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与欧洲的外交关系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466656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与欧洲的外交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与欧洲的外交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与欧洲的外交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与欧洲的外交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与欧洲的外交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与欧洲的外交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与欧洲的外交关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国古代与欧洲的外交关系中国古代与欧洲的外交关系 专题复习与训练题专题复习与训练题一、一、【专题复习专题复习】 1东汉: 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到达东汉。这是 中欧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 2隋唐:唐与东罗马有使节往来。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唐丝绸、瓷器运往 欧洲。 3明清:1553年,葡萄牙人借居澳门,后设“自治”机构,任命官吏,派驻军队,强 行租占。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时,中俄发生雅克萨 之战,后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4西学东渐:16世纪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士来华,把西方的天

2、 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学介绍给西 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徐光启等与传教士合译西方科技著作,为中国科技注入新 的生机。二、二、【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 1下面是一幅反映国际关系史上重大历史时刻的图片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回答: (1) 该图片的拍摄时间是_年,具体地点在_市。在尼客松回忆录中, 尼客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 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 们的手相握的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2)为什么杜勒斯(当时美国国务卿)当时拒绝与周

3、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 “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3)分析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说明“一个时代结束了,另 一个时代开始了。”【解析】根据题意分析:首先明确此图片表明的是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史 实;其次再现课本知识:结合提示语作第(1)问;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课本有关尼克松 访华的历史意义分别拟定第(2)问和第(3)问的答题思路。最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出精挡准确 的答案。【参考答案】(1)1972北京(2)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使美国敌视新中国,杜勒斯的举动既 是对周恩来人格的侮辱硬是美国敌视申国的表现。中国的强大和美国孤

4、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以及它在美苏争霸申所处的守势地位,便美国急于改善申美关系,尼克松的举动既表达他 个人对周恩来的歉意,更是主动表达美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外交姿态。(3)中美双方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此后,日本 等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缓和了国际局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美通过缓- 2 -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有利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健康 发展,有利于逐渐形成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

5、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 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 出异议。 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中 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双 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 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

6、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 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的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回答:(1)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发展?两个公 报的意义何在? (2)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 (3)据上述各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 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答案】(1)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惟一的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 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谋求霸权。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的敌对关系 的结束,有利于反霸权斗争。(2)是一致的

7、。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 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 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能答出这一点的可加分)而该法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 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3简述日本历史上的两次崛起及分别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第一次崛起:1868年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从此日本走上对外扩 张的道路。影响: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有计 划有步骤地对中国进行侵略,1894年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

8、战争,割占台湾。20世纪30年代, 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第二次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成 为世界经济强国,在亚太地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试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影响: 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同时两国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成为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复活的倾向也有所抬头,应引起重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4年4月7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他将继续参拜供奉有二战军国主义分 子神位的靖国神社,尽管此前日本法院已经判决这一举动违反了日本宪法。小泉对记者表

9、示:“法院的判决很奇怪,我不知道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会违反日本宪法”,在被问及他 是否会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时,小泉回答说:“是的,我会。” 材料二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你是否赞同图片中的观点?请以史实说明。 【答案】(1)日本国内存在着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的现象和法西斯主义等极右势力沉 渣泛起,认为二战期间日本进行的是大东亚圣战,是对亚洲人的造福,始终不甘心失败,- 3 -日本政府对右翼势力给予了一定的支持。(2)不赞同。二战期间,日本对亚洲人民犯下了 滔天罪行。在中国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实行“三光”政策,施放毒气弹, 进行细菌战。侵略

10、奴役了朝鲜人民,使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掠夺朝鲜人民土地和财富, 强迫朝鲜人当兵,充当日本侵略东南亚地区的炮灰。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52006年中国举办“俄罗斯年”,中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俄国近代史上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试从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对此做法作简要 评价。(4分) (2)中国近代史上遭受了列强的侵略,俄国侵略中国的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3分) (3)俄国十月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何关系,这种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带来什么 影响?(4分) (4)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都获得成功,简述两国在农业方面的措施,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4

11、分) (5)20世纪80年代末,经历30年的波折后,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苏关系经历长时 间的波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1)农民高价赎买份地;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2)鲸吞蚕食中国领土;是由俄国是一个具有浓厚 封建军事性的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决定的。(3分)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4分) 苏俄:粮食税。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要从实际出发;农业政策的制定要维护农民的利益。(4分) 苏联的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12、。(2分)6 (30 分)中欧关系源远流长,双方都曾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卓越贡献。 材料一:中世纪,在天主教“神本”学说的浸染下,人们恪守神学伦理的清规戒律, 将未来寄托在来世的“天国” ,对客观自然现象既无多少兴趣,也缺乏自主思考的权利,自 然科学沦为神学恭顺的奴仆,其固有的生命活力在宗教的灵光之下窒息殆尽。 材料二:自 11 世纪开始,随着“东学西渐”浪潮的涌动,阿拉伯人逐渐将其所保存的 西方古典文化遗产与穆斯林的科学知识传播到西欧,自然科学有了复苏苗头。 材料三:到了 16 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复苏逐渐演进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一些科学家 逐渐冲破神学传统的藩篱,将目光投射到广阔而复杂的

13、客观物质世界,通过对事物的观察、 实验与思考,掀起了划时代的“科学革命” 。(1)16 世纪初欧洲掀起“划时代科学革命”的原因是什么?(6 分) (2)举例说明“科学革命”对中国和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作用?(4 分)【参考答案】 (1)文艺复兴(或人文主义思潮)深入发展的推动。 (3 分)生产经 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 (或生产力的进步)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3 分) (2)科学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中欧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2 分)如: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的维新变法或新文化运动。 (2 分) 7 7、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 4 -伏尔泰 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封面 法国大革命形势材料二: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希拉克于月日至日 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法国文化年开幕活动。希拉克此次访华推动了中法、中欧全 面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新的更高水平。 请回答: (1)试根据以上材料一概括法国大革命所体现的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对法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成就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精神: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的革命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的精神 将政治主张以法律肯定下来的法治精神 不畏干涉的爱国精神 建立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创新精神 (2)成就 民主共和取代了封建专制。 公民取代了臣民。 商品经

15、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9 (32 分) 2004 年到 2005 年,在中法建交 40 周年之际,中法进行了大型的文化交 流活动,深受两国人民欢迎,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法两国友 好关系由来已久。 材料 1: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 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 材料 2:1793 年,罗伯斯庇尔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引用孔子的的格言 “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 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据材料 1、2 回答: 简

16、述伏尔泰和罗伯斯庇尔对法国大革命的贡献。 (4 分) 据所学知识,简析伏尔泰为什么如此称赞当时的中国?(4 分) 罗伯斯庇尔引用孔子格言的意图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4 分) 材料 3:进入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的发展走的是不同的道路,法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法国很早就意识到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潜在力量。拿破仑曾说:“中国是 一头睡狮,不要吵醒它。 ” 据材料 3 回答: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中国与法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思想和对外政策方面主要有哪 些差别?(16 分)- 5 -在拿破仑时期以后的 100 年间,法国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突出影响?(4 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32 分) 伏: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深刻揭露批判了法国封建制度,为法国大革命作了 充分的思想准备。 (2 分) 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