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001期 (修复的)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501713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1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001期 (修复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001期 (修复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001期 (修复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001期 (修复的)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001期 (修复的)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001期 (修复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镇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园区参考》001期 (修复的)(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员交流会员交流 内部参考内部参考产业园区参考产业园区参考第第 001 期期2013 年年 9 月月 15 日日主办主办本本 期期 目目 录录【政策解读政策解读】.1 1沿边开放开发改革措施将加快落地.1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与东盟可探索共建科技园区.3国务院批准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3辽宁省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4贵阳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支持电商产业园发展优惠政策.7【地方动态地方动态】.8 8中关村牵手贵阳共建科技孵化器.8广东将投 135 亿专项资金开发粤东西北产业园区.8河北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名单揭晓.9天津空港航空产业半年产值 160 亿.10安徽全省开发区上半年

2、经营收入同比增长近两成.11南京打造 17 个特色休闲旅游功能区.11四川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区通过审议.13东莞打造生态园新兴高新技术园区.13郑州国家知识产权设计产业园开园.14贵州省贵阳市省级重点产业园发展迅速.14喀什将建金融贸易区.15【产业机遇产业机遇】.1616中联重科积极布局乡镇工业园区.16华夏幸福基业以 PPP 模式参与地方科技商务服务区建设.16【典型案例典型案例】.1717上海浦东新老开发区靠转型和升级齐头并进.17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创新番禺区华创动漫产业园调研报告.19【业内观点业内观点】.2323李毅中:产业园区管理应坚持市场化原则.23上海自贸区应成为升级版

3、特区.24上海专家大胆建言政府以工业用地配建公租房.25专家认为文化产业园区不能一味强调做大.26九成文化产业园亏损 学者呼吁重新评估.29地方争上航空产业园 专家:并非插上翅膀就能飞.30专家认为开发区应把握生态化趋势.31产业园区参考产业园区参考1【政策解读政策解读】沿边开放开发改革措施将加快落地沿边开放开发改革措施将加快落地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等一系列聚焦西部发展的会议陆续拉开帷幕。业内人士表示,以博览会召开为契机的西部沿边开放有望加快,基建、土地、财税等一系列支持沿边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望加快“落地”。据悉,相关部门正在编制沿边地区开放开发规划(201

4、1-2020)。目前,沿边开发开放规划逐渐浮出水面,新一轮西部开放格局雏形初现:内蒙古是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新疆是向西开放的门户;广西是与东盟合作的高地;云南是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全方位的开放将形成有利于我国国际资源战略的布局,开启新一轮开放“大棋局”。开放新格局浮出水面开放新格局浮出水面各地规划信息显示,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格局逐渐浮出水面:深化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经贸合作与技术交流,发挥内引外联的枢纽作用,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深化新疆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国家的合作,加快与内地及周边国家物流大通道建设,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作用,打造“向西开放门户”,以广西为核心,建设并完善与

5、东盟合作平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能力,打造“东盟合作高地”;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强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合作,建设西南出海战略通道,打造“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以此为基础,在特殊经济区方面,加快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实施特殊经济政策;在开发开放试验区方面,加快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研究二连浩特的建设;在重点边境口岸城镇方面,支持广西龙州、靖西,云南勐腊、河口,西藏吉隆,新疆阿拉山口、塔城,内蒙古策克、甘其毛都等一批边境城镇口岸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边民互市贸易区、出口产品加

6、工区等园区。沿边开放需补足沿边开放需补足“短板短板”产业园区参考产业园区参考2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认为,沿边地区面临基础设施落后、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合作区内企业筹集信贷资金难度较大等一系列问题。蔡玲称,周边国家的不同政策导向对我国沿边地区扩大开放产生较大影响。部分毗邻国家存在政策调整、边境口岸设施和工作效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沿边地区扩大开放的难度。有专家表示,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之后,才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沿边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包括边境口岸设施和市政基础建设、跨境铁路扩能改造、口岸高速公路等一批互联互通重点项目建设。同

7、时,未来国家有望在重大项目规划上适当向边境地区倾斜,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入,加大对边境贸易的资金扶持力度。改革措施或加快落地改革措施或加快落地据悉,沿边规划将加大边贸资金扶持,进一步落实金融、财税、土地、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显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的措施率先“落地”。广西北部湾银行大力发展与东盟国家货币直接兑换业务,下一步将推出马来西亚林吉特等东盟国家货币与人民币兑换业务,将北部湾银行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特色化银行,力争成为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兑换和交易的做市商银行。即将举行的首届中阿博览会是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平台。本届中阿博览会涵盖农业合作板块、能源化工及新技术板块、

8、文教旅游合作板块、金融投资板块、综合板块共五大行业板块。业内人士认为,博览会不仅为西部开放带来新机遇,也将带来新的政策支持。为加大中阿博览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国家有望对上述板块涉及的行业出台政策措施,真正发挥向西开放的平台作用。分析人士表示,在土地政策方面,国家有望加大对沿边地区的支持力度。例如,允许规划重点区域在土地管理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未利用地指标,鼓励合理使用未利用地。国家和沿边省区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对沿边地区用地计划指标给予适当倾斜。(中国证券报)产业园区参考产业园区参考3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与东盟可探索共建科技园

9、区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与东盟可探索共建科技园区2013 年 9 月初,首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倡议,中国与东盟应分享科技创新政策成功经验,并积极探索共建科技园区,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转移,以深化双方科技合作。近年来,中国与东盟高度重视科技合作,中国与东盟 10 国都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并共同支持了超过 1000 个合作项目,涉及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各方面,去年 9 月,中国东盟正式启动了科技伙伴计划,将双方科技合作推向新的发展高度。在首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泰国、印尼、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等国家科技部部长都对中国东盟技术

10、转移与创新合作充满信心,并希望在包括高新技术、农业等诸多领域加强科技合作。万钢说,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对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深度挖掘技术创新活力、拓宽企业合作渠道、提升科技合作层次,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倡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政策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各国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的相互了解,分享成功经验;双方可积极探索共建科技园区,中国愿意与东盟各国在科技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各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双方还可共建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协作网络,建立中国东盟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科技领域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转移,推动各国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附

11、加值。(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务院批准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务院批准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据了解,2010 年 4 月以来,山东、浙江、广东和福建、天津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发改委资料显示,2011 年,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批准设立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按照国务院要求,发改委先后批复了上述三省的试点工作方案。2012 年,经国务院产业园区参考产业园区参考4批准,发改委印发了福建海洋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并批复了相关试点工作方案。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印发天津海洋

12、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31715 号,以下简称通知),正式批复实施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知明确,要把规划实施作为深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的重大举措,坚持科学发展和陆海统筹,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这一地区又好又快发展。通知要求,天津市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和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完善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基本原则、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重点,抓紧完善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工作的重点领域,探索建立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