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的名词解释(中英对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442148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天的名词解释(中英对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航天的名词解释(中英对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航天的名词解释(中英对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航天的名词解释(中英对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航天的名词解释(中英对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天的名词解释(中英对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天的名词解释(中英对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通信卫星(communication satellite) 侦察卫星(reconnaissance satellite) 实时传输照相侦察卫星 (real-time transmission photo-reconnaissance satellite )预警卫星(early warning satellite) 气象卫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地球资料卫星(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 测地卫星(geodetic satellite) 遥感技术(remote se

2、nsing technology) 小卫星(small satellite) 载人航天(manned spaceflight) 空间站(space station) 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 运载火箭(launch vehicl LV) 小型运载火箭(small launch vehicle) 单级入轨运载火箭(single-stage-to-orbit rocket SSTO rocket) 地球静止卫星轨道(geostationary satellite orbit) 太阳同步轨道(sun synchronous orbit) 光学跟踪测量系统(optical trackin

3、g and measur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部署的一种卫星无 线电定位、导航与报时系统,简称 GPS。它由导航星座、地面台站和用户定位设备三部分组成。导航星座包括 24 颗 卫星,其中 21 颗卫星是工作星,3 颗作为备用星,它们分布在 6 条轨道上,轨道高度约两万公里,倾角 55,运行周期 为 12 小时。这种分布方式可以保证世界上任何地点的用户至少能同时接收四颗卫星播发的导航信号,实现三维 精确定位。每颗卫星以 1575.42 兆赫和 1227.6 兆赫两种频率为军事用户播发加密的高精

4、度导航数据(称 P码) ,定位精 度可达到 15 米,测速精度为 0.1 米/ 秒,授时精度为 100 纳秒;同时以1575.42 兆赫的频率为民用用户播发精度较低的 导航数据(称 C/A 码) ,定位精度为 100米。GPS 的用户设备简称 GPS 接收机,由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组 成,能同时接收四颗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经过对信号到达时间的测量、数据解调处理和计算,得出用户本身位 置的三维坐标和运动速度。GPS 的主要用途是为美国在世界各地的三军部队及其武器装备、低地球道上的军用卫 星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在海湾战争中,当时的导航星座尚未部署完毕,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临时配备上万台

5、GPS 接收机,利用当时在轨工作的 15 颗卫星,为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坦克编队、扫雷部队、后勤运输车队定 位导航,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GPS 系统的应用范围还在继续扩大,所有的美国军用飞机、舰船、地面车辆、 武器系统,以及单个士兵都将成为它的用户。同时 GPS 系统也是世界民用定位导航的主要手段,许多国家正在为 此大力进行开发与应用研究。 通信卫星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通信卫星是用作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地球 卫星,是卫星通信系统的空间部分。它转发或发射无线电信号以实现地面站之间或地面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 ,可传输电话、电报、电视、传真和数据等。卫星通信

6、的突出优点是:1.覆盖范围大,通信距离远一颗静止轨道 通信卫星,可覆盖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能供相距一万七千公里的两地面站直接通信。在赤延上空等距离地布置 三颗静止轨道卫星,即可实现除南北两极地区以外的全球通信。2.通信容量大目前,一颗卫星的容量可达数千路 以至上万路电话,并可传输高分辨率的照片和其他信息。3.传输质量高卫星通信不受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影 响,且不易受自然或人为干扰,以及通信距离变化的影响,通信稳定可靠。4.机动性好卫星通信可作为大型地面站 之间的远距离通信干线,也可以为机载,船载和车载的小型机动终端提供通信,能根据需要迅速建立同各个方向 的通信联络。卫星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

7、手段,在军事指挥控制上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信卫星的种 类较多,按服务区域不同,通信卫星可分为国际通信卫星、国内通信卫星、区域通信卫星;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军 用通信卫星、海事通信卫星、电视广播卫星、数据中继卫星等。军用通信卫星又分为战略通信卫星和战术通信 卫星,前者提供远程直至全球范围的战略通信,后者提供地区性战术通信和舰艇、飞机、车辆乃至单兵的移动通 信。目前国外已经建立军用通信卫星系统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北约组织。典型的 军用通信卫星有美国的“国防通信卫星” 、舰队通信卫星”、军事星” ,俄罗斯的“ 闪电”、 “虹”、 “地平 线”等,英国的“天网” ,法国的“电

8、信” 和北约的“ 纳托 ”等。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曾使用 11 颗不同的通信卫星 为战场提供通信服务。通信卫星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卫星间通信链路和向高频段扩展;发射造价低、性能好的 低轨道小卫星群;大力发展卫星移动通信和直播电视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将进一步提高保密性、抗干扰性、灵 活性和生存能力。 侦察卫星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 侦察卫星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 ,它利用光电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从轨道上对目标实施侦察、监视、跟踪,以搜集地面、海洋或 空中目标的情报。侦察设备记录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信号,用胶卷、磁带等存储于反回舱 内,

9、在地面回收,或者用无线电传输方式实时或延时传到地面接收站。收到的信号经处理、判读,提取有价值的 情报。侦察卫星是军用卫星当中数量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卫星。同时他侦察手段相比,卫星侦察有如下优点 :1.范围广侦察卫星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在同样的视角下,卫星所观测到的地面面积是飞机的几万倍。2.速度快 在近地轨道上的侦察卫星,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可绕地球一圈,这更是其他侦察工具所无法比拟的。3.限制少卫星 的飞行,不受国界、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可以自由飞越地球任何地区。因此,侦察卫星能获得其他手段难以 获得的情报,对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均有重要作用。侦察卫星自 1959 年出现以来,发展迅速,已

10、成为一些 国家获取情报的最有效工具。根据侦察的任务和设备的不同,侦察卫星一般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 、海洋监视卫星、预警卫星和核爆炸探测卫星。照相侦察卫星利用光电遥感器拍摄地面图象;电子侦察卫星装 有无线电窃原设备,搜集电磁辐射情报;海洋监视卫星用于探测、监视舰船和潜艇活动,侦收、窃听舰载雷达和 无线电通信信号;预警卫星用于监视和跟踪敌方弹道导弹发射,在战争中为反导系统提供目标信息;核爆炸探测 卫星用于探测核爆炸。侦察卫星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提高侦察设备的分辨率;扩大对地侦察覆盖面和覆盖次数 ;从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增强生存能力以防御反卫星武器的攻击。 实时传输照相侦察卫星 (real-

11、time transmission photo-reconnaissance satellite ) 美国和前苏联早期发射的照相侦察卫星,在卫 星上装有大型胶卷盒。拍摄完了之后,回收胶卷盒,然后把照片洗印出来,才能进行判读。这样所得到的已是几 天甚至十几天前的情报,无法掌握最新情况。而且,胶卷用完,卫星就毫无用处。遥感技术、数据处理和传输等 技术的发展,使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卫星拍摄的图象能立即传回地面,随时掌握不断变化的情况。这就是实时 传输照相侦察卫星。这种卫星通常利用电荷耦合器件、合成孔径雷达等先进的光电遥感器摄取地面图象,通过 图象扫描、放大、读出变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

12、变成数字信号,利用数字通信技术,把数字化 的图象信息传回地面。但卫星是绕地球旋转的,当它转到己方地球站视距之外时,仍不能实时收到信号,于是又 出现了数据中继卫星。它类似于地面长途通信用的微波接力站,把几颗数据中继卫星送入一定的轨道,当照相侦 察卫星不在地面站上空时,通过数据中继卫星接力,同样可以把情报及时传回地面。所以,实时照相侦察卫星要 真正做到“实时”,除了侦察卫星本身要有实时数据传输能力以外,还需要有中继卫星的配合。实时传输照相 侦察卫星是卫星侦察技术的一大变革,它能够把侦察到的情报实时或近实时地传回地面,使情报机构随时掌握 侦察对象的最新动态。而且,它一般不用胶卷,可以长时间进行连续不

13、间断地侦察。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实 时传输照相侦察卫星的国家,1971 年发射的“大鸟”照相侦察卫星兼有胶卷回收和实时传输双重功能。此后发射 的实时传输型侦察卫星有 KH-11 照相侦察卫星及其改进型先进 KH-11 卫星和“ 长曲棍球”雷达成象卫星。前苏联 1982 年底以后发射的照个侦察卫星、以色列 1995 年 4 月发射的 “地平线”3 号卫星、法国 1995 年 7 月发射的“太阳神” 1A 卫星,都属于实时传输照相侦察卫星。此外,一些国家的地球资源卫星如美国的陆地卫星、法国的“斯波特” 卫星、日本的地球遥感卫星、印度的地球资源卫星、加拿大的雷达卫星等,也具有实时传输遥感数据的能力

14、。 预警卫星 (early warning satellite) 预警卫星用于监视、发现和跟踪敌方弹道导弹 发射的一种军用卫星。卫星上装有多种遥感器,用于探测火箭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在别国的弹道导弹和航 天运载火箭发射后几十秒钟甚至几秒钟就能捕获到目标,发出警报,是监视外国弹道导弹攻击、试验和航天发射 的主要手段。预警卫星上的遥感器通常有红外探测器、电视摄像机和核辐射探测器(X 射线、 射线探测器、中 子计数器等) 。预警卫星的运行轨道主要有地球静止轨道和大椭圆轨道两种,一般由多颗卫星组网以实现全球 范围的监视。美国从50 年代以后期开始研制预警卫星,70 年代初开始发射与部署称为“国防支援

15、计划” 的预警卫星 系统,到 1994 年初共有五颗卫星在轨工作,其中两颗位于印度洋上空,用于监视俄罗斯、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发 射,另外三颗位于太平洋中部和南美洲上空,用于监视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潜地导弹发射。在海湾危机和海湾 战争期间,美国使用两颗预警卫星监视伊拉克“飞毛腿 ”战术导弹发射,可向以色列居民和部署在沙特的部队 提供 45 分钟的预警时间,而“飞毛腿” 导弹的全程飞行时间为 7 分钟。由于这些预警卫星原是用于监视战略 导弹的,不适于对战术导弹发射提供预警的要求,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为适应冷战后世界军事形势的变化,当前 美国国防部一方面研制新型预警卫星地面站,以提高对战术导弹的探测精

16、度和可靠性,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传 递与报警;另一方面加紧研制能同时适应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预警要求的新型预警卫星系统。前苏联 1972 年开始 试验预警卫星,1976年开始发射称为“眼” 的预警卫星,卫星部署在近地点 600 公里、远地点 40000 公里的大椭圆轨 道,到 1987 年完成九颗卫星组网全面投入运行;1988 年开始发射“预报” 号小轨道倾角同步轨道预警卫星,到 1995 年 初已有四颗卫星在轨,监视全球范围的弹道导弹发射。 气象卫星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从外层空间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 人造地球卫星称为气象卫星,它是卫星气象观测系统的空间部分。卫星上携带有多种气象遥感器,能接收和测 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与微波辐射,将它们转换成电信号传到地面。地面台站将卫星送来的电信号 复原绘制成云层、地表和洋面图,经进一步处理,即可得出各种气象资料。在气象卫星问世以前,气象工作者利 用地面气象站、气球、飞机和火箭进行气象观测,但占地球表面 70的海洋无法观测到,而洋面上的气象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