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解说文字图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446106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知识-解说文字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古代汉语知识-解说文字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古代汉语知识-解说文字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古代汉语知识-解说文字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古代汉语知识-解说文字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知识-解说文字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知识-解说文字图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1/7,1,一 解说文字,文和字 在古代,文和字是有区别的。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jin去声)多也。”可以看出,文字是有区别的,以时间而论,文比字要早;从结构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亦指初文,即“依类象形”,单独画成为文,“形声相益”为字。 如:红:糸+工=红(即由糸mian和工两文形声相益合成) 旗: yan+其=旗,2017/11/7,2,二、汉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钟鼎文 )籀文(大篆 )小篆隶书1、甲骨文 2、金文 3、籀文 4、小篆 5、隶书,2017/11/7,3,1、甲骨文,

2、甲骨文图片 殷周时期刻在龟甲或牛骨上的文字(大部分是卜辞),主要出自河南安阳,亦称殷墟卜辞。后来在陕西周原上又发现了这些东西,则主要是西周的。甲骨文常识,2017/11/7,4,甲骨文常识,19世纪末,河南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村,经常有一些骨片出土 ,这些骨头影响庄稼的收成,老百姓常常捡起来扔掉。不知何时,这些骨头被老百姓当作龙骨,宋沈括楚溪笔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主治小儿、妇科和男子虚弱等各种症状,当地老百姓把它碾成了粉末敷在伤口上当作刀尖药。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山东潍坊古董商人范维卿收到一些龙骨,到北京找到他的老主顾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鉴赏,王懿荣认为是古代卜骨。从此,甲骨文终于

3、被发现了。,王懿荣,2017/11/7,5,(王懿荣发现的甲骨文、1900年发现的敦煌写经、随后发现的汉晋简牍、内阁大库档案等一起成为我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甲骨文发现后,收藏也开始了,其中王懿荣、王襄、刘鹗、罗振玉、端方等为其中大家。但是外国人的染指也开始了,英国传教士库寿龄、美国宣教士方法敛、德国人威尔茨、卫礼贤,日本人西村博、三井源右卫门、林泰辅等是其中的盗窃者,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牧师明义士,在收购甲骨文骨片时,开始常被老百姓用假物欺骗,后来潜心研究,成为一代甲骨文研究大师1917年已经藏有50000片,仅1937年存在于他任职的齐鲁大学内的就有8000多片 ,可惜于日战时期

4、下落不明。 1928年,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在广州成立,10月,以傅斯年为所长的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其第一件事就是去安阳调查,而董作宾是当时前往调查的人。,2017/11/7,6,董作宾(1895-1963),字彦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1922年师从国学大师王国维,是我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自从甲骨文被发现,王懿荣认为在“篆籀之间”,后来刘铁云铁云藏龟使甲骨文得以刊布流传引人注意;真正涉足这一学科的是清末朴学大师孙诒让,他写出了契文举例则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罗振玉作为收藏大家,认为孙诒让还是“未能洞悉奥隐、”毫无可采之处,最后写出了殷商贞卜文字考。王国维殷卜辞所

5、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通过甲骨文对史记等作了重要考证。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中造诣最深,他编成卜辞通纂和殷契粹编。此四人即有名的董彦堂、罗雪堂、王观堂和郭鼎堂“甲骨四堂”。,董作宾,2017/11/7,7,甲骨文图片,2017/11/7,8,甲骨文图片,返回,2017/11/7,9,2、金文 也叫钟鼎文,亦叫铭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2017/11/7,10,3、籀文 也就是大篆。说文共收225个。相传,这种文字以古代一部史书史籀篇而得名。,2017/11/7,11,4、小篆 现代研究文字,以说文为经典著作。说文就是篆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李斯等人写定的文字。由籀文到小篆,是汉字划时代的时

6、期,后来的汉字就以小篆为基础造型。,2017/11/7,12,5、隶书 有秦隶和汉隶两种。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2017/11/7,13,说文解字叙:“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隶。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注:虫书即鸟书,“以书幡信,首象鸟形”;符者,竹而中剖之,字形半分;摹印,印章上所刻也,“摹印屈曲填密,则秦玺文也”;署书

7、,“汉高六年,萧何所定,以题苍龙白虎二阙”,则是题匾一类文字;殳书,“书于殳也,殳体入觚,随其势而书之”,则是在葫芦上书写也。) 晋代卫桓四体书势:“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2017/11/7,14,从小篆到隶书,要注意两个现象:隶定和隶变 (一)隶定。 指从小篆到隶书,笔画没有减少,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定型。如“永”。,(二)隶变。 1、省变。从小篆到隶定,中间有了简省。如“粥”。,2017/11/7,15,2、讹变。 不是省略笔画,而是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如“服”,还如“奏、奉、秦、泰、春”。,再以后就有了草书、楷书、行书。,2017/11/7,16,三、

8、汉字构造与“六书”,最早有关六书的说法,在战国时候,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五曰六书。”六书是汉字造字中的主要手段。前人对汉字的产生和起源不同说法: 1、神授说 2、结绳说 3、八卦说 4、仓颉说,2017/11/7,17,1、神授说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黄帝轩辕氏五十年秋七月,汉出图,洛出书。”不可信。 2、结绳说 认为文字起源于结绳或契刻。其实结绳与纪事有关,与语言无关,所以不是文字。,2017/11/7,18,3、八卦说 易*系辞上:“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

9、德,以类万物之情。”有人就此论证认为始于八卦。但是考古发现,甲骨时代还无八卦,至战国才完善起来,而文字早就有了。,2017/11/7,19,4、仓颉说 古者以仓颉为黄帝史官,只此就不可信。没有文字何以记史?韩非子*五蠹篇:“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荀子*解蔽篇:“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则是后者之说可信也。 以上诸说皆不可信。文字应起源于图画的规范化、简单化、符号化,并与语言紧密结合,才成文字。如“牛”,2017/11/7,20,2、有关说文的几点内容,许慎说文一书,历来为各代学者所重,但也有问题,当时甲文未出,根据的是经文等少数文

10、字,所以康殷文字源流浅说很有些驳议。但是其功太大,9353个汉字,错几个字本来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唐人李阳冰就想改说文。宋代说文研究稍兴,郑樵第一个改正说文六书,也有人另搞一套,如王安石字说二十卷,不承认有形声字,而皆以会意释之。 元人没有较大的贡献。至清代,文字研究大为兴盛,除段玉裁、王筠、桂馥、朱骏声四大家之外,尚有不下百家。四大家墨守说文,虽然对六书解释不一,但力证说文之说,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敢于向说文挑战的是孙诒让,他以金文证说文,著有名原,从此开始,金、石、甲文字学大兴,如吴大澄、王国维等就是大家。,2017/11/7,21,3、六书概说,六书说法之成体系,始于西汉末年。说法有两种:

11、 一说: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二说:郑众周礼*保氏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说文解字叙之许慎说,则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之说来源于刘歆,其师承关系如下:刘歆郑兴郑众贾微贾逵许慎。4、六书次序 六书次序说法不一,我们取名用许慎,次序则班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郑樵通志:“六书以象形为本,形不可象,则属诸事,事不可指,则属诸意,意不可会,则属诸声,声则无不谐矣。五不足而假借生焉。”“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象形、指事皆独体也;会意、形声

12、皆合体也。四者为经,造字之本也,。转注、假借二者为纬,用字之法也。”,2017/11/7,22,(1)象形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段注:诘诎,屈曲也。所谓画成其物,并不统一。,2017/11/7,23,2017/11/7,24,象形与其他的区别: 象形以形体来表现事物,而指事则以符号表示或标志、指点形体某一部分。 与会意字容易相混的是复合象形(1)复合象形有一部分不是字,而会意字的每一部分都是字;(2)象形的整体象形,而会意字两部分各成体。(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指事字较少:A、标识指事 纯指事字,完全以某些符号来表示主观概念,如数词一

13、、二、三、四等。,2017/11/7,25,B、加识指事 这一类字,其中某一部分本身是象形,而加上去的东西都不成字,整体又不象形。如“天、本、朱、刀、刃、亦、甘”等。,2017/11/7,26,指事与其他的区别: 与象形的区别在于其整体是否成形,成形则为象形。 孔广居曰:“愚以为事者人事也。指者,指此事也,指事象事,其义一也。其事非加点画以指其处之谓也。本末非人事,谓之会意,而步中中则为人事,采驭舂暴,莫非事也,谓之指事”,就混淆了指事和会意。 他还说:“事与形较,则事虚而形实,事与意较,则事实而意虚,故班固次象事于形意之间也”,这种观点对段玉裁、王筠等人的影响很大。如王筠说:“山有山形,水有

14、水形,惟其为物也,互是何物有形哉?只是指事。” 都是因为概念没有划分清楚。其二,都是以字义辩字,而未能以字形辨字。 指事古人有三种叫法:指事、象事、处事。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信是也。” 王筠曰:“合谊即合意之正解,说文用谊,今人用义。会意者,合 二字之义以成一义,不作会悟解也。” 段玉裁曰:“指 与指麾同,谓指向也。”,2017/11/7,27,许慎说法正确,但用例解释不对。左传楚庄王云:“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这种解释,其实加入了一种儒家思想,而非造字时所有。凡止者,都有行动之义,故为动戈为义。人言为信,恐更不可信。或云人言为形声,言在元部,信在真部,可通。 会意所从的字,一般是象形,其区别只在一个是纯单体,有附加,但绝不成字,会意则二部分都是字,所以象形为物类之状,会意则类物之情。,2017/11/7,28,A、即形会意 它所用的可以是同类形体,但位置不能变动,变动就成了另外一字,有强烈地象形色彩,这一类会意字很多是用同样的形体构成,是最原始的会意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