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335483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06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06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06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06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 年南宁年南宁市国民国民经济经济和社会和社会发发展展统计统计公公报报2006 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放创新,抓好发展机遇,加强宏观调控,加快推进富裕南宁、文化南宁、生态南宁、平安南宁、和谐南宁建设进程,全市经济运行稳健,质量好、速度快,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更趋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实现,为实现南宁“十一五”规划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综一、综 合合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迈上新台阶。初步核

2、算,2006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861.9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 12947 元(折合 1624 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34.68 亿元,增长 8.9%;第二产业增加值 293.53 亿元,增长 20.9%;第三产业增加值433.73 亿元,增长 13.6%。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 16.55:31.96:51.49 发展为 15.62:34.05:50.32。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09 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 0.93 和 1.17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9.7%、44.2%

3、和 46.1%,第三产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消费市场价格继续上涨。消费市场价格继续上涨。2006 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 2.5%,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五升三降”态势。食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居住类等五大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 3.2%、2.7%、13.6%、0.3%和 6.1%,衣着类下降 5.6%、烟酒及用品类下降 0.3%、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类下降 2.7%。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市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就业信息网络作用,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

4、业岗位,引导择业观念,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较好落实。年末全市有各类职业介绍所 49 个,就业服务机构 13 个,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 19个;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5.34 万人,帮助 1.45 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全市年末共有 0.63 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达 76.8%;全市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 58.3 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达 38.65 万人;农村从业人员 197.62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2.95 万人,登记失业率为 3.95%。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 8.53 万人。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

5、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人民生活还不够富裕,经济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二、农二、农 业业农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14.7 亿元,比上年增长9.11%。其中,农业产值 122.82 亿元,增长 6.98%;林业产值 6.48 亿元,增长 21.83%;畜牧业产值 70.92 亿元,增长 11.47%;渔业产值 12.2 亿元,增长 11.64%;农业服务业产值2.28 亿元,增长 6.98%。林业、牧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渔业比重下降。各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 57.21,下降 0.67 个百分点;林业 3.02,

6、提高 0.33 个百分点;畜牧业 33.03,提高 0.64 个百分点;渔业 5.68,下降 0.26 个百分点;农业服务业1.06,下降 0.04 个百分点。种植结构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87.17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2.07 万公顷,增长 2.4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 41.94 万公顷,比上年减少 0.07 万公顷,下降 0.17%;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 24.37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1.5 万公顷,增长6.59%;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为 20.86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0.64 万公顷,增长 3.15%。各类经济作物(含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7、的比重为 51.89%,比上年提高1.26 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 11.08。农业生产取得丰收,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畜牧业、渔业、乳品业继续发展。畜牧业、渔业、乳品业继续发展。畜牧业生产规模稳步扩大,畜牧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家禽生产发展迅猛,猪、牛生产保持增长,奶畜养殖升温,桑蚕养殖规模扩大。水产养殖面积增加,水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林业生态建设继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共造林 16456 公顷,比上年增长 2.94%,其中用材林16394 公顷,增长 5.88%;经济林 62 公顷,下降 61.73%。当年幼林抚育作业面积 48575 公顷,下

8、降 18.55%。育苗面积 382 公顷,增长 5.26 倍。退耕还林面积 286 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40.77%。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年农村用电量 51585 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4.5%。化肥使用量(折纯)36.66 万吨,增长 5.11%。有效灌溉面积 19.99 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5.14 万公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通汽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的比重提高。通汽车村达 1375 个,占村总数的 98.64%,比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通电话的村 1361 个,占 97.63%,提高 1.06 个百分点;自来水受益村达 1151

9、个,占 82.57%,提高1.78 个百分点。三、工业和建筑业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工业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推进,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8.82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495.02 亿元,增长33.72%。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 217.51 亿元,增长 23.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35.8%,拉动经济上升 5.4 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 2.1 个百分点,工业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日渐增强。规模企业不断壮大。规模

10、企业不断壮大。随着工业投资加快,工业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772 家,比上年增加 147 家,其中,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 104 家,增加 29 家,提前一年实现建设百家亿元企业的目标,成为广西首个拥有百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的城市。支柱行业快速增长,支撑作用明显。支柱行业快速增长,支撑作用明显。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六大支柱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229.26 亿元,增长 42.8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46.31%,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 55.

11、0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8.57 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我市工业依然保持轻型化趋势,以农副食品加工业为龙头的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轻、重工业总产值分别为 249.57 亿元和 245.45 亿元,分别增长35.07%和 32.39%,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 2.68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50.4249.5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工业经济效益再创新高。工业经济效益再创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 178.43,比上年提高 13.14 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12、 119968 元/人,增长 20.17;工业品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 95.43%;实现利税总额 48.57 亿元,增长 19.72%,其中,利润 16.11 亿元,增长 21.80%。建筑业保持增长。建筑业保持增长。2006 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 76.0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9%。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资质的企业)完成施工产值 203.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37%。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 2858.53 万平方米,增长 26.45%;房屋竣工面积 742.11 万平方米,增长 7.26%。四、固定资产投资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固

13、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6 年,全市继续推进工业强市百亿投资工程、城建美市百亿投资工程、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47.2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2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407.75 亿元,增长 20.94%。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 180.33 亿元,增长 11.7%;更新改造投资 80.77 亿元,增长 35.68%;房地产开发投资 139.07 亿元,增长 32.31%,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较快增长支撑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的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

14、资 7.42 亿元,增长2.67%;第二产业投资 85 亿元,增长 18.01%,其中工业投资强劲,完成 82.25 亿元,增长32.02%;第三产业投资 354.8 亿元,增长 25.09%。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1.6619.0179.33,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房地产、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教育等基础设施行业。非国有经济投资活跃。非国有经济投资活跃。随着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激活了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活力。全年国有经济投资 185.16 亿元,比上年增长 5.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41.4%,比重比上年下降 6.92 个百分点;集体经济投资 9.17 亿元,增长 21.35%,比重为

15、2.05%,上升0.26 个百分点;私营个体投资 130.82 亿元,增长 65.97%,比重为 29.25%,上升 7.53 个百分点;其他经济投资 122.06 亿元,增长 20.65%,比重为 27.29,下降 0.88 个百分点。全市非国有经济投资 262.06 亿元,比上年增长 39.73%,比重达 58.6%,上升 6.92 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6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上年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139.07 亿元,增长 32.31%。商品房供需基本平衡。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 1751.86 万平方米,增长

16、 17.7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 1322.08 万平方米,增长 19.55%,在住宅施工面积中,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 131.28 万平方米,增长 59.67;商品房屋竣工面积 363.24 万平方米,下降 12.2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 297.01 万平方米,下降 8.16%,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 29.8 万平方米,增长 1.45 倍;商品房销售面积 456.02万平方米,增长 0.2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419.79 万平方米,增长 0.13%;商品房销售额131 亿元,增长 10.44%,其中住宅销售额 111.5 亿元,增长 11.3%。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2873 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 2656 元/平方米。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公路货物运输 6071 万吨,增长 5.99%;水路货物运输 1273 万吨,增长 18.53%;民用航空货物运输 4 万吨,增长 25%。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 8839 万人,增长 5%;水路旅客运输量 107 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