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450763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一、 实习目的及意义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学习苏州园林,有利于我们对建筑环境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了解,以便在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二、实习内容实习内容包括前期对的阅读与资料收集,对建筑的游览和总结部分, 在去苏州之前, 我读过和计成的园冶,深刻的感受中国的造园艺术和意境,又通过资料收集了解了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的关系,充分的了解了大师的设计精神.在游览阶段, 把苏州博物馆和最有特点的拙政园当做重点游览对象,并

2、且, 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 ,体会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 .三、实习时间、地点时间:8 月 20 日至 8 月 30 日地点:温州, 上海,苏州,武汉.我的实习地点是分散的 ,虽然说主要是研究苏州, 但是我同样认为只有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城市才能深刻体会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建筑状况,苏州是有自己独特的特色的城市,应该有苏州自己的建筑.四、城市概况苏州,古称吴、东吴、苏州府等。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太湖 70%水域属苏州) ,紧邻无锡。隔湖遥望宜兴和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靖江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 、 “丝绸之府 ”、

3、 “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 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 “园中有城 ”,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城市,并在 2012 年获得特色魅力城市称号。苏州市经济发展迅速,现为江苏省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 我所看到的苏州,应该有三个苏州,古城苏州,现代苏州,工业苏州.古城苏州是苏州古典园林的集中地,是苏州的旅游景区,传承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工业苏州则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聚集地,是苏州发展的动力.现代苏州则代表了苏州在新时代所取得经

4、济上巨大的成功,苏州的历史是连续的,是源源不断的,是一天比一天好的.五、实习内容概述1、风格的传承 苏州的古典园林的风格:(1 ) 、本于自然,超越自然(2 )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3 ) 、诗话的情趣(4 ) 、意境的蕴含优秀的建筑史一座城市的历史的纪念碑,一座没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城市是没有地位的。建筑具有民族性才具有世界性,建筑具有民族价值才具有世界价值。乡土与民族本身就是建筑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苏州是一座有着 2500 年历史的古城,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这样一座城市,它的博物馆肯定要展示它的历史,同时又要适应时代的变迁。苏州博物馆依托苏州独特的文化底蕴,借鉴了苏州园林中的传统风格,同

5、样又在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既展现了苏州历史,又蕴含苏州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发展的深刻寓意!2、地理位置苏州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 广场。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建在旧城上的博物馆更能让人从大街小巷里感受苏州的文化。苏州博物馆旁边就是忠王府,后面是拙政园,苏州博物馆的中庭有效的借了拙政园的景色并且与忠王府连接起来,是苏州传统园林的延升。拙政园、狮子林、忠王府本来就是景区;苏州园林建在这里,形成了旅游的焦点。此外,苏州博物馆的选址还形成了以苏州博物馆为主的苏州博物馆

6、群落。3、设计师计成在园冶中说“世之舆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就是说,建筑的好坏不是依靠工匠的好坏,也不是取决于建筑主人的喜好,而是建筑师设计。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师贝聿铭是被全世界公认的现代建筑大师,在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结合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这位华人世界里最有名的建筑师祖籍苏州,他对苏州有一种特殊的家乡情结,他声称这是他人生中设计的最大的考验,同样苏州博物馆也作为他的收山之作。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时间里,曾经一丝不苟的走边路周边的地区,一个角落也不放过,不走到他就不离开。苏州博物馆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精心挑选。作为一个大师,他的这种认真与

7、执着着实值得我们学习。苏州博物馆就是贝聿铭送给家乡最好的礼物。3、景观设计的处理与传统园林景观的对比苏州园林的每一处景观都是经过精心处理的,很多景观都是从传统园林的借鉴,也有很多是创新。(1)、入口处的大门进入苏州博物馆的正门处采用的是一个用玻璃做的门,模仿的是传统园林中月洞门的形状,从这个门看过去,刚刚可以看到中央水景处的假山,整个画面形成一幅山水画的意境。(2 ) 、屋顶传统的苏州建筑屋顶一般是采用瓦片,而苏州博物馆采用的是仿木隔山,不仅仅使博物馆的自然采光更好,也是原来比较乏味的空间变得丰富起来,屋顶投射出来的光使室内与室外结合起来,空间的感觉更加有趣味性。(3 ) 、钢结构设计与传统园

8、林的木结构不同,苏州博物馆采用了刚结构,不仅是建筑物更加适应功能的要求,也更加美观大气。(4 ) 、粉墙黛瓦苏州博物馆采用的白色的墙和黑色的大屋顶很容易让人想起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苏州是白色和黑色的,白色是苏州的大气,黑色,是苏州的厚重,整个姑苏,就是笼罩在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烟雨中,是一幅用浓墨画成的毛笔画。(5 ) 、假山苏州园林的假山有名, 园冶用了整整一章来说怎样选石头造山,苏州园林的假山一般选用太湖石或者黄石,而苏州博物馆贝聿铭设计的假山用的是花岗岩,形态也与苏州园林的假山有很大不同,这里大概是贝聿铭最得意的地方,因为这里的假山不光是从入口就可以看到的美景,也是他自己设计出来的,与苏州园

9、林的加上关系不大但又深得苏州园林的文化精髓。假山是大风水的效果,远山与水相交接很有层次感。站在曲桥上,面对着根据米芾水墨画得来灵感而独创的石片假山景观。水一点一点漫过石砾,石片从水中浮出的景象“可以是一条线,也可以是任何形态,可以像草原,也可以像沙滩”,而从水面下晕染来的白色, “好像雾一样” 。假山用水相隔,使游客不能靠近以免破坏假山的的尺度感和整体的氛围,设计师造出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意境深得传统园林的精髓(6 ) 、亭子亭子是苏州园林中的精髓,亭子往往作为景观中画龙点睛的一部分,这里必须说一说拙政园的香洲。拙政园的香洲是一种集萃型的舫。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

10、种船型建筑物,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 、北京颐和园的“ 清晏舫”等。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个。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使人想起古时苏州、杭州、扬州一带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景象。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

11、的题额,后人还专门为之题跋。香洲这条旱船,建筑手法典雅精巧,引人入胜,使人感到一种对高洁人格的追寻。苏州博物馆里,设计师有意在中央水景处设计了一个亭子,从意境上将古典园林的意境用到了这里。但是考虑到功能的不同,苏州博物馆的亭子与苏州园林的亭子是不同的,首先是材料的不同,用的现代的材料;其次由于要使用,它的体量要大的多;此外亭子的使用功能也不同,亭子不光作为中央水景公园的益处景观,游客也可以在亭子里休憩,观看博物馆里的美景。4、设计理念苏州博物馆秉着“苏而新,中而新”的设计理念,既保留了苏州古老的气息,又不与古典园林相冲突。整个博物馆,采用不高,不大,不突的原则。采用地上一层,底下一层,建筑最高

12、高度不超过周围的建筑;建筑的体量与苏州民居的传统体量相似;整个博物馆能融进苏州的原有的建筑中。5、布局与空间苏州博物馆地块分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 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 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 空间将 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肌理都恰到好处。流动空间地主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地存在,而是把它看做一

13、种生动的力量。在空间设计中,避免孤立静止地体量组合,而追求连续的运动空间。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采用象征性地分隔,而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和连续,实现通透、交通无阻隔性或极小阻隔性。为了增强流动感,往往借助流畅的、极富动态的、有方向引导性的线型。苏州博物馆的整个馆区形成了非常值得品味的流动空间,与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的意境相互映衬。六、实习总结与感想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 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传统与创新

14、是相互依托的,中国古典园林以其博大精深的底蕴和悠久漫长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然而到了近代,中国园林和城市建设却日渐式微,在西化与现代文化下迷失了自我。通过对传统的否定和传承,创造传统与时代共生,苏州博物馆给我们起到了榜样作用。苏州博物馆里,观点与现代的融会贯通,体现出一种现代苏州的气息。作为连接一个地方历史风俗和文化的窗口,做出特色是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方向。平江这块土壤,能够留给自己的,下一代人的,苏州博物馆是一个礼物。苏州之行,我们看到了古典园林精神的创新和传承,这不仅是一种设计的理念,更是贝聿铭和建设者们对苏州这座城市的理解。新馆在硬件上采用国际水准,无论是在功能定位,平面布局,空间结构,展览设计等方面无不透露着现代博物馆的新思维,新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