫离子可表

12、示为 S2+ C. “S”既可以表示硫原子,也可以表示硫元素 D.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5)我国是燃煤大国,烟道气体脱硫是治理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烟道气体脱硫中的“硫”指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单质 B. 元素 C. 分子 D. 离子练习二练习二: :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下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 ,其质子数为 。(2)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氧元素,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第三周期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4) 当 11 号元素与 17 号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构成此物质的阳离子的符号为 。(5)下图所示的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由 A 和 D 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10 2 8Ne2 8 1+11 8Na2 8 3+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