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研英语新题型小作文摘要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478800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考研英语新题型小作文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考研英语新题型小作文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考研英语新题型小作文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考研英语新题型小作文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考研英语新题型小作文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考研英语新题型小作文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考研英语新题型小作文摘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现代化要求教师角色重新定位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最终达成,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作为教育主体力量的教师富于创新智慧的开 拓性教育实践。全球化教育语境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历史性创新。 全球化已经并将继续催生教育基本理念的诸多深刻转换。在知识观方面,全球化知识经济的 新环境,使知识的创新和文明的传播出现了基于知识、注重更新、追求升级换代,并且知识 更新换代周期短、数量大的新特征,这样,知识的传授从传统的过去时转向新颖的未来时。 在学习观方面,突破空间阻隔的国际互联网,正在并终将把全球的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 其他种种信息资源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庞大和复杂的资源库,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 将被以学习者为中

2、心的自主式学习所取代。个体的志向、兴趣和精神发展的种种需求,将上 升为学习的主导性力量。在教师观方面,随着全球化语境中学生个人的知识来源多元化,教 师不再被视作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化身,其功能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和激励学生探 寻、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与之和谐共享。教师工作由传授知识变为开发学生智慧和 精神资源,职责更为全面、使命更加重要。 这些教育理念的诸多变化,必然对教师传统角色形成新的挑战。以全球化视角来看,教师所 关注的并不是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道路的环 境条件。由此可以管窥教师因其职责转换而引发的一系列角色创新。 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教

3、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以平等的人格、除伪的语言,同步实行与学 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灵交流。教师以平等的姿态接纳交互主体的差异性、独特性甚至是局限性, 并将这些视作极其珍贵、极其重要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以严密预设的目标来封闭开放性对话 的“边界” ,因此,教师全方位超越了知识提供者、人生设计者之类传统的“权威”角色。 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可持续自主化学习的有力促进者。一方面,教师的教育价值在于引导 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求知。这样,教师帮学生主动“要学”显然远比被动“学好”更 为重要,因为前者才是促进学生坚韧不拔、穿越坎坷、有望建树的“可持续学习” ,后者只是 复制既往、重在守成的“维持性学习” 。而

4、重要的另一方面在于,教师通过平等和诚挚的对话, 促进学生不断地寻找、发现那条开发自我、更新旧我的独特道路,从而赋予其学习活动以个 体生命的情感体验和深沉意义,正凶如此,教师促进学生“会学”显然远比“学会”更重要。 所谓“会学” ,即教师要促进学生养成开放性思维品格、弹性化价值尺度和变通性发展方向, 故“会学”具有指向未来、超越和创新的展开性,而“学会”则往往局限于既定和既有的知 识与义理,难免带有一定的滞后性。 再次,教师要成为学生智慧和情意等精神资源的深度开发者。所谓开发者,即教师要以忘我 奉献的精神,去珍爱和维持教育学意义上的诸多“环境条件” ,以利于教师不仅释放出青春的 智慧,而且高扬起

5、崇高的理想精神、坚定的意志品格和纯洁的道德力量,从而通过一生可持 续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那条创新性和建树性道路。 展望全球化所引导的新时代,学校作为多元化文明的集散地,将在创造新人的过程中发挥更 为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的新需求,教师应努力把握自 身素质结构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重铸自身的人格和精神结构。 一是发展面向全球多元文化、选择融合有机统一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素质。全球教育竞争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维素质和其思辨力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应着力追求以开放性 和创新性为基本特征的思维品格。由于网络能够及时、迅速、完整地提供一个真实的全球语 境,学生已拥有个性

6、和求异思维的发展空间,故教师能否以开放性眼光,评估和引导学生们 五彩缤纷的心智流向,客观对待母体文化和异质文化.无疑是对教师“教育文明”的一种严峻 考验。 二是发展适应全球交际需要、有力促进学生精神健康发育的世界性和现代性人格素质。生命 的品位、灵魂的境界,取决于人格素质。面对信息多元化、思维自由化的全球语境下时代新 特征,面对克隆羊的诞生使人的批量生产在技术上成为可能,黑客的袭击可以摧毁一个国家 的金融甚至防卫系统等这些对人类传统价值观的新挑战,教师的教育范畴,显然存在着从单 一的认知领域,向情感、道德、意志和行为等非认知领域扩展的现实问题,势必要求教师自 觉、主动地优化作为一门隐蔽课程而存

7、在并发挥着重大潜教育价值的自身人格素质。教师要有对全人类、对未来生活的超越性理想精神及其敬业态度,要有以爱心为内核的博大情怀, 要有堪为表率的道德品格,还要敢于对学生不耻下问,以期达到教学相长、学海无涯的美好 境界。 三是发展符合全球化新时代潮流的教育理论素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文字的出现与印刷 术的诞生,引发了教育两次质的飞跃。新世纪以来,高新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推进着 教育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尤其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人类步入全球化网络时代的重 要标志,极为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理念和模式。教师理当优化自身教育理论素质,从而把 原本缺乏人的活力的现代教育技术,融人以人为主体的活生生

8、的教育进程中去。 参考范文: The Demand of Relocating Teachers Role in Modernization In the current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role of teacher in education is undergoing great change. Instead of providing knowledge for students once and for all,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show the students how to find, obtain and us

9、e knowledge on their own. More importantly, teachers should act as a facilitator and counselor for students future development. To achieve this goal, teachers need to respond to students abilities and adapt to the changing demand readily. In brief, teaching is all about offering paths to students an

10、d keeping them highly motivated on the way. 二:博物馆免费开放:亟待公众热情参与 全国各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已成为众多中小学生的文化盛宴。这一 公共政策的实施,无疑使这些青少年成为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真正受益者。 2008 年 3 月,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推出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决策。尽管在 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面临一些考验,但是,政府买单让百姓共享文化成果的做法得到了公 众的拥护,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与旅游” ,旨在探讨全球博物馆等 文化遗产资源

11、如何在刺激消费、促进旅游、拉动经济中发挥作用。事实上,我国博物馆免费 开放时代的来临,不仅保障了公众的文化权益,而且还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例如,近年来, 杭州西湖的博物馆、遗址、公共设施等遗产群的免费开放,不仅增加了人流,而且还带动了 旅游等相关收入的增长。博物馆免费开放是还利于民的好政策,是我国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政 策的纵深和延续。当然,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一新鲜事物,目前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免费开 放实践与理想的政策目标之间也还存在一段距离。 可以这么说,没有参与,公众就不会持续地关注博物馆的藏品,没有互动,公众不会持续地 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来。没有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博物馆也将失去其作为城市文明殿

12、堂的意 义。 高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的使用率。如果说, “博物馆是城市的客厅”是一种理想,那么,免 费开放让这个理想成为现实。当公众能够自由进出博物馆,把博物馆当作自己的博物馆,当 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当作向外地客人展示城市魅力的地方,我们的博物馆就将成为所 有市民引以为自豪的城市客厅。因此,博物馆管理者应该积极地创造让城市主人充分使用客 厅的条件,及时地更新客厅的装饰和内容,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失去门票利益驱动的博物馆是否愿意经常地装扮客厅,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些博物馆的 管理者认为,免费开放并没有带来参观人数的明显增加,因此在拉动旅游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微乎其微。问题恰恰是,作为文化

13、资源的管理者,博物馆没有很好地为公众服务,没有从公 众的角度出发,自然遭到公众的冷落。 一些博物馆管理者总是强调免费开放带来的利益受损,而没有看到免费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地方政府会议中心等重要场所展示企业形象的时 候,博物馆是否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博物馆作为城市的精神家园,给予公众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 的归属感。过去,博物馆展览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公众的心理和审美诉求,如今,公众的参与 和对展览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将促使博物馆管理层认真、全面地考虑公众在审美、知识、历史、文化方面的诉求,否则将承受公众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压力。过去,博物馆把

14、公众当作知 识教育的对象,没有作为平等的主体进行交流。如今,一些博物馆经常举办一些专题性的文 化论坛和讲座,旨在提高公众解读博物馆藏品资源的能力以及对话能力。类似博物馆 QQ 群、 网上论坛的建设,可以在志愿者和义工的参与下,与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让公众在展 览内容和形式这块“地盘”上做主。 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博物馆的管理和经营需要公众的参与,每一个公众的劳动应该受到尊重。 让公众在博物馆这一舞台上展示自我,让公众参与到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中来,或许可以成 为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绝处逢生甚至发展壮大的良方。 我们强调博物馆是城市的名片,不只是说博物馆建筑是城市的标志,而是说把博物馆当作展 示城市

15、文化的窗口。那么,如何发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成为地 方政府决策者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各地政府在发展旅游过程中逐步重视发展和扶持文化创 意产业,也开始强调对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占有一个城市主要文化遗产资源的 博物馆,自然也应该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一直以来,博物馆很重视纪念品的开发和利用,并把那些吸收地域特色文化因素的纪念品作 为宣传博物馆、宣传一个城市的流动名片。 “把博物馆带回家”是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的理念, 也是博物馆经营和管理的口号。除了纪念品外,博物馆还可以独立和采取合作的方式组建歌 舞团等文艺演出团体,并结合馆藏文物历史、文

16、化、审美的内涵,创作相应的音乐,编排相 应的舞蹈,也可以像良渚博物院一样拍摄以文物考古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更可以结合建筑群 的特点、内部构造开发一些寓教于乐、类似帝国时代的网络游戏和动漫作品。博物馆要 善于依托其馆藏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营销,这样才能使外地游客在参观博物 馆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总之,把博物馆比喻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家园和城市的名片,是免费开放时代博物馆功能 的一种阐释。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公众的参与,在于建立和完善博物馆公众参与的 机制,并在制度上给予充分的保障。 参考范文: The Museum is Free:the Enthusiasm of the Public is Expected In March 2008, our government had made a decision that the museum would be opened free for the public. This decision is welcomed and shorten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ublic a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