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阅读材料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334777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诗歌鉴赏阅读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三诗歌鉴赏阅读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诗歌鉴赏阅读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诗歌鉴赏阅读材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届高三语文诗歌阅读材料届高三语文诗歌阅读材料送别诗送别诗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 、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 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 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王勃的别薛华 、宋之问的送别 杜审言 、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内容及主题倾向:内容及主题倾向: 第一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

2、志的。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 如王昌龄, “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 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 骎骎 。 ”(别刘谞 )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 、梅尧臣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等,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 的倾向。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为“胸臆语,兼有气骨”(殷 璠 河岳英 灵集 )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

3、,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 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从情感上看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 ,有着浓重的伤有着浓重的伤 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如“勿 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 ;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或运用

4、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 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 富有禅意之情等等。富有禅意之情等等。 亲友送别诗中常用的写作技巧(侧重抒情手法):亲友送别诗中常用的写作技巧(侧重抒情手法): 亲友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其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大致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等。在描写上多用虚实相生、烘托

5、、比喻等手法。思乡怀人诗思乡怀人诗 常见思想情感类别:常见思想情感类别: 有天涯羁旅的愁思、有思亲念友的孤独、有边关征人的思乡、有闺中怨妇的怀人 分析人们思乡缘由。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繁;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常见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触)景(物)抒情间接抒情:借(触)景(物)抒情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 渲染烘托渲染烘托 虚实结合(因梦寄情)虚实结合(因梦寄情) 运用对写运用对写山水田山水田园诗园诗内容及主题倾向:内容及主题倾向: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对山水的歌颂和对田园 的热爱。

6、 (二) 厌恶官场,向往隐逸。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 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三) 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这类诗歌往往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一种高洁的志趣。 (四) 生活闲适,悠然自得。诗歌中作者常常营造清幽、静谧、温馨的环境,表达对所居环境的喜 爱和生活的闲适、淡然。 (五) 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 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

7、枫叶荻花秋瑟 瑟” “枫叶” 、 “荻花” 、 “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 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中国古 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自然景 物一经诗人摄人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感情服务,从而使诗歌产生 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 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

8、爱自 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 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 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 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 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9、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以动衬静(“月出惊 山鸟,时鸣春涧中” )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比兴手法的运用等。 5、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衬托、对比、 白描、移

10、步换景 等。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边塞诗边塞诗边塞诗常见的思想内容边塞诗常见的思想内容 1、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激情,洋溢着昂扬进取的豪迈。 2、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和战士以身许国的气概。 3、抒写戍边将士久戍边关的乡愁(思念家乡和亲人)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描绘美满幸福生活、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4、反映对帝王穷兵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荒淫失职或贪功启衅的怨恨;揭露军中苦乐不均,表达 对士兵们的深切同情。 5、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6、反映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对广大士卒及其亲人的深切同情。

11、 7、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奇特,它表现的是盛唐时期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 度。 8、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边塞诗抒发的情感边塞诗抒发的情感 1、怨情 对朝廷或无能将领的埋怨之情 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难以回家与亲人团圆的凄凉孤苦之情 对频繁戍边频繁战争的厌恶之情 对戍守将士戍边生活的同情之情(诗人角度) 2、豪情 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悲壮之情 不畏恶劣环境的献身精神 对戍边将士勇武之气的歌颂之情(诗人角度)咏物诗咏物诗内容:因“寄托”不同,咏物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言志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或厌恶官场,追 求自由、隐逸

12、、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抒愤倾吐心中的不平之气,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刺世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 、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 、寄趣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喜爱之情。手法: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烘托、拟人等 特点归纳: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怀古诗怀古诗内容分类内容分类怀人伤己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理性反思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昔盛今衰的伤感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事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物事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 理性反思,启迪后人。理性反思,启迪后人。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用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用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