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5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508944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教学设计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欢 迎迎 光光 临临 语语 网网 中中 网网 http:/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5二.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2、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三.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 达夫同班。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 16 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 年赴 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 并于 1922 年 3 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

2、学、清 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 年,印度大 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 年 10 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在北平与上海 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 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 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 作为中国现

3、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 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 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 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 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 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储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 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它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 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 ”这正道出了徐志

4、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 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诗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俨然是一 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 。胡适说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 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 与体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诗歌,就是一篇可堪千古绝唱的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 。这首诗当写于 1928 年 11 月 6 日诗人 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康桥”即“Cambuidge” (今译“剑桥” ) ,诗人 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 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 ,1926 年

5、,二次 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 原因,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 面是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 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 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 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二)整体构思与思路 全诗共七节

6、。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 ,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而这美欢欢 迎迎 光光 临临 语语 网网 中中 网网 http:/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 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 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 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 他心情荡漾,激动不安的安静、娇美的新娘。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己的 目光。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荇” 。那水草轻柔的

7、随波而摇,像在 同诗人炫耀自己的自在。此景之下,有谁不想做一条这样的水草呢?一泓闪亮现入诗人的 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头观望那是拜伦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淀 滨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 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此时诗人像又在寻梦,但现实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 即,不能;静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沉默,似 乎也不愿离别。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 ,物我两眷溢于 诗表。 (三)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 1、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

8、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 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 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2、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 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3、与其他送别诗相比

9、较,本诗情感上有何不同? 大家看过柳永雨霖铃这首词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种离别的气氛 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沉重)就是词中所说的“多情自古伤离别” ,自古以来, 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如柳宗元有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 泪越江边。 ”都是两眼泪汪汪的离情别绪,但徐志摩的这首诗呢?大家读了有没有这种沉重 之感?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 “悄悄的” “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 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们要远行,面对父母亲友,你们眼中所看到的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呢?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

10、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 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 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 “柔波” “青荇” “青草” “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 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 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四)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 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

11、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欢欢 迎迎 光光 临临 语语 网网 中中 网网 http:/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 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 “招手” “荡漾” “招摇” “揉碎” “漫溯” “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给人以立体感。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 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

12、到:第 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 ,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 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 ,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 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 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 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 5、6 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 用“梦寻梦”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放歌,但我不能放 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 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

13、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 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 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 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节奏感 旋律美弹跳性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14、 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 ,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 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 2 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 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 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 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 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

15、列上,还是从 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 ,使我们仿佛感受到 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 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阕回环对应。潇洒地来, 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 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 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 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 (五)迁移练习: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欢欢 迎迎 光光 临临 语语 网网 中中 网网 http:/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提示: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 态, “温柔” 、 “娇羞” 、 “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