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信息技术下册第10课《收发电子邮件》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458515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信息技术下册第10课《收发电子邮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科版信息技术下册第10课《收发电子邮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科版信息技术下册第10课《收发电子邮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科版信息技术下册第10课《收发电子邮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科版信息技术下册第10课《收发电子邮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科版信息技术下册第10课《收发电子邮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信息技术下册第10课《收发电子邮件》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第 10 课 收发电子邮件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进入自己的电子邮箱。2.学会发电子邮件。3.学会回复电子邮件。4.通过发电子邮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协同合作、探索新知。5.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6.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 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登录电子邮箱的操作方法,如何编写、发送电子邮件。2.难点: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E-mail 是因特

2、网上重要的信息服务方式,它为世界各地的因特网用户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经济的通信方式,由于这些优点, 因特网上数以亿计的用户都有自己的 E-mail 地址,E-mail 也成为利用率最高的因特网应用。本课是在前一课学习申请电子邮箱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电子邮箱和电子邮件有进一步的认识。2教学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和信息技术素养。从低层次探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新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凸现分层教学。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新发现,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得益的氛围,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1)课前,教师可以布置

3、学生注册两个以上电子邮箱账号,或批量注册一批账号以供备用,并及时地把自己的新邮箱地址通知同班好友,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多实践的机会。(2)在备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些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电子邮件内容,增加练习或模拟发电子邮件的趣味性,使学生尽快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3)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本校的局域网上,利用 Windows NT 的 Microsoft 邮局系统,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建立起局域网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每位学生设置账号账号和密码,然后设置好学生机上收发电子邮件的软件,以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4、互发邮件。参考资料电子邮件常识电子邮件常识E-mail 是因特网最常用的功能,是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用于计算机用户之间交换电子信件。电子信件的内容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由于因特网覆盖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因此 E-mail 成为最便捷、最迅速且收费低廉的全球通信工具。每个申请进入因特网 t 的用户都会有一个 E-mail 地址,它相当于在邮局租用一个邮箱,只不过是电子邮箱。在因特网服务商的邮件服务器中,你可以随时在自己的计算机中输入密码,打开服务器中属于自己的电子邮箱,收取电子信件。免费的电子邮箱也是如此。用户 E-mail 地址具有 usernamemailh

5、ost 的形式。username 是用户的名字,可以使用拼音、字符甚至数字;是分隔符,读英文“at”音;mailhost 是电子邮件服务器,可以是主机名,也可以是域名。如: 和 。收发电子邮件的软件收发电子邮件的软件课本中介绍了用于收发电子邮件的软件“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该软件操作方便,适合一般用户。要想用此软件收发电子邮件,必须在软件中进行设置。在使用该软件时:可以设置成多个账号账号接收邮件,以满足几个人共享一个邮件账号或一个人在不同地点使用不同账号的情况。在“收件人” 、 “抄送人”和“密件抄送”框中可以输入多个电子邮件地址,不同的地址之间用逗号或分号隔

6、开。如果设置了地址簿,则“收件人” 、 “抄送人”和“密件抄送”就可以从地址簿中添加,只要单击各自图标,然后选择要添加的电子邮件名。如果要脱机创建邮件,则单击“文件”然后单击“脱机工作” ,下次单击“发送和接收”时,Outlook Express 会重新连接到因特网,并发送邮件。如果想在邮件文本中添加特殊要点或结构,可以使用 HTML,HTML 是因特网的标准文本格式,使用 HTML 格式可以在邮件中添加图形和指向 WEB 站点的链接。收发电子邮件时的注意事项收发电子邮件时的注意事项(1)要正确输入电子邮箱地址,否则无法发送。(2)必须输入“主题” ,以便收件人知道信件的来源。(3)邮件内容要

7、简明扼要,邮件(包括插件)不能过大,最好不要超过 1M(正式申请的电子邮箱),否则很容易造成邮件服务器阻塞。大邮件应把它分成几小份,分别发送。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4)传输秘密文件时,可以选择安全选项,为电子邮件加密,避免在传输过程中泄密。(5)为了降低费用,尽量缩短收发电子邮件的时间,接通网络收邮件,断开网络读邮件;断开网络写邮件,接通网络发邮件。中文电子邮件软件中文电子邮件软件 FoxmailFoxmailFoxmail 是张小龙先生开发的中文 E-mail 软件,支持全部的因特网电子邮件功能,运行于 Win

8、dows 95/98 及 Windows NT 4.0 环境。该软件是针对中国因特网用户的实情设计的,它具有以下的优点:(1) 极好的中文兼容性,支持 GB、BIG5 的汉字编码;内置 BIG5 与 GB 转换功能。(2)支持多个邮箱帐户,同时从多个服务器下载邮件。(3)远程邮件管理,浏览信件条目后再决定下载或删除。(4) 本地邮箱加密功能。(5) 地址簿支持“组”功能;多地址簿功能,易于共享地址簿。(6) 内置拨号网络管理,自动拨号上网或挂断。(7) 同时支持 MIME 和 UUEncode 邮件格式;支持 HTML 格式的邮件。(8) 包含服务器邮箱监视工具 Notifier,快捷实用。(

9、9) 同时具备英文版和中文版可供选择。预防病毒预防病毒使用 E-mail 进行电子通信时,对陌生人的电子邮件中附加的“礼品” ,不要冒然打开或下载,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与破坏,近来出现的“CIH” 、 “美丽杀手”和“爱虫”等病毒都是利用电子邮件,躲过各类安全检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同样,我们也应该注意对他人的尊重和对社会的影响,不要有意将带病毒的文件发送给他人。参考教案课题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课题 收发电子邮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进入电子邮箱。(2)学会发电子邮件。(3)学会回复电子邮件。2过程与

10、方法通过发电子邮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协同合作、探索新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登录电子邮箱的操作方法,如何编写、发送电子邮件。2.难点: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程序设计1.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已经成功地申请了自己的电子信箱,现在就可以在因特网上同别人通信,那么如何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呢?2.新授(1)登录电子邮箱问:同学们想不想发邮件到老师或同学的邮箱进行交流啊?任务 1:请同学们登录自己的电子邮箱。学生尝试登录邮箱的操作。中小学教育资

11、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登录操作完成后,教师提问:登录电子邮箱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如果登录密码忘记了怎么办?邮箱窗口的控制面板有哪些栏目?分别有什么作用?(2)发送电子邮件说明:请同学们发一封问候邮件到老师邮箱里,也可以发给自己的同学,注意是否成功。(如果没有把握的可以和同学一起操作,学生互动探索新知;会操作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教不懂的同学)在邮箱网页的左侧窗格中,单击“写信”按钮,进入“写信”页面。单击“登录”按钮,进入电子邮箱。a操作完成后,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列在黑板上。让其他学生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解决(解决办法可查看教材内容、

12、请教同学、请教现场老师、或查看帮助信息)。说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互之间协作解决问题。b抽问学生的尝试结果,把成功操作的方法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把成功的过程。c抽查学生完成情况。问:你怎样知道你发邮件成功了?生:计算机提示“你已成功将信发送到”(3)回复电子邮件同学们,在你们发邮件的同时,老师也通过邮箱给每一位同学发了一封问候信,面对自己“电子邮局”里面的这封邮件,你们又该如何进行阅读呢?之后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也回复一封给老师呢!打开接收的电子邮件,阅读邮件内容。单击“回复”按钮,输入回复的内容。单击“发送”按钮,回复邮件。3.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能顺利的发送和回复电子邮件了,课后请你利用自己的电子邮箱给你的亲朋好友或同学发一封电子邮件,从而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