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数学的36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09543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好高中数学的36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好高中数学的36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好高中数学的36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好高中数学的36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好高中数学的36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好高中数学的 36 计1 计:挖掘潜能。不管你现在情况怎样,你都要相信自己还有巨大的潜能。从 现在到中考进步 50 名的大有人在,进步 80 名的也有可能。. 第 2 计:坚定意志。gao 考其实是看谁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考生应全 力以赴知难而进,战胜惰性提升意志. 第 3 计:调好心态。心态决定成败,中考不仅是知识和智力的竞争,更是心理 的竞争。考生应努力改变最近的不良心态。 第 4 计:把握自我。复习时紧跟老师踏踏实实地复习没有错,但也要有自我意 识:“我”如何适应老师的要求,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最后阶段的复习, 如何在“合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独奏”。 第 5 计:战胜自我。面

2、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 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海阔天空。 第 6 计:每日做题。每日做些题目,让自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形成模式识别 能力。当然,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宜大。 第 7 计:一次成功。面对一道题(最好选择陌生的中档题)用心去做,看看能 否一下子就理出思绪,一做就成功。一份试卷,若不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 就往往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造成“隐性失分”。 第 8 计:讲求规范。建议考生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再对照评 分标准,看看答题是否严密、规范、恰到好处。 第 9 计:回到基础。一般说来,考前不宜攻难题,既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

3、 必要。要回到基础,把基础打扎实,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基础分一分不丢”。 第 10 计:限时训练。可以找一组题(比如 10 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 完成;也可以找 1 道大题,限时完成。这主要是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 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 第 11 计:激活思维。可以找一些题,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 么(不必具体详解)再对照解答,检验自己的思路。这样做,有利于在短 时间里获得更多的解题方向。 第 12 计:勤于总结。应当把每一次练习当成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一次机会。 题是做不完的,关键在于打好基础,勤于总结,寻找规律,一通百通。预防 考试焦虑 第 13 计:适度平静。平

4、时个性张扬的学生,在张扬的前提下,可稍微平静一些; 平时内向的学生,在平静中可略张扬一些。一定压力下的平静是高考超水平发 挥的必要条件。 第 14 计:适度自信。大考临近,我常对考生说:“这里必须拒绝一切犹豫,这 里任何怯弱都无济于事。”自信,是成功的起点;失去信心,必然导致失败。 第 15 计:适度动机。动机过强和动机过弱,都不利于考试;适度动机,效率最 高。期望值过高,容易导致考生紧张、忧郁、恐惧等情绪,进而造成考试的失 败。 第 16 计:适度运动。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运动运动,可以缓解 紧张的神经,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考试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头脑。 第 17 计:适度交

5、流。同龄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适度交流、沟通 感情十分重要。同学之情对增强信心、减缓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考前时 间宝贵,切不可“长谈”。除了和同学交流外,还可与家长、亲友交流。 第 18 计:充分准备。认真做好考前的复习和准备工作,注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 的训练,做到胸有成竹,心中不慌。 第 19 计:处变不惊。训练自己在面对变化的问题或困难时,能冷静地分析、判 断,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试题的难易,要有“人难我难,我不怕难;人易我 易,我不大意”的心态。 第 20 计:防止过劳。考试临近,切忌搞疲劳战术,过度疲劳容易引起心理上的 不适,不利于考试时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第 21 计:

6、矫正担忧。考生把担忧逐一列出,会发现这些担忧往往具有夸大、缩 小和不现实等错误,如认为自己不行、过分夸大缺点、看不到优点等。要学会 正确辨析,对担忧做出合理、积极的分析,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第 22 计:自我暗示。利用暗示语句的强化作用,进行心理调节。暗示语要具体、 简短和肯定。比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了!”这样可以让大脑形成 一个兴奋中心,抑制紧张情绪。 第 23 计:转移焦点。考前焦点都集中在高考上,可以适当转移到与中考无关的 事情上。如,欣赏音乐、散步、与人交谈,也可以做深呼吸或大声唱歌、朗诵 等。 第 24 计:系统脱敏。运用这种心理训练,直到在最令自己紧张的情景中也能镇

7、定自若。 第 25 计:做操练习。做广播操或其他简易运动,让肌肉放松,可以缓解身心疲 劳,抑制紧张焦虑程度。 第 26 计:科学补氧。通过口服补氧类保健品或到氧吧补氧,使脑细胞和机体得 到充足的氧供应。当然,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第 27 计:填写信息,稳定情绪。试卷一发下来,立即忙于答题是不科学的,应 先填写信息,如在答题卡上涂清“试卷类型”,写清姓名和准考证号码等,这 样做是考试的要求,更是一剂稳定情绪的“良药”。 第 28 计:总览全卷,区别难易。打开试卷,看看哪些是基础题,哪些是中档题, 哪些是难题或压轴题,按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解题顺序,逐题解答。力争做 到“巧做低档题,全部做对

8、;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 错也无悔。” 第 29 计:认真审题,灵活答题。审题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 审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第 30 计:过程清晰,稳中求快。一要书写清晰,速度略快;二要一次成功;三 要提高答题速度;四要科学使用草稿纸;五要力求准确,防止欲速不达。 第 31 计:心理状态,注意调节。考试中,要克服满不在乎的自负心理,要抛弃 “在此一举”的负重心理,要克服畏首畏尾的胆怯心理。 第 32 计:尽量多做,每分必争。高考评分,理科是按步骤、按知识点给分;文 科是按要点给分。考生在答题时,要会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条辅助线,一个 符号,一小段

9、文字,都可写上,没有把握的也要敢于写,千万不要将不能完全 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题放弃不做。 第 33 计:抓住“题眼”,构建“桥梁”。一般难题都有个关键点(称之为“题 眼”),抓住了“题眼”,问题就易于解决。此外,还要利用相关的知识、规 律、信息进行多方联系,构建“桥梁”,找出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思解题 方案,准确、快捷地解决问题。 第 34 计:遇到易题,格外小心。易题,容易使人轻视,不注意题目的细微变化,不费思索顺手写来,可能铸成大错。所以有“容易题,容易错”的说法。要知 道,题目对你容易,对别人也容易。 第 35 计:思路暂塞,学会变通。考试时,熟知的知识、方法突然想不起来,这 时要学会

10、变通。一是换个角度或思路,从与题目有关的项目开始回想;二是利 用本卷中其他题目中的信息;三是暂时放弃,换另一道题做,等情绪稳定、再 回过头来做,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第 36 计:注意检查,减少失误。争取有一定的时间检查答卷,主要是检查题目 是否遗漏,是否弄错了题意,是否抄错了什么,尽量减少失误。对一些“疑似” 答案,尤其要注意检查检查思路,检查步骤,检查结果,检查试题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 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动手(做实验),多复习,多总结. 用记课堂笔记的方法集中上课注意力. 学习要安排一个简单可行的

11、计划, 改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学校的活动,全 面发展. 其他时间中,一定要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各科的学习质量,不能偏科. 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8 小时),保证学习效率. 安排适当的自由时间用于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及其他活动. 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成绩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稳固.对考试尽力, 考试时一定要心 细,最后冲刺时,一定要平常心.考试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眼下:放下包袱,平时:努力学习.考前:认真备战,考试时:不言放弃,考后:平常心.切 记! 成功永远来自于不懈的努力,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祝你成功.1、深刻的理解定义:定义是一切知识的源头,如果对定义一知半解,后面学什

12、 么,做多少题都只能是模仿,变一下就又不会了。 2、对公式进行多变式练习:学习一个公式之后,不要只知道它的原形。要用你 学习的各种运算把它变形。考试的时候多考公式的变形,考原形的很少。如 sin2x=2sinxcosx 总是考你 sinxcosx=1/2sin2x;或是 cos2x=(cosx)2-(sinx) 2=2(cosx)2-1=1-2(sinx)2 总是考你(sinx)2=(1-cos2x)/2 等等。3、在做题的时候总结方法:方法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如果教也只能是告诉,而 不会是你的,下一次你还是不会用。自己要体会,要总结。比如待定系数法, 换元法,配方法等等。4、体会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有限与 无限,或然与必然等等。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只能慢慢积累。有道 是功到自然成。5、必要的题海战术:如果你的老师能把数学题分类分层,你就可以省时省功了。 如果还不可以,只有你自己努力了。这也是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