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中的定值“情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4492982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1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中的定值“情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试题中的定值“情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中的定值“情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中的定值“情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版高中版2014 年 9 月考试 研究考卷解析考试 研究考卷解析定值着眼于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反映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的特定状态.定值问题是中学数学解题中碰到的最普遍、最重要的题型之一,并且表现的形式与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定值问题一直是近几年各地数学高考试题中出现较多的题型,定值题选用的知识载体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包括代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不难看出,命制定值问题能较好地体现数学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则,因此,分析和解决定值问题是有效教学多种呈现方式的重要形式.2014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许久,对高考试题的探究解析悄然萌芽.重温考题,笔者对广东卷第20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对

2、其结论进行推广,敬请批评指正.题目:已知椭圆C:x2 a2+y2 b2=1 ( ab0)的一个焦点为(5摇姨,0),离心率为5摇姨 3(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若动点P ( x0,y0)为椭圆C外一点,且点P到椭圆C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求点P的轨迹方程.一、原题解析( 1)x29+y2 4=1.( 2)当过点P的两条切线有一条平行于x轴时,那么另外一条必垂直于x轴,此时P ( 3,2),满足方程x20+y20=13.当过点P的两条切线都不平行于x轴时,可以设过点P的切线方程为y=k ( x-x0)+y0,与椭圆方程4x2+9y2=36联立,消去y得 ( 4+9k2)x2+18k (

3、y0-kx0)x+9k2x20+9y20-18y0kx0-36=0,则= 18k ( y0-kx0) 2-4 ( 4+9k2) ( 9k2x20+9y20-18y0kx0-36).因为该直线与椭圆相切,所以=0,即 18k ( y0-kx0) 2-4 ( 4+9k2) ( 9k2x20+9y20-18y0kx0-36)=0,即 18k ( y0-kx0) 2=4 ( 4+9k2) ( 9k2x20+9y20-18y0kx0-36),化简整理可得 ( x20-9)k2-2y0x0k+y20-4=0.因为过点P有两条切线PA和PB,所以上述关于k的二次方程有两解k1、k2, 根据韦达定理, 有k1

4、k2=y2 0-4 x2 0-9.又因为PA和PB相互垂直,所以y2 0-4 x2 0-9=-1,整理得x2 0+y2 0=13, 即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13, 它是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3摇姨的圆.二、延伸拓展由题中的数据可知13=9+4,那这个数据的获得是不是偶然的呢? 经过探究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必然的.由此可得命题1.命题1:若T1、T2是椭圆C1:x2 a2+y2 b2=1 ( ab0)上不同两点,过点T1、T2的两条切线相交于点P,若PT1PT2,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a2+b2.证 明 :如图1,设P( x0,y0).当直线PT1、PT2的斜率均存在且不为0时,设

5、直线PT1的斜率为k, 则直线PT2的斜率为-1 k.切线PT1的方程是y-y0=k ( x-x0),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得 ( b2+a2k2)x2+2a2k ( y0-kx0)x+a2 ( y0-kx0)2-b2=0.由PT1是椭圆的切线,得= 2a2k ( y0-kx0) 2-4a2( b2+a2k2) ( y0-kx0)2-b2=0圯 ( y0-kx0)2=b2+a2k2.类似可得 ( x0+ky0)2=a2+b2k2.+消去参数k得x20+y20=+a2+b2.即P的轨迹方程为:x2+y2=a2+b2.直线PT1的斜率为0时,直线PT2的斜率不存在;直线PT1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PT

6、2的斜率为0,对应情况的四个点P ( a,b)或P ( -a,b),其坐标也适合.研究完命题1, 就很自然地想到这个结论在双曲线和抛物线中是否也成立呢? 答案是肯定的.由此可得命题2和命题3.高考试题中的定值 “ 情结”筅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缪瑞红y T1PT2 xO图 135高中版高中版2014 年 9 月命题2:若T1、T2是双曲线C2:x2 a2-y2 b2=1 ( ab0)上不同两点,过点T1、T2的两切线相交于点P,若PT1PT2,则 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a2-b2.命题3:若T1、T2是抛物线y2=2px ( p0)上不同两点,过点T1、T2的两切线相交于点P,若PT1PT

7、2,则动点P的 轨迹方程为2x+p=0. 上述两个命题的证明从略. 上述命题1的逆命题成立吗? 经过探究发现可得以 下命题.命题4:设点P是椭圆x2 a2+y2 b2=1 ( ab0)的 “ 准圆”x2+y2=a2+b2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任作两条直线l1、l2,如果l1、 l2与椭圆C都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l1l2. 命题4的证明在命题1的证明中稍作调整即可,此处 不再赘述 类似命题4的结论在双曲线和抛物线中是否成立? 上述圆锥曲线的结论能否统一? 从这两个设问中,我们 可得下列命题.命题5:若动点P为曲线C:mx2+ny2=1 ( m0,n0且1 m+1 n0)外一点,过点P作曲线的两条切

8、线,则两条切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是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1 m+1 n.证明:若两条切线的斜率均存在,设过P ( x0,y0)的切线方程为y-y0=k ( x-x0),代入mx2+ny2=1,消去y得 ( m+ nk2)x2+2nk ( y0-kx0)x+n ( y0-kx0)2-1=0. 从而=4k2n2( y0-kx0)2-4 ( m+nk2) n ( y0-kx0)2-1=0. 整理得 ( mnx20-n)k2-2mnx0y0k+mny20-m=0. 设两条切线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k1、k2分别是方程的两根,且k1k2=mny20-m mnx20-n=-1,即x20+y20=

9、1 m+1 n.若两切线中有一条切线的斜率不存在, 则易得x20=1 m,y20=1 n ,经检验满足条件x20+y20=1 m+1 n.所以点P的轨迹方程x2+y2=1 m+1 n.进而我们又想,当直线PA与直线PB的夹角为定值 ( 一般性的角)时,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命题6:设P为椭圆x2 a2+y2 b2=1 ( ab0)外一点,过点P作椭圆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当直线PA与直线PB的夹角为定值时,P点的轨迹方程为tan2 ( x2+y2-a2-b2)=4a2y2+4b2x2-4a2b2其中当=90时即为命题1.证明:设直线PA与直线PB的斜率分别为k1、k2( 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较易

10、,此处略去讨论),则直线PA的方程为y=k1x+m.联立y=k1x+m和x2 a2+y2 b2=1,可得 ( b2+a2k2)x2+2k1ma2x+a2m2-a2b2=0.根据相切可得=0,解得m2=b2+a2k2 1,从而直线PA的方程可写为y=k1xa2k2 1+b2摇姨. 又P ( x0,y0),于是y0=k1x0a2k2 1+b2摇姨,故 ( y0-k1x0)2=a2k2 1+b2,即 ( x2 0-a2)k2 1-2x0y0k1+y2 0-b2=0.同理由切线PB可得 ( x2 0-a2)k2 2-2x0y0k2+y2 0-b2=0.于是k1、k2是方程 ( x2 0-a2)k2-2

11、x0y0k+y2 0-b2=0的两根,故k1+k2=2x0y0 x2 0-a2,k1k2=y2 0-b2 x2 0-a2.当=90时,k1k2=y20-b2 x20-a2=-1, 所求方程为x2+y2=a2+b2.当90时,tan2=k1-k2 1+k1k2姨姨2=( k1+k2)2-4k1k2( 1+k1k2)2=2x0y0 x20-a2姨姨2-4 ( y2 0-b2) x20-a21+y20-b2 x20-a2姨姨2=4a2y20+4b2x20-4a2b2x20+y20-a2-b姨姨22, 故所求方程为tan2 ( x20+y20-a2-b2)2=4a2y20+4b2x20-4a2b2.三

12、、结束语圆锥曲线是高考数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其中定值问题在平时的练习中经常遇到并会反复训练.定值问题与圆锥曲线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情结.解决该类题运用的知识涵盖了高中数学中的直线、圆锥曲线等诸多主干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运算变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对习题进行一题多变,才能逐渐实现 “ 讲一题一归纳、解一题晓一类、懂一类能贯通”,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优良品质.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尝试换位思考,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入题型,简化问题,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追本溯源,抓住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常规的转化意识和解题思维.只有引导学生领略“ 出入”思想,善于跳进题海,然后跳出题海,走出个性化思路,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只有师生在共同探究中达成数学思维的“ 自然化”, 才能从本质上理解知识、进入常态,进而形成数学解题的合力,并做到触类旁通,游刃有余,从而对我们数学高效课堂的起承与创新产生裨益. WG考试 研究考卷解析数坛 在线命题感悟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