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论的功能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427343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论的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论的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论的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论的功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论的功能一、体育课程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体育事业也随之得 到进一步推进。我国有学者把体育功能拓展到了健身、娱乐、促进个体社会化、 社会情感、教育、政治 6 个方面;也有人把体育的效能归纳为生物效能和社会 效能两大类,生物效能具体包括了健身、健美、保健、延寿 4 种;社会效能包 括了教育、娱乐、政治、经济 4 种。体育课程的功能包括本位功能与延伸功能。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是与体育课程 直接相关的、直接反映体育学科性质与特点以及直接反映学生发展领域的那些 功能,包括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 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

2、能力。体育课程的延伸功能是与体育无直接关系的那些功 能。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包括 4 个方面: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特征的知识和技 能;提高学生体能、机能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与智力因素(知识、技能) 和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 社会适应。即知识技能、身体发展、情感意志和社会适应 4 大功能。体育课程的延申功能除了上述 4 个本位功能外,其他由此而引伸的体育功能, 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外交功能等。建国以来,我国学习了苏联的凯洛夫教育理论,学科中心论一直占课程论的统 治地位,与学科中心论相对应的学校教育提倡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

3、主体地位。在体育课程领域,时而反映为以知识 技能为中心,时而又反映为以增强体质为主,总之,考虑的是体育学科的自身 性质和特征,未能较为全面地考虑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各个方面。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 在学校教育中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领域,由于体育价值 观的变化,体育课程本位功能的中心也发生了变化。体育课程本位功能转向了 学生;由知识和技能转向了学生的主体发展。经过对国内外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总结出体育教学论的如下功能:(一)认识体育教学现象和教学规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不断地发现 其中的规律并

4、总结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教学实践。人们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绝 对不会停留在教学过程的表面,必然要不断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和内 在结构中去,因此认清体育教学的本质是体育教学论的首要任务和功能体现。 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 而转移的。体育教学也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人们对体育这一学科的规律性问 题把握得越准确,越表明人们对这一学科本质规律认识得越深入。体育教学论 可以说是体育教学规律的体现。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 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地套用教学论中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因此 只有把握体育教学规律,才能保证教学工作不误入歧途。(

5、二)探索体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方法是指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对教学方法的这一 概念,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对教学方法最具代表性的理解是:“教学方法是指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是由教学原则指 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既有学生学的方法,也有教师教的方法。方法是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没 有教学方法的支持,教学目标很难得到实现。因此,探索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 是不言而喻的。(三)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来自实践,而理论又能指导实践。从教学的历史发展来看,先有 教学实践而后产生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经过对经验的不断总 结,从而产生了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一旦形成,将对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发挥 极大的指导作用,成为顺利完成课程与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有效保证。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体育教学论的功能在于揭示体育教学的 本质与规律,探索体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指导体育教学实践,从而达到通过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