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野麦岭》有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314771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野麦岭》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观《野麦岭》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观《野麦岭》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观《野麦岭》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野麦岭》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野麦岭》有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课程文章题目观“野麦岭”有感课 程 名工业文化与工业旅游院 (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专业法学与经济学交叉培养班年级2013 级学生姓名黄硕学号2013211492 指导教师严鹏二一五年四月观野麦岭有感2013211492 黄硕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看完野麦岭,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有对女工们的同情与怜惜,也有对资本家的痛恶,还有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一种控诉。 那真的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影片中的少东家说“你们都是抽丝的机器。”这冷冰冰的一句话道出了当时广大女工的生存现状, 她们为了家人背井离乡, 累死累活也只能赚到零星的钱,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各种剥削, 生活没有保障,健康没有保障,一切只能听命于资本家

2、,没有人格, 没有自由, 她们每天就是在机器上重复着枯燥的动作,从茧中抽出一条条细丝,她们为资本家,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没有人记住她们,甚至没有人真正关心过她们。这些女工们在大大的绝望中小小地努力着,只因为她们都明白自己身后有一个家庭需要供养,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工作。影片发生在 20 世纪初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下日本经济高速蓬勃发展,尤其是丝织业得到空前发展, 生丝的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 这时的资本主义已经逐渐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少数的资本家掌握着社会的绝大财富,而广大劳动人民则成为了资本家榨取利润的工具。 影片的一开始是一群女工背井离乡在严冬中翻越重重山脉赶往丝厂

3、工作,大雪纷飞,气温骤降,甚至有女工滚落山崖,似乎一开始就为影片注入了悲情的色彩。 到达工厂后我们看到女工们的工作环境是十分恶劣的, 潮湿、炎热还伴随着蚕茧发出的阵阵恶臭,这让新女工感到非常不适应。然而让女工们难以忍受的不仅有恶劣的环境,还有资本家的“走狗”监工们对他们的打骂。资本家永远强调的是利润、效率而完全不顾女工们的死活,女工们在流水线上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动作,而他们每次吃饭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0 分钟,所以在影片中常常能看到女工们迅速吃饭的镜头,他们还没来得急好好品尝这饭菜的味道就又要重新工作了。而每次月末的评选则是女工们最煎熬的时刻了,因为干得好的人可以多拿工资,而做得差的人却会被扣工资

4、, 在这其中资本家是毫无损失的, 他们只是把做得差的人的工资给做得好的人而已,于是影片第一幕悲剧出现了, 女工阿时因不忍工资被克扣无力养家跳河自尽了,而这仅仅是悲剧的开始, 当时那个吃人的社会每天都在上演不一样的悲剧。而这部影片的主旋律就是从四个女工的悲剧下场为我们展示了“吃人社会”的种种罪恶。影片的第二幕悲剧来自女工阿菊,她深爱着丝厂监工新吉, 但是新吉却被老板认为偷拿了丝厂的120 元现金,扬言要将他送进监狱。 阿菊无奈去向管理员黒木求情却换来被奸污的下场,在羞耻心与罪恶感的驱使下,她放火烧了茅草间,并和自己的爱人一同殉情了。 而影片的第三幕悲剧来自女工阿雪, 她是丝厂的“百元女工” ,也

5、就是优秀女工,她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工,遂对丝厂的少东家动了情并以身相许, 原以为在少东家旦旦的誓言下自己会和母亲的命运不一样,然而当她怀孕之时, 少东家却与一位银行老板的女儿结了婚。悲痛之下愈发坚强的阿雪决定独自一人回乡将孩子生下来,然而她在翻越野麦岭时却不幸流产了,正像影片中的一位老者所说,野麦岭都快成“野猫岭”了。在那个年代,在资本家手下工作的人大多没有尊严, 他们无力反抗资本家对他们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就如同资本家的附属品一样, 可以被肆意践踏, 而他们最大的反抗就是自尽,可这对资本家又有什么触动呢?对于他们来说,工人的命一文不值, 只有他们的劳动才能为资本家换取利润, 所以与其说工人们的

6、自杀是对万恶世界的反抗,毋宁说是自我的一种解脱,因为在那种环境下上天堂也许比在人间更好。影片的高潮来自第四个悲剧阿峰的去世。那是对“人吃人社会” 的全面反映。阿峰原本是丝厂最优秀的女工之一,但是1908 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日本生丝出口受到影响, 只好转向国内市场。 为谋取利润, 工厂强迫女工高强度生产,不仅把吃饭的时间缩短至5 分钟,还在时钟上动手脚,早上拨快20 分钟,晚上拨慢 20 分钟,而且监工们对工人也是越来越苛刻,打骂成为家常便饭。这种高强度的劳动就连成年男子都无法承受,更别说是这些柔弱的女工了, 阿峰终因高负荷的劳动得了结核病, 倒下了。而这时工厂不仅没有及时为她治疗,甚至还将她

7、与其他女工隔离开并发电报让阿峰的哥哥将她领回,电报上只写了六个冷冰冰的字“阿峰病速领回”,最后在结算工资时也只是给了10 元钱的补偿金, 把阿峰过往的功绩无情抹去。 阿峰的哥哥决心翻越群山密林, 把病入膏肓的妹妹背回故乡。时值金秋时节,野麦岭上层林尽染,美不胜收。趴在哥哥的背上,峰的眼睛里闪出激动的光芒:“哥哥,我看到飞驒(歧阜县的别称)了。 ”说完,她永远地合上了双目。 野麦岭上的冷箭竹默默地注视着这幕情景,欲哭无泪 , 丝厂里的女工们得到这个消息后挣脱监工们的阻拦赶往阿峰生前最后居住的小茅屋为她哭上一哭, 以尽哀思。 可这与其说是女工们为阿峰而哭,不如说是她们对自己未来的哭泣,对这个毫无人性的社会的控诉。影片最终在一片莺歌燕舞中结束,这是对当时社会的最大讽刺, 社会上流的人在享受着社会底层的人用血汗为他们换来的幸福生活却把这个当成理所当然。古往今来,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 总有那么一群人为这个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却过着社会最底层的生活, 最终被历史忘记。 工业时代的社会是冷血的, 人们的眼中尤其是资本家眼里只有利益而不在乎他人的死活,这是工业时代的悲哀, 也是人类社会的阵痛。当时的社会是扭曲的, 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大部分是利益关系,但在利益关系下我们不能忘了那些用鲜血构筑社会基石的普通工人,因为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