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12杂文二篇《夏三虫》教案长春版

上传人:Wt****f 文档编号:44458264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12杂文二篇《夏三虫》教案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2杂文二篇《夏三虫》教案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2杂文二篇《夏三虫》教案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2杂文二篇《夏三虫》教案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12杂文二篇《夏三虫》教案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12杂文二篇《夏三虫》教案长春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杂文两篇杂文两篇- -夏三虫夏三虫杂文两篇-夏三虫是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第一二课。鲁迅在 1925 年时写的杂文,收在华盖集中。它写夏天里三种常见昆虫的不同的情貌、行为、心态、德性,并对它们作出不同的评议,借讥讽和痛刺夏三虫以讥刺当时社会上种种邪恶势力。本文援事说理,意趣横生。【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掌握课文时代背景、课文主旨、语言表达、写作手法等相关内容基础上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追求。【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从夏三虫看鲁迅作品特点,进而引申到对鲁迅杂文的认识,对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加深理解。【教

2、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追求。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1、导入新课他的文章像匕首像投枪直指中国人思想的劣根性,他对中国现代思想影响深远,画家吴冠中曾这样评价他:“三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齐白石画得很好,我也很喜欢,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鲁迅。少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要软得多。”诚然,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鲁迅的一篇杂文,看他这支穿云利箭又指向了国人的哪种劣根性。二、介绍作者鲁迅(1881.9.25-

3、1936.10.19),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 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 年到 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 年 12 月

4、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三、指导朗读 检查预习: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1、读准下列注音缴白卷(jio) 吮血(shn) 鹰鹯(zhn) 舐(sh)疮疖(chung ji) 蝇矢(sh) 腌臜( z) 2、解释词语心悦诚服: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实施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誓死不二:立下誓言,到死也不变心。腌臜:不干净。四、整体感知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第一部分(1-2 段):说明夏三虫所指,并说明最爱的就是跳蚤。第二部分(3-6 段):分别描写和议论夏三虫各自的“德行”。第三部分(7 段):总结全文,讽刺地指出昆虫之类

5、也值得人类“学习”。五、研读赏析31、作者借蚊子来讽喻哪类人?“哼哼地发一篇议论”借指什么?说说现实生活中这种人的表现。用“蚊子”借指反动政客,或者堕落为统治阶级帮凶的反动文人。他们既要伤害人,还要显出此举的“公义”“公正”,来发一大堆议论为自己寻理由,找借口。2、写苍蝇的文字是为哪类人画像?作者为什么说它们的命运是长久的?用“苍蝇”为那些爱占便宜、凭空污人清白、颠倒是非、极尽诽谤之能事的官绅和仕人画像。苍蝇利用众人的麻木不仁,才得以逍遥自在,好运久长,子孙繁衍。从中反映了这种邪恶势力比较深厚的社会基础。3、跳骚借指的是那些人,有什么特点?用“跳骚” 借指帝国主义分子。他们害人一声不响直截了当

6、。4、作者对夏三虫分别持有怎样的态度?都为否定态度,但所否定的略有不同。对蚊子最为痛恨,批判得最强烈,蔑视的态度最鲜明。对苍蝇也痛恨,但主要集中在轻蔑的态度上。对跳蚤表面上赞扬,实际上说的是反话。5、夏三虫结尾说:“殊不知便是昆虫,值得师法的地方也多着哪。”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是一句反语,含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师法”用做贬义。明写昆虫,实写恶人。是对荒诞的人事,乃至邪恶势力作出的批判与嘲讽。6、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形象化的说理。 语言含蓄、幽默而具有讽刺性。6、全文小结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将夏三虫人格化,写出了它们的心理活动、品性德行。情景虽然都是虚拟的,但我们并不感到“虚伪”“造作”。

7、反而这些昆虫们可谓各异其面、各异其性情,都活灵活现。模仿寓言故事的写法,有很强的趣味性。文章本身又不乏“写实精神”:实在针砭时弊,暗刺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反派人物,反派人物们都能从这些昆虫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纵有画皮在身,也被作者褫夺而光,现出肮脏、丑陋的原形。七、知识积累鲁迅名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教育植根于爱。 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八、布置作业阅读鲁迅杂文集华盖集。九、板书设计: 夏三虫鲁迅以物喻人 蚤-帝国主义赞扬反话蚊-反动政客、当权者、反动文人痛恨、批判、蔑视蝇-反动的官绅痛恨、轻蔑略。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