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毛概考试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410937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毛概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基毛概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基毛概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基毛概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基毛概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基毛概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毛概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基: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 不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 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 盾学说的关键。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

2、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 的认识方法。 实践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 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掌握这一原理,把马克 思主义同我国实际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二、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的私有制(或局部所有,或局部使用)的存在,决定 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或局部)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他的劳动

3、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而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社会劳动。 由于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制(或局部所有,或局部使用)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的 劳动又是他们自己的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自己决定。所生产的产品也归他们自 己所有。因此,他的劳动又是私人(或局部)劳动。(2)私人(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 (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 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通过商品交换,私人(或局部)劳动如果能转变为社会劳动,具 体劳动就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

4、就能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 如果私人(或局部)劳动不能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就不会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归根 结底取决于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基这个题大家也看一下 最好!简述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1)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矛盾是指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 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 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

5、别的。区别表现在: 首先,两者属性相反,即同 一性是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倾向;斗争性是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倾向。其次,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 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 首先,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 同一,是包含着对立的统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其次,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斗争也不是乱斗的,斗争只有在统一体内部才有斗争,离开统一性就不会有斗争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 法的实质和核心,原因在于: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

6、 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在于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 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只有抓住对立统一才能说明联 系和发展的实质。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基本范畴的钥匙,是 贯穿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对立统一规律是一条中心线索,贯穿于唯物辩证 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之中,其他规律和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和展开。 第三,矛盾 分析方法是人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用对立统 一的矛盾观来观察处理问题,就是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最根本的方法。离开了矛盾分析法

7、,就不可能认识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也就不可能正 确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毛概一作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内容,内涵,。2,如何形成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如何提出,特点及内容。3,当代中国国情与中国梦 应该是三选一中国梦参考答案!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新任领袖在参观复兴 之路展览时提出,有梦想,有追求并没有错,但是如何实现梦想,如何实现追 求则值得研究。 历任领袖在执政六十多年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缺少过梦想, 60 年前的梦想是赶英超美,50 年前的梦想是解放全人类,40 年前的梦想是四 个现代化,30 年前的梦想是致富,20 年前的梦想是小康,10 年前

8、的梦想是和谐。从历史可以看到,梦想越宏观,越不切实际,则越不可能实现,不但不能 实现,而且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改革开放前的梦想显然比改革开放的梦想更宏 大,但历次政治.运动让人民蒙受苦难,国家经济陷入崩溃。 中国梦的梦想提 出了民族复兴,谈到复兴则应该研究民族是如何衰落的,近代以来,中国全面 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将原因归于对方的船坚炮利,但甲午海战的 全军覆没则是在装备领先于对手的情况下失败的,残酷的现实告诉国人,中国 除了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以外,根本的落后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民间的仁人志 士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但遭到了慈禧为首的当局的拒绝,百日维新的失败使 国家失去了第一次复兴的时机,

9、等慈禧等权贵领悟过来,试图重走君主立宪的 道路时,历史已不给机会,辛亥革命的枪声彻底终结了沿袭千年的封建专制。 五四运动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标志着国家的制度转型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但国共两党的先后崛起及相互争执以及日军侵华导致国家的民主化进程长期停 顿甚至导退。 新政权结束了多年的战争,但尽管制订了宪法,却几乎没有被尊 重过,历次政治.运动几乎使所有的人都成为受害者,文革中连在任的国家主席 高举宪法都不能保护自己,一个忽视宪政的决策者最终成为受害者。 改革开放 以后,拨乱反正,人心思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口号深入人心,但一场本可 和平解决的政治事件终结了即将启动的政治体制改革。党的领导被过

10、度强调, 而宪政步伐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已达二十多年。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梦所 提出的民族的复兴只有通过制度的转型才能够达成,全面的彻底的政治体制改 革已是民间的共识,邓当年也指出,经济领域的改革只是第一步,政治体制的 改革才是根本,如果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成功,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也有可能失 去。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的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被落后的体制所造成的巨大腐败所 侵蚀。 正如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广大的人民迫切期待 体制改革,通过制度的设计来消灭腐败,希望新一届班子能听到人民的呼声, 不辜负历史和人民的期待中国梦 题目答案二1.什么是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

11、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2 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2.怎么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

12、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3.提出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4.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 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中国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程似锦 5.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五个有”:有路、有魂、有底、有人、有备。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

13、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毛概二 论述题 一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 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如何以更好的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

14、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 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防范风险。要创新拓宽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创新驱动 的原动力作用,更多支持创新型企业,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尽 快形成新增长点和驱动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简言之,就是要放 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应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改革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核

15、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 尤其是稀缺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 的效益。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势,要积极 稳妥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激发市场活力就是把该放的权放 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 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毛概二论述题二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6、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 观需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法律的权威源 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 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事关人民利益、百姓福祉。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量。 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党也要领导人民执行法律,同时党也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才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法治建设,为人民的自由和幸福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3)依法治 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