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466771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教师师千年包公千年包公观观后感后感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看完千年包公纪录片,我的心情波澜起伏,自己与包公对比相差甚远。4000多年前,在我国父系氏族社会中,就形成了原始社会的民 主监督制度。到西周,“廉”已成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西周以廉为本考察群吏的政绩,裁断高下优劣。到了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将“不慈孝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纳入巡察之列,要求官员清正廉洁。孔子注重廉政文化和道德修行。“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说的是掌权者自身修养、自律精神对正确用权的作用,品德良好的官员能将权力运用于为社会和人民谋幸福。法家则把礼义廉耻作为立国的四大纲要。在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

2、发展过程中,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论,如邓牧论君道吏道的败坏,黄宗羲论吏治廉洁的标准,曾国藩论节俭治贪等。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子罕“不贪为宝”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我国历朝历代都设立了各种监察与反贪机构,出台种种法典奖廉罚贪,涌现了许多清廉守正、严于执法、政绩卓著的清官廉吏,如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人;产生了许多廉事、廉诗、廉文、廉谚、廉戏、廉政格言警句等等,如“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己,不竞而损人”。这些汇笼一起构成了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体系,其中贯穿了“百行德为先,治政廉为首”的思想。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为社会主廉政文化建

3、设提供了充分的思想资源。不断发现和创新廉洁文化载体,营造文化环境,着力以文育人。除报刊、电台、电视台廉洁宣传工作的主渠道外,要不断发现和创建新的文化载体,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成效。积极构建廉洁文化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公益广告、红色旅游等新兴载体,拓展廉洁文化传播的新途径。营建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的道德环境和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廉洁文化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加强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趣,形成科学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时尚,升华人格,永葆慎独精神。注重利用中华大地丰富人文景观、深厚历史积淀、党的优良传

4、统等优势,建设廉洁文化基地,开辟人民群众接受廉洁文化熏陶的新方式,利用电视述廉、反腐台历、反腐明信片、廉洁承诺、党风廉洁书画展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影响力和渗透力。举办征文比赛、辩论大赛、书画比赛等活动,有效地帮助员工自然而然地感知、体悟、探究、思考和积累,使社会的德要求内化为员工自身的道德需要。创新文艺形式,塑造廉洁艺术光辉形象,不断增强文化艺术作品的针对性、有效性冲击力和感染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执政实践、企业改革发展的工作实际,广泛借鉴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

5、和国外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不断总结和概括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大胆探索,在巩固基础上提升,在规范基础上拓展,积极创新廉洁文化建设理论,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促进xxx银行健康持续发展。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5月20日,央视网连续发布了两段时长分别为15秒、30秒的千年包公宣传片。这两段宣传片将包公称为中国良吏贤臣的代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不同于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纪录片千年包公力图真实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根据安徽省纪委宣传部的消息,千年包公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

6、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第二集铁面无私,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再现“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等典型史迹,突出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其中,“不持一砚归”的故事曾被检察日报于XX年4月9日刊载:“相传,包拯离开端州,一块端砚也没有带走,连自己在衙门里用的端砚都上交了。可当他坐的船开到西江羚羊峡时,突然风浪大作,船不能够行驶。包拯想,这是不是为官不廉所致?于是,命仆人检查,发现船舱里有百姓

7、送的一块端砚。包公把端砚抛到江心后,风浪立刻停止了。”这样的故事让导演感慨:“我们发现,真实的包公故事,比起传说毫不逊色,而且更加精彩,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加感人。”“XX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兰考的时候,勉励当地的纪检干部,要当现代的铁包公。看了我们的节目,也许大家能更好地理解铁包公这三个字的含义,更能理解总书记的语重心长。”XX年5月23日,在纪录片千年包公开播前两天,该片导演在手记中这样介绍。导演在手记中称:“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包公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太多。如,陈州放粮、包公铡侄、狸猫换太子、三口御铡、日审阳、夜审阴,等等。在街头随便拉住一个人

8、问问,都能说上几个有关包公的传说和故事。尤其是电视剧包青天中的情节,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主题歌唱的开封有个包青天,很多人更是张口就来。”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包公究竟是个什么人?很少有人知道。就是在包公的出生地与归葬地合肥,大街小巷随便找个人问问,很多人居然都不知道包公是合肥人。所以说,他又是一个“陌生人”。据历史记载,包拯(9991062年),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包拯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

9、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包拯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包拯为官的清明廉洁与执法公正,不仅成为后世代代相传的佳话,更成为千年以来执法纪者勉励自身的标杆。教师千年包公观后感昨日学校开展了观看千年包公的教育活动,观看完千年包公全集,来来谈谈我的观后感受。从古至今,清正廉洁是多少为官者郑重承诺的政治信条,更是多少普通百姓的殷殷期盼。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坚守自己的人生信条,克己奉公,勤政为民。但也有个别党员教师抵制不住各方面的诱惑,心理防线坍塌,在盲目的攀比中,心态失衡,理想信念动摇,

10、道德操守滑坡,铤而走险,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以满足贪婪的私欲,最终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犯罪分子。成都市政协原副主席周学文,沈阳市公安局于洪分局原局长袁长占的犯罪轨迹值得我们深思。历史滚滚车轮驶入现代化新时代,更需要广大党员教师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任何一个掌握权力的人都应该明白,党和人民给我们的物质待遇已经不低了。贪污腐败无异于飞蛾扑火。“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数不清的贪官污吏东窗事发后,面对党纪国法,流下悔恨的泪水;暂时还没有暴露的,也难免为自己的贪腐行为惶惶不可终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贪腐之风长不了,清正廉洁最是好,它提升着我们的灵魂,愉悦着我们的身

11、心。时下,作为党员教师应该率先垂范,正本清源,大力弘扬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在廉洁文化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努力。清正廉洁,自古就是万民企盼、爱戴的为官典范。有史以来,清正廉洁、高风亮节者名垂史册,受世人敬重,后人颂扬。同样,历史上也有很多贪官污吏,不仅断送了锦绣前程,更搅得国脉不昌,民怨不绝。所以古代很早就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的至理名言。在中国文明悠久的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深刻的认识到了治吏对推动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历朝历代,为官清廉都是许多有识之士孜孜以求的目标。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晏婴就提出“廉者,政之本也。”到了

12、唐太宗李世民时代,又提出“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的论断。宋代名相包拯包青天也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其实,这些话都向我们传递着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居官者要廉而不贪,洁己爱民,作老百姓的道德表率,才能正本清源,使国家日臻强大,使百姓安居乐业。然而理虽浅显,但古往今来,在此触礁者却是时而有之。也正因为如此,那些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之人,才会被老百姓长记于心,经久传颂。作为党教师部首要的一条就是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既是一种政治觉悟,更是一种政治责任。说它是政治觉悟,是因为这是一个党性原则问题,我们要无条件地听党指挥。说它是政治责任,是因为

13、作为党员干部,有责任有义务带头执行好、维护好,旗帜鲜明地同一切危害大局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党员教师就要严格自律。“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一个人违反纪律不是突发形成的,总有一个日积月累、逐步蜕变的过程。有人爱贪小便宜,唯利是图,慢慢陷入私欲膨胀的泥潭不能自拔,贪赃枉法,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有人爱吃吃喝喝,“酒杯一端、纪律放宽”,丧失了党员干部的原则立场,对纪律的限制、约束、惩戒无所畏惧,一步步走入人生的死胡同;有人自觉不自觉地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当成合法合理的来看待、当成新生事物来接受,难免会步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在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

14、“亲民、富民、安民”的从政理念,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珍爱手中的权力,珍惜人民的信任,充分发挥权力的作用,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勇干探索,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汲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放下“官”架子,去掉身上的“官”气与群众平等相待,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要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虚报浮夸,把为人民群众办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地树立起共产主义人生观,在任何条件下都应该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既要勤政为民,无私奉献,又要淡泊名利,廉洁奉公,还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不断开拓进取。人是应该有点精神的。而真正的共产党人更应多一些奉献精神,正如鲁讯先生所赞颂的“孺子牛”精神,吃的是草,而奉献给人民的却是奶汁。古人尚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况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共产党人呢!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就要清清白白做官,兢兢业业干事,永葆共产党员的青春本色,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