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安全政策(企业社会责任)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508194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1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与安全政策(企业社会责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健康与安全政策(企业社会责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健康与安全政策(企业社会责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健康与安全政策(企业社会责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健康与安全政策(企业社会责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与安全政策(企业社会责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与安全政策(企业社会责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RH 恒瑞行传播集团 运营中心-王叶民 健康与安全政策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健康与安全政策 2 / 13 目录 总则 .3 职业安全 .5 应急响应 .7 职业伤害与疾病 . 10 卫生设备与设施 . 12 附录 . 13 健康与安全政策 3 / 13 总则 公司有责任保护人们的健康与安全,这包括公司的每个员工和公司活动涉及的每一个人。 公司在业务计划中设定可衡量的健康与安全指标,公司每位员工都必须努力符合要求。 人员和工作安全性不仅在于遵守规定,更在于在日常工作中对安全性风险保持警觉。 始终都要: 首先采取行动来保护周围每个人的安全与福利。 遵循适用法律法规, 并遵守

2、公司 办公室安全规范 和 差旅安全指引的要求。 停止任何您认为不安全、会影响健康的工作。 仅从事您能够胜任、健康状况允许、且经过充分休息能保持充分警觉的工作任务。 确保您知道在工作场所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流程。 帮助确保与您一起工作的人员(员工、供应商和其他第三方)在工作中始终遵守我们的各项健康与安全及运营承诺。 尊重在关键安全岗位上的人员的能力。 向公司管理层报告任何事故、受伤、疾病、不安全或不健康状况、意外事件,或明显的违背法律或公司要求的行为,以便立即采取措施。不要假设别人会报告这一风险或担忧。 如果您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健康与安全及运营职责,或您担心在工作中有健康与安全政策 4 / 13

3、可能违反或实际违反法律或公司要求,请寻求帮助和建议。 严禁: 在您的表现受到酒精或任何处方、非处方药物(无论是否合法)影响的情况下承担工作任务。 在工作场所或公司所接触的任何社区对任何人进行威胁、恐吓或使用暴力。 携带凶器至公司场所,或在可以促进公司业务的场所使用凶器。 在公司场所吸烟。 健康与安全政策 5 / 13 职业安全 公司通过合理的设计、工程技术、行政控制、预防性维护、安全的工作流程(包括封锁/标记) 以及持续不断的安全培训来控制员工可能遭受的安全危害 (如电源和其他能源、火灾等) 。 公司不应当因为员工提出安全方面的关切而对其采取惩戒措施。 公司鼓励员工报告安全问题,并将其作为公司

4、控制危害努力的一部分。 对于自己认为有危害性的工作,员工可以拒绝从事,公司不得因此而惩戒员工或解除劳动关系。 公司通过员工调查以及制定允许员工匿名举报违反政策行为的流程来评价这一政策的有效性。 公司制定方案识别、评估和控制员工面临的安全危害。 识别特定工作面临的潜在安全危害的流程。 进行定性和定量危害评估的流程,例如工作安全分析(JSA)或类似的系统评估工具。 工程技术与行政控制措施的执行。 公司应有效控制员工面临的安全危害(如电击危害) 。 物业建筑物结构合理,遵守国家建筑标准及要求。 楼梯和电梯区域安装了适当的护栏和扶手。 通道、楼梯和工作区域没有羁绊危害(存储的物品、电线等) 。 采取预

5、防措施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预防倒塌物或坠物伤害,控制电击危害。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器设备的安装与布线,预防电击危害(软线与插头损健康与安全政策 6 / 13 坏、线路磨损、防护障的丢失等) 。 通过恰当的中文标志、标语和标签来识别危害。 通过围栏和栅栏避免员工意外接触带电物件。 控制火灾。 尽量避免在工作场所存储易燃物,且只能限制存储在具备充足火灾探测与保护的区域。 易燃可燃物应当妥善储存,避免烟雾聚集。 在存储或使用可燃易燃物的区域,或者是存在可燃气体的区域,禁止点燃危害(例如吸烟、电火花、明火等) 。 公司控制与火灾有关的风险(例如替换磨损的电线,避免明火,收纳可燃气体等) 。 公司定期对

6、员工进行调查和抽样面谈,以评估员工对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安全危害、 流程与预防措施的了解和理解程度。其结果应当被应用于提升培训和信息沟通方案的有效性。 健康与安全政策 7 / 13 应急响应 公司需要对可能发生的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与程序,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妥善应对和处理,将不利影响最小化,保障公司及时恢复正常运营。 公司应急响应小组的架构与成员: 突发事件的识别与评估: 公司应急响应小组定期对公司进行 “弱点分析” , 识别和评估可能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突发事件,并落实必要的准备和处理措施。 公司面临的主要突发事件是火灾和地震。 突发事件的报告: 公

7、司制定明确的突发事件报告程序,即第一时间通知应急响应小组,如果是火灾,同时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 公司需就发生突发事件时的报告程序对员工进行培训。 员工通知、疏散与集合程序: 警报与公共广播系统的维护,保证将突发事件及时通知到全体员工。 应急响应小组应常备扩音器。 员工应从离自己所处位置最近的安全出口疏散,并在公司指定的安全地应急响应小组 (副总裁) 运营总监 人事经理 行政主管 (急救员) 总裁助理 健康与安全政策 8 / 13 点重新集合。 员工培训与演练: 应急响应小组成员应当熟练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应急准备与处理方案,对自己的职责亦有明确的认知。 公司需要定期培训员工在发生火

8、灾或其它突发状况时如何行动。 如何使用灭火设施设备控制可能演化为重大突发事件的火灾。 特定设施报警或警报的含义。 如何报告和通知突发事件。 如何从建筑内疏散(包括替代疏散路线) 。 建筑外的集合地点。 公司制定充分的应急疏散方案。 至少每年组织一次针对所有办公区域内员工的疏散演练,并保留书面记录。 公司管理层需要对每次演练进行评估,以确定员工是否知晓如何行动,并能在合理的时间内(3 分钟内)离开建筑。 公司定期对员工进行调查或面谈,评估员工是否对应急疏散程序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 合格的火情监测与灭火设备: 根据公司办公场所的特点,公司需配备足够的火灾探测、火警与灭火设备。 公司应当定期对火灾探

9、测与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充足的安全出口设施: 健康与安全政策 9 / 13 应急安全出口、通道和楼梯,数量上充足,位置合理,处于随时可用状态,并定期维护。 每一办公区域都有充足的安全出口。 同一区域的不同(第二)安全出口在距离上和路径上应当彼此隔离。 安全出口与通道不应当有任何障碍存在。 安全门禁止上锁,或者用易于打开的太平门闩上锁,如防护杆。 安全门向外打开。 安全出口或应急出口标志应当在办公区域的任何位置都可见。 安全出口与疏散路线及通道应当足够宽敞。 安全通道、安全门与楼梯内,应当配备应急照明设备。 张贴疏散计划。 安全出口设施需定期进行适当维护。 恢复计划: 总裁办负责突发事件

10、后公司运营的恢复工作,应急响应小组配合。 公司建立应急储备基金,为突发事件后公司尽快恢复运营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 健康与安全政策 10 / 13 职业伤害与疾病 为了预防、 管理、 跟踪和报告职业伤害与疾病, 公司制定相应的流程与体系,包括: 鼓励员工报告。 对伤害与疾病案件进行分类和记录。 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 调查案件,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隐患。 为员工返岗提供便利。 对于发生的与工作相关的伤害案件,包括所有报告的、未报告的和“幸免(Near-miss) ”事故,公司须做记录并展开调查,找出根源,采取纠正措施,减少将来发生的可能性。 公司将纠正措施应用到全公司范围内类似的工作与危害环境中,避

11、免相似事故再次发生。 公司对伤害/疾病以及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减少事故。 至少每年对与工作相关的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分类、跟踪,以识别趋势和改善空间。 利用事故数据分析结果识别需要纠正的危害,或者制定年度改进目标。 公司高级管理层定期审查事故数据以及纠正措施。 公司制定流程,为受伤或患病员工提供医疗救治。 公司有责任确保员工在工作场所受伤或患病后得到医疗评估与救治。 经培训的急救员使用急救用品现场进行初步医疗救治。 员工被送往外部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医疗救治。 健康与安全政策 11 / 13 公司投入时间对受伤或患病员工进行救治的目标是在健康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员工尽快返岗。 公司应当确保员

12、工知晓在工作当中受伤或生病时应该如何行动。 公司鼓励员工报告与工作相关的伤害或疾病。 公司应提供培训,确保员工知晓如何向人力资源部报告与工作相关的伤害或疾病。 公司不应因报告与工作相关的伤害或疾病而惩戒或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关系。 健康与安全政策 12 / 13 卫生设备与设施 公司为员工提供干净卫生的饮用水设备和厕所设施。 公司提供 247 的冷水和清洁饮用水供应,公司所有办公区域的员工都便于接取。 公司提供 247 的热水供应,亦便于接取。 公司保证厕所和洗漱区的干净整洁,厕所设施所在区域靠近所有办公区域。 公司允许员工在需要时使用厕所设施,无需等待或获得特别的许可。 健康与安全政策 13 / 13 附录: 办公室安全规范 差旅安全指引 工作安全分析 弱点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