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实践现状与落地方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347776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养融合实践现状与落地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养融合实践现状与落地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养融合实践现状与落地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养融合实践现状与落地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养融合实践现状与落地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养融合实践现状与落地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养融合实践现状与落地方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养融合实践现状及落地方式医养融合实践现状及落地方式医养融合强调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指医疗卫生资源以多种方式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与养老资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满足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进而整体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它既不是简单的养老加医疗,也不是医疗加养老,而是医疗养老一体化基础上的老人个性化医养服务。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各地纷纷就养老与医疗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统筹规划进行研究和试点,发展至今已初见成效,积累了实践经验,摸索出多种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实现方式。1、我国养老服务供需现状 1.1、我国养老服务需求概况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老年人口基数大,

2、截至 2013 年底,全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0243 万人,占总人口的 14. 9%,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13 161 万人,占总人口的 9. 7%;老龄化进展速度快,2007 至 2013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增加了 4903 万人,并且期间年增长率均在 4%以上;失能老人数量大,截至2013 年底,全国失能老人超过 3 700 万人;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 3.1 人。汹涌而来的老龄化大潮,寻致我国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甚至呈“井喷”态势。 1.2 我国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现状我国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薄弱。一是总量不足,截至

3、 2013 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 42 475 个,拥有床位 493.7 万张,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 -2015)中 655 万张总养老床位的目标相比,约有 224 万张供给缺口;二是服务内容较单一,以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休闲娱乐为主;三是服务水平较低,大部分服务人员未接受专业培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四是资金来源单一,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由此可见,我国养老服务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养老形势严峻。同时,研究发现,养老市场中隐藏的医疗眼务同样供不应求:从需求方面分析,进入老年后,人体系统和器官功能不同程度减退,机体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 “老年病”增多,部分“老

4、年病”具有常发、易发和突发的特征,老年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提高,医疗服务需求显著增加。以医学检验需求为例,美国关于老年人的一项调研显示,65 岁以上老年人的相对检验量是青壮年的 3 -4 倍。从供给方面分析,养老和医疗分属两大体系,国内现有养老机构多采取“医养分离”照料模式,服务内容鲜有医疗相关项目,即便有,大多也是低水平、非专业和缺乏规范的,老人尤其是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供需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研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衔接机制,实现养老与医疗资源有机融合,成为缓解当前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2 医养融合政策导向 2.1 建立政策依据,畅通实践之路 2013 年 9 月 6

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眼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 135 号) ,明确提出妻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以法遏形式肯定了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厅业内对此模式的疑虑,为各地尽快探索、试点和推广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扫除障碍。 2.2 优化政策环境,促进改革试点 2013 年 12 月 27 日,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公布关于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民办发:【2013】23 号) , 通知指出,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强化养老服务专场监管

6、等 8 个方面推进。同时强调试点地区应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重点推动医养融合发展。 2.3 完善配套措施,助力医养融合落地 2014 年 6 月 23 日,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卫计委公布关于组织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改高技 20141358 号) ,明确指出要制定适用于面向养老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机制、法规和标准,探索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另外,试点还将启动“将远程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新农合报销范围”的相关研究,有效推动养老领域内医保接轨,极大提高医养融合模式的可行性。3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实践现状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可通

7、过多种方式实现,根据国内已开展的实践,可将其大玫归纳为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增设养老功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作、医疗机构托管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转型老年病专科医院或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等 6 种方式。 3.1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根据相关准入标准,在养老机构内开设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如医院、医务室、卫生所、保健站、门诊部等,聘请具有从业资格的医护人员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建立医疗观察床位,拓展养老床位功能,加深双方资源融合,为老人提供便捷、价廉、优质的集养老和医疗于一体的服务。目前,已有深圳市的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科医院、天津市的天同医养院、本溪市的第一社

8、会福利院和第五社会福利院等对此方式进行了相关探索和实践。 天津市的天同医养院开设医疗、疗养和娱乐 3 个功能区,其中医疗功能由内设医疗机构天津天同医院承担,医院设置 100 张床位,配备针对老年常见病的心内科专家、脑外科专家、中医养生专家和技术精湛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保证养老院里的老人可以享受到一级以上医院专业水准的医疗服务口 1。除此之外,2012年天津天同医养院又建立 80 张爱心护理病床,专为晚期患病老人提供医疗与养老一体化服务。 3.2 医疗机构增设养老功能 医疗杌构通过在内部开设养老病床或老年病科的方式,使老人在享受医疗服务的同时获得养老服务。为保证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医疗机构自身培养或

9、另聘专业化养老服务人员,在人员配备、设备购置和空间设计等方面寻求资源共享最大化,最终实现医疗养老一体化。例如,上海市和利川市等地正进行相关探索和引导。 上海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兴建养老床位,要求相关部门参照养老机构的准入和分类标准,尽快制定针对医疗机构兴建养老床位的准入标准。利川市提出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老年病科,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进行诊治。 3.3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作 养老机构按照就近或择优原则选择医疗机构,双方以签订协议或契约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明确各自的养老和医疗职责,医疗机构根据协议内容新增或改善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实现现有医疗与养老资源有效对接、统筹整

10、合和优化重组。例如,南京秦淮区、温州龙湾区、深圳市罗湖区等地已展开相关试点。 2013 年 9 月,南京秦淮区民政与卫生部门联合出台秦淮区“健康养老惠民”行动实施方案 (宁秦卫政2013118 号) ,全区 1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养老机构签订“医养融合”服务协议,实现养老与医疗资源一一对接,为全区 38 家养老机构的入住老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定期体检、疾病诊治、健康服务热线、慢性病规范管理与控制、康复训练指导、健康宣教等七项卫生保健服务。 3.4 医疗机构托管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产权所有者将养老机构整体或医疗服务部分的经营管理权交由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医疗机构进

11、行有偿经营。在明晰养老机构所有者、经营者债权关系基础上,医疗机构指派专业的运营团队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并通过委派负责人和法人代表进行医院化管理、派驻医疗和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医疗培训、远程医疗会诊等途径,将医疗资源融人养老服务,从而实现医养融合。例如,利川市福利院和兖州区社会福利中心是此种运营模式的代表。 兖州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将经营管理权全部交给兖州区中医院,中医院作为经营主体在服务中心大胆借用医院的管理模式,在养老院设置了医疗中心,注重提升养老院整体护理专业水准,对于负责日常照料的工作人员全部聘用护理专业的大专毕业生,实现了护理、预防、治疗、康复的全面整合。 3.5 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 有条

12、件的医疗机构独立或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办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在养老方面的溢出效应,将医疗、护理、保健、康复、营养、心理等医疗服务纳入养老机构日常工作范畴。同时,将医院健全的运营管理体系、先进的信息化系统、积极向上的文化等融人养老机构,让老人享受无缝隙衔接的高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例如,大连市中心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已作出尝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兴建的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共开设养老床位 3000张,医疗床位 1000 张,中心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建了一支由医师、护师、营养师、社工师、心理咨询师、护理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专业化、

13、高品质医疗照护团队,并且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循环转区机制:养老区一慢病康复区一医院本部一养老区,保证中心的老人可以享受到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 3.6 医疗机构转型老年病专科医院或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 病源少、床位闲置多或经营不善的医疗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和区域养老资源分布进行新的规划和定位,通过结构调整、功能改造、身份变更等方式,将闲置的医疗资源转变为医养融合型养老资源,从而更好地统筹区域内医疗和养老资源,增强区域内养老服务能力,开辟一种“医养融合、以养促医”的转型发展方式。例如,让北医院是其典型代表之一。 让北医院是隶属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的二级医院。近年来,由于辖区居民大量减少,医院的医疗收入持续减少,医院结合自身和当地实际情况,作出向老年关怀医院转型发展的决定,投资 1000 余万元将住院楼改建为 3 个老年治疗养护区、1 个老年康复养护区和 1个老年康复活动大厅,正式转型为“医养结合”模式的老年关怀医院。医院转型成效显著,自 2011 年 5 月以来,医院共收治老年患者 1852 人次,业务收入每年以 200 万元的幅度增长,其中,2013 年达到 1884 万元,出院患者增加 171 人次,床位使用率同比增长 6%。河南厚朴养老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电话:0371-86000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