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乌兹别克斯坦印象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409719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2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行在乌兹别克斯坦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旅行在乌兹别克斯坦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旅行在乌兹别克斯坦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旅行在乌兹别克斯坦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旅行在乌兹别克斯坦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行在乌兹别克斯坦印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 0 0 5年第1 1期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简称乌兹别克斯坦( 乌语为独立之意) , 是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它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 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家之一。国土面积4 4 . 7 4万平方公里, 人口超过25 0 0万, 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曾经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首都塔什干是原苏联的第四大城市, 也是中亚最大的城市。2 0 0 4年1 1月 2 0 0 5年7月笔者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到乌兹别克斯坦进修, 些许印象与读者分享。印象一: 美景+美食+美女塔什干是一座非常安静、 整洁和漂亮的城

2、市。 城市人口只有2 1 6万。 除了市场和地铁, 基本上见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市内街道整齐而宽阔, 汽车和行人很少, 基本上见不到自行车。城市的商业气息不浓。每逢节假日, 商店和服务性机构均不营业,夜晚也见不到霓虹灯闪烁, 与那些繁华的大都市相比, 少了许多喧嚣与烦躁, 多了几分宁静与平和。1 9 9 6年塔什干发生大地震, 城市破坏很严重, 现在的很多建筑都是地震后重建的。这些建筑物风格各异,欧式的别致与伊斯兰的古朴相得益彰, 恰到好处。城市里的名胜古迹也很多, 古老的陵墓和神学院、 庄严的清真寺、 还有歌剧院。所有这些既是历史的见证, 也是珍贵的艺术品, 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塔什干给人

3、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未经雕琢的自然美, 美得野性十足, 朴素又不失韵味, 豪放又得章法, 人与自然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统一。塔什干的树特别多。道路两旁、 公园里、 居民的院子里, 到处都能看到不同品种、 姿态各异的高大树木。秋天, 硕大的、 金黄色的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层层叠叠地铺满地面, 仿佛厚厚的一层地毯, 踩在上面非常舒服。路边和居民院子里的各种果子挂满枝头, 招来不同的鸟儿鸽子、 喜鹊、 杜鹃、 布谷鸟。这些鸟儿飞来飞去, 欢快地叫着, 一点都不怕人。春天和夏天, 各色的花儿挂满枝头, 草香恬淡, 花香扑鼻。走在路上, 青蛙、 螳螂、 各种各样的昆虫从脚边跃过; 蜻蜓、 蝴蝶翩翩起舞,

4、妙趣横生。蓝天、 白云、 绿草、 红花, 还有清新的空气, 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的慷慨与豁达。黄昏时刻, 夕阳把城市染成红色,建筑物都镶上了一道金边, 那情景美得让人窒息。雨前的天空也很漂亮, 就像一幅水墨画, 黑、 白、 灰的色调蕴染开来, 层次丰富, 气魄宏伟。最有趣的是在城市里也能看到放牧的情景。城市里的草坪非常多, 有的一望无垠。这些草坪是放牧牛羊的好地方。胖赵会荣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欧亚博览乌 兹 别 克 斯 坦 印 象5 0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 0 0 5年第1 1期胖的乌兹别克大婶后面跟着几个半大不小的孩童,他们把家里养的牛羊赶到附近的草坪上, 牛羊大

5、快朵颐后, 懒洋洋地穿过马路, 在主人的吆喝声中往家的方向挪动, 明天的牛奶和羊肉就这样有了着落。在乌兹别克斯坦, 野餐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随处摘下或者从地上拾起熟透的果子, 惬意地躺在草地上品食, 看着蓝天流云, 听着鸟啼蝉鸣, 想想心事, 或者和朋友嬉戏打闹一番。如果水性好, 还可以站在十几米高的桥上, 纵身一跃, 跳到河里畅游, 然后上岸, 提着鞋子光着脚就回了家。美景令人陶醉, 美食也不容错过。乌兹别克斯坦水果甘甜如饴, 汁多肉厚, 种类丰富。冬天的苹果、 香梨、 柑橘; 春天的草莓、 樱桃、 马林、 桑葚、 李子、 杏; 夏天的葡萄、 甜瓜、 哈密瓜;秋天更不用说, 应有尽有, 让人

6、眼花缭乱。水果成熟的时候, 家家户户都制作果酱和 “甘姆波特” ( 类似水果罐头) , 盛在大玻璃瓶子里, 然后密封保存, 留着冬天食用。每当这个时候到处都弥漫着水果的甜香, 顺着香味找过去, 热情的主人准会邀你一同品尝。这种家制的食品不含防腐剂, 而且口味凭个人喜好, 怎么搭配都行, 既好吃又经济实惠。夏天也可以把 “甘姆波特” 当饮料喝, 冰镇以后酸酸甜甜的, 非常受欢迎。乌兹别克人日常离不开的两样食物是馕和烤肉串。馕有两种: 一种是发面的, 表面撒了芝麻, 中间薄脆, 四周松软, 刚出炉时最香, 可以当零食吃。还有一种要厚一些, 面粉里加了黄油和鸡蛋, 表面或者撒了芝麻, 或者撒上当地的

7、一种调料, 吃起来面皮脆香, 面饼筋道。面饼中散发出来的阵阵黄油香气可谓 “瘦身杀手” 。那香气若有若无的, 诱惑着你的鼻子, 一旦你决定 “亲口” 去寻觅和揣摩美味的秘诀, 就会不知不觉地成了美味的俘虏,结果是难舍难分,“拿得起, 放不下” 。这种馕能存放一个星期, 随处都能遇到当地人抱着一打甚至几十个新鲜的馕, 所以嗅觉时不时能得到满足。乌兹别克斯坦的烤肉串又大又香,肉料可以切成块状,也可以做成肉馅, 腌制后放到炭火上烤, 烤时调料放的不多, 突出了肉的清香。当地人一般伴着调过白醋的洋葱一起吃。 “萨普萨” ( 也叫烤包子) 也是当地人喜爱的食品。因为外皮的面粉里加了黄油并反复压制, 所以

8、烤出来层层叠叠, 酥香可口。肉馅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调过羊脂的土豆, 另一种是拌了洋葱的羊肉, 都很好吃。乌兹别克斯坦除了盛产美食,还盛产美女。女孩子一出生就活脱脱一个美人胎, 让人不禁惊叹造物主的青睐。女孩子们个个都是“魔鬼身材” : 丰胸、 细腰、 翘臀、 美腿。她们有着乌云一般浓黑、瀑布一般倾泻到肩背的卷发。在长长的、 翘起的睫毛下面, 一双湖水般清澈、明亮的大眼睛让人看上一眼不由得陷进去。微微翘起的樱桃般多情丰润的嘴唇, 洁白而整齐的牙齿, 真的是 “回眸一笑百媚生” 。乌兹别克女孩不仅长得漂亮, 而且能歌善舞。她们的舞蹈静时柔情似水, 动则热情奔放。女孩子们心灵手巧, 她们手工缝制的

9、包囊、 地毯、 工艺品精致可爱, 特别受到外国游客的欢迎。传统的乌兹别克女孩儿性格温柔、 贤惠、 孝敬父母, 能吃苦, 有耐力, 是理想的新娘。印象二: 衣食住行乌兹别克斯坦独立以后, 在经济上面临着很多困难, 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经济有所恢复,但是老百姓的日子还是比苏联时期差得多。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平民百姓的基本生存状态。先说吃。一般老百姓的餐桌上很单调, 一年到头除了夏秋两季花样多一点外, 基本上都是土豆、 洋葱、 胡萝卜和牛、 羊肉,欧亚博览5 1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 0 0 5年第1 1期根本不舍得买青菜吃。鸡蛋一般0 . 9个美元一个, 通常老百姓一次只买1 3个。人们去

10、“大巴扎” ( 市场) 时都带着大编织袋, 一次买几十斤的土豆、 洋葱和胡萝卜, 因为商贩提供的塑料袋要收费, 而且 “大巴扎” 的蔬菜价格便宜。尽管手里的编织袋非常重, 但没有人雇人力或者车子帮忙。超市和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 很多都是进口的, 价格不菲, 所以门庭冷落, 很少有人光顾。高校里的大学生生活很苦, 经常以面包和馕充饥, 很少买肉和蔬菜。偶尔见到他们买方便面, 算是改善生活。乌兹别克斯坦的卷烟0 . 3美元一支,可以一次买一支或者几支烟。 如果路上有人向你要烟, 一点也不奇怪。 我的一个乌兹别克朋友到过中国, 他感到奇怪的是,在中国经常有陌生人先递给他一支烟, 然后才相互认识,

11、这和当地迥然不同。有的人买不起卷烟,就买一种类似药丸一样的东西代替。这种 “药丸” 非常便宜, 含在嘴里有烟的味道, 但是据当地人说, 外国人一般受不了, 含了以后马上会失去知觉。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居世界第四位,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和出口产品。苏联时期, 乌始终作为棉花的供应者, 纺织业比较落后。独立后, 韩国等一些国家与乌建立了合资企业, 以棉花和棉纤维为原料生产一些初级产品, 纺织业整体上仍很落后。市场上乌自产的布料往往花色很少, 衣服的样式也很单一。稍稍精致一点的都是进口商品, 价格很贵, 老百姓一般消费不起。中国商品在当地非常便宜,很受欢迎,当然质量同价格一样也打了折扣。乌兹别克人

12、非常注重仪表。我经常看见大学生们在镜子前逗留, 男孩子也不例外。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 都要求学生西装革履, 否则不允许上课。女孩子一般都穿着时髦、 浓妆艳抹、 香气怡人。也有少数来自传统穆斯林家庭的女孩儿从头到脚都裹得严严实实, 在人群中显得十分突出。乌兹别克人喜欢亮丽的饰品, 很多人镶金牙, 戴金首饰。佩带金首饰不仅是财富和美丽的象征, 而且是当地的一种传统。无论家境如何, 女人一般都要有几件金首饰。住房的好坏显露出主人的经济状况。城市里既有漂亮的高楼, 也有简陋、 低矮的土坯房,贫富差别很大。传统的住房一般窗户很小, 为的是冬天保暖、 夏季阴凉。塔什干的很多楼房是苏联时期建的, 早就到了时

13、限, 但是由于经费紧张只重新装修了外墙,结果外面焕然一新, 里面却危机四伏。电梯和楼梯经常出事, 害得笔者每次上楼时都提心吊胆。当地人的住宅也有这样的情况, 外面修得美轮美奂, 里面却十分简陋,大概是因为当地的装修行业不发达, 内部装饰材料和设备多是进口, 价格贵得“咬人” , 所以很少有人买得起。再说行。塔什干的地铁很方便, 有三条线路, 地铁和公交车的票价非常便宜, 约0 . 1 6美元。出租车非常少, 过路车一般招手就停, 车费通常不超过1美元。当地人的平均月工资大概在3 0美元左右, 助学金和退休金一般为1 8美元, 而一个人在塔什干的生活费用至少每月要5 0美元, 所以普通百姓都 “

14、把钱花在刀刃上” 。老百姓一般不出入饭店、超市和高档娱乐场所, 节假日和休息日不太爱出门。在乌兹别克斯坦经常能看见1 0 2 0年前的中国商品, 比如说表盘式电话、 笨重的窗机空调、 老式的服装鞋帽等。在地摊上则可以看到没有经济收入的老人们把家里的瓶瓶罐罐、 小零碎、 旧杂志、 或者随便什么物件拿出来卖。最让人感触的是,新年的时候, 当地的中国人放鞭炮庆祝,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烘托着喜庆热闹的气氛, 可是当地人一听见这种响声马上变得很恐惧, 他们以欧亚博览5 2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 0 0 5年第1 1期为又是哪里在打枪。近几年来频繁的恐怖事件打破了老百姓的宁静生活, 也把很多人的生活水平拖到了

15、贫困线以下。很多生活在乌的中国人都感慨,多亏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才没有学 “苏联老大哥” , 否则中国可能也像一些独联体国家那样,连稳定都成问题, 更别提 “小康” 生活了。印象三: 发展困难重重困扰乌兹别克斯坦发展的问题很多。1 9 9 9年塔什干爆炸事件发生前, 乌面临的主要是经济转型本身遇到的困难。1 9 9 9年后, 政府不得不把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作为主要任务, 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更加脆弱不堪。就目前而言, 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首先是观念的转变。独立十几年来政府虽然一直在倡导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建设民主社会的目标, 但是究竟二者为何物, 很多人, 包括政府官员并不

16、真正清楚。 “等、 靠、 要” 的消极思想仍然很顽固。商品经济意识、 风险意识、 管理理念、 法制观念还非常淡薄。比如说, 市场上某些应季水果供不应求, 可是失业的当地人宁可闲在家里也不去摘房前屋后和路旁的水果拿到市场上卖。再比如, 对于外国人在当地投资建厂或者从事贸易活动, 政府和官员的顾虑还很多,鼓励外商的投资政策总是反反复复, 让投资者没有信心。谈到贫困, 很多人不愿意正视, 即使承认现状也把责任全部推到俄罗斯身上, 好像 “都是俄罗斯惹的祸” 。乌总统在政府官员们面前经常强调改变观念的重要性, 但是谈何容易。其次是经济转型困难重重。乌推行渐进式的改革方针, 独立以来在实现能源和粮食自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汽车出口也有大幅增加。但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彻底打破。农业方面, 土地租赁制推行得不顺利。农业机械、 化肥、种子以及农产品仍然是国家统购统销, 农民无权以市场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 生产积极性自然不高。负责统购统销的政府官员手中权力过大, 也过于集中, 使贪污腐败有可乘之机。国家试图引导经济结构从原料生产转向出口导向型经济, 但是缺乏资金、 技术、 人才。再次是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