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应知应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37323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文明建设应知应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神文明建设应知应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神文明建设应知应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神文明建设应知应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神文明建设应知应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文明建设应知应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文明建设应知应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精神文明建精神文明建设应设应知知应应会会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出 1979 年 9 月 25 日至 28 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科学概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二是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2、三大基本目标。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局部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源成败。 3、中共中央专门对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的两个决议 1986 年 9 月 26 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96 年 10 月 10 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是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第四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用的。 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凝聚、激活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动力和建设支柱的体现 第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保持高度团结的精神支柱。第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是精神文明的成果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二是精神文明可以增强一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三是精神文明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5、,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两大素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3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核心和灵魂。以正确的舆论指导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10、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 年 3 月 4

6、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重要论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创痛没得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1、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重点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关键,广大青少年是重点。 12、当代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 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

7、 1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实际步骤 (1)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积极宣传中央的方针原则和战略决策。 (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进展和明显效果 4一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全党全国人民学习贯彻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坚定性显著提高。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素质显著提高。 三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发展,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四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五是科技教育事业

8、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15、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党。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领导在作用,二是表率作用。 16、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 机制创新、思路上创新、活动载体上创新、管理工作上创新。 17、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建设 (1)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2)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3)深入开展牢记“两个务必”教育。 (4)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5)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 (6)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

9、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519、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发展的精神支掌。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0、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凝

10、聚力的源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最高风范。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 年 2 月 19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22、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1、社会资源兼容共生;2、社会结构合理;3、行为规范;4、社会运筹得当。 23、和谐社会

11、的指导思想 1、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科学发展观。 6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经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5、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3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26、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7、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创造物质成果的同时也创造

12、着精神文明成果。科学技术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对人的思想观念、整体素质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促使人们更新思想观念,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第二,科学技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有助于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第三,科学技术促进教育文化事业进步,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第四,用科学技术扫除愚昧迷信,有助于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8、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指能够顺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 29、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

13、要组成部分。指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通过大众传媒传播,适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品味并为他们接受、享受的7文化。它包括在大众社会流行的广告、流行歌曲、电视、娱乐电影、通俗文学、时装发型、网络文化等等。 30、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成员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休闲方式等。 31、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一是繁荣文学艺术;二是提高出版质量;三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四是加强公共文化建设 32、 “五讲、四美、三热爱”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的。 “五

14、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33、 “四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4、 “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35、四个意识和一种精神: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36、五个相互: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学习、相互支持、相互谅解 37、五好家庭: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好;努力生产工作学习完成任务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好;移风易俗、文明

15、礼貌,清洁卫生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好。 838、文明(城市、县)创建目标是什么 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美化城市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社会秩序,搞好优质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39、文明(城市、县)创建应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完成时间、任务分解、督促检查、领导分工等内容。 二是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号召市民参与,上下启动。 三是向市属机关、单位、企业签订责任状,把创建任务层层落实。 四是搞好舆论宣传,发动媒体和运用宣传工具营造创建的氛围。 五是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自己模拟打分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 六是做好迎接检查验收的档案、测评、抽查、数据证明等各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