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458282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数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年级下数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年级下数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年级下数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年级下数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数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数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形的运动(一)同步测试(第 1 课时)1一、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的在括号里画一、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的在括号里画“”“”。二、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二、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考查目的:考查目的: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特点。解析:解析:在画对称轴时,遇到和这样的图形时,要给学生强调画的位置,要先找到这个图形的中心点。另外学生平时遇到的左右对称的图形比较多,遇到和上下对称的情况一定要注意认真区分。答案:答案:略三、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圆呢?请你画一画,填一填。三、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圆呢?请你画一画,填一填。考查目

2、的:考查目的: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让学生找对称轴,由于可找很多条对称轴,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物体有不同的对称轴,感觉到对称的奥妙。解析:解析:由于教材对于这一部分知识降低了难度,不要求学生必须把每个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全部画出来。但是对于能力稍强的孩子可以作为一个拓展提高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对于大部分学生能够感悟,感觉到对称的奇妙之处就可以了。四、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四、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 ?连一连。连一连。考查目的:考查目的:借助剪出的图形和剪剩的材料,检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依托想象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解析:解析:在解决问题时

3、,可以通过想象将第二排图形对折,得到图形的一半,再与第一排图形拼在一起,看是否能得到完整的长方形,再进行连线。也可以想象第一排图形展开的样子,想一想第二排哪个图形可以完全填充,上下两个图形就可以连线。五、下面哪组图形是对称的?在对称的图形下面画五、下面哪组图形是对称的?在对称的图形下面画“”。考查目的:考查目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本题突破思维定式,出示的不是单个轴对称图形,而是一组,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解析:解析:虽然直观的感知都是一组组对称的图形,但是通过折一折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方向是相反的,为帮助学生理解,可以把中间的对称轴先标出来再进

4、行观察比较。六、按对称轴画出下列图形的另一半。六、按对称轴画出下列图形的另一半。考查目的:考查目的: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检测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否真正的掌握。解析:解析:虽然本册教材对于画出对称的图形的另一半不做具体的要求,但是在要求学生画图时,要求必须规范。画好后,让学生进行左右或上下的对比,观察大小形状是否有改变。七、(操作题)拿正方形的纸,按下面的方式折一折、剪一剪。指出不同剪法展开后七、(操作题)拿正方形的纸,按下面的方式折一折、剪一剪。指出不同剪法展开后分别得到的图案。分别得到的图案。考查目的:考查目的:利用剪纸活动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折纸方式相同,剪的位置

5、不同,则展开后的图案也将各不相同,但都是轴对称图形。从而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灵活掌握情况。解析:解析:本题也可以不操作,让学生仅通过想象完成此题,可以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但是想象后最好动手操作进行验证。表内除法(二)同步测试(第 1 课时) 一、把下面的口诀填完整。三( )二十一 五八( ) 二( )十八 四( )二十八 ( )七四十九 ( )( )六十四考查目的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 7、8 的乘法口诀的记忆。解析解析:唤醒学生对 7、8、9 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并能够倒背如流。其中的“ 二( )十八”,注意让学生与“三( )十八”这句口诀进行对比。二、看图列式。( )( )=( ) 口诀:

6、 42 6=( ) 想口诀: 4227=( ) 想口诀: 考查目的考查目的:考查用乘法口诀求商,初步感知乘除法间的关系。解析解析:矩形模型引出乘法算式,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观察一乘两除这样的3 个算式,渗透乘除法间的关系,形成比较牢固的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为学生熟练计算打好基础。三、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 48 6 49 7 8 7 36 6 35 7 ( )( )( )( )( ) 考查目的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综合运用能力。答案答案:35 7 36 6 49 7 48 6 8 7解析解析:让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目

7、的要求,会区别 87 这道乘法算式和别的算式的不同。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四、有 24 个桃子,请你分一分。(1)如果平均分给 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2)你还想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请解答)考查目的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答案:(1)248=3(个) (2)平均分给 3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8 个桃子:243=8(个)平均分给 4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6 个桃子:244=6(个)平均分给 6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4 个桃子:246=4(个)平均分给 12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2 个桃子:2412=2(个)平均分给 2 只小猴,每只小猴

8、分 12 个桃子:242=12(个)平均分给 24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1 个桃子:2424=1(个)解析解析:创设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直接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信息,通过想乘法口诀来分一分。只要学生能想到前面的三种分法就行,后面的三种写出的可以表扬。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在( )里填“+” “-” “” “”。10( )3=7 42( )7=6 25( )5=30 7( )8=5632( )4=8 19( )9=28 12( )8=4 5( )6=30考查目的:考查目的: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能力及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解析解析:要求学生用运算符号连接

9、3 个数,这需要全面的观察后再进行选择,对学生要求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注重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表内除法(二)同步测试(第 2 课时) 一、 想口诀,写算式。七九( ) 六( )五十四考查目的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 9 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一道乘法口诀可以写出四道算式。解析解析:唤醒学生对 9 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并能够灵活运用 9 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熟练计算奠定基础。二、填一填。考查目的考查目的:考查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除数、被除数,从而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析解析: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让学生直接在表格中填写结果,增加了难度。要

10、求学生正确、较熟练地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除法算式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三、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考查目的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运用能力。解析解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这道题把口算练习放在开卡丁车的情境中,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旨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四、看谁算得都对。459= 405= 324= 5940=364= 328= 78= 819=439= 124= 637= 217=考查目的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口算技能的形成程度。解析解析:百以内的加、减、乘、除的混合练习。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楚运算符号迅速、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11、。五、小红串珠子,按 2 个红珠子、3 个黄珠子和 4 个绿珠子的顺序,一共串了 81 颗珠子。(1)第 81 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2)这时小红分别用了多少颗红珠子?多少颗黄珠子?多少颗绿珠子?考查目的考查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解析:创设串珠子的情境,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紧密联系。插图的出示不仅给学生带来美的视觉感受,而且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到 9 颗珠子为一组的规律,直接用除法的含义解决问题。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在具体、熟悉的背景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步解答就行。 表内除法(二)同步测试(第 3 课时) 一、口算。328 637 18

12、3 819 568 284 405 459 497 328 546 213考查目的考查目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解析解析:这是一道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题,学生在计算时,让他们说说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可以选一题让他们说出利用这句口诀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 二、购物。(1)小青用 27 元钱买了 3 包薯条,每包薯条多少元?(2)每块蛋糕 3 元,小青有 24 元,他能买几块蛋糕?考查目的考查目的: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解析解析:这是一道用除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练习,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汇报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1)把 27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多少?(

13、2)24里面有多少个 3?三、二年级有 6 个班,每班栽了 6 盆花,一共栽了多少盆花?把这些花送给一年级 4个班,平均每班可分得几盆花?考查目的考查目的:感受乘除法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解析:这是一道综合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乘法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将题目的意思抽象出来,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四、42 米的绳子剪 6 次,把它平均分成了几段?平均每段长多少米?考查目的考查目的: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初步感知间隔问题。解析解析:解决问题前,让学生通过动

14、手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知道剪 6 次可以得到 7 段,不要求他们必须列出 6+1=7(段)的算式。再利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求平均每段长多少米的问题。五、公园里有红花 48 朵,有黄花 54 朵,有兰花 8 朵,有白花 6 朵。(1)红花的朵数是兰花的几倍?(2)根据上面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考查目的考查目的:学生提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解析:在学生对除法意义进一步理解的情况下,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计算的结果不用写单位名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根据问题提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六、一道除法题,除数是 9。小华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看反了,结果除得的商是 8。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考查目的考查目的:学生综合运用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数位等知识。解析解析:这道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弄清数量间的关系,明确89=72 是求错误的被除数,再根据题意直接得到正确的被除数,最后用 279=3 求出正确的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