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原因1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313050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进化的原因1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物进化的原因1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物进化的原因1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物进化的原因1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物进化的原因1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1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进化的原因1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 1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3.了解达尔文及他的进化思想。 4.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养成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达尔文的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献身科 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 2.通过模拟实验分

2、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4.通过对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学习,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教学方法 实验式、启发式、演示式、分析法、谈话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2.学生准备: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第第 1 课时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 单的了解,接下

3、来让我们一起通过几个问题回顾一下上节的有关内容。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学生填空回答) 学生 1:动物的进化过程是从单细胞动物开始,逐渐进化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 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最 后到哺乳动物。 学生 2:植物进化的过程:从蓝藻开始,逐步进化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最后出现发达的被子植物。学生 3: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 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 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 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出示

4、课件出示课件:相关动物图片(长毛象、巨型蜻蜓、熊猫、恐鸟等) 教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图中有些动物已经灭 绝了,有些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但与远古时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为什 么呢?为什么有些生物会绝灭呢?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推动生物不 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这节课我们就来 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 我们通过下面一个实例来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注: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板书。 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 先播放对照图片,图下为相关资料及讨论题。

5、 (资料内容) 18 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 尺蠖(),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 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桦尺蛾在英文中被称做“斑点蛾” ,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在 19 世纪中叶之前采集到的这种蛾的种类都是浅灰色的翅膀上散布着一些斑点。到 1848 年, 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直到 1850 年在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 型突变。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始污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 生长而树皮裸露,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加, 在

6、曼彻斯特达到 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 个实验:他们先把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 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 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 讨论题: 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2.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 的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课题: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注:请学生讨论后回答出以下要点。 1:黑色桦尺蠖

7、的出现属于自然变异的结果,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这种突变对其后代的 生存是有利的。 2:黑色桦尺蠖数量逐渐增加,由少数变为常见类型,主要受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工厂 排出的烟煤杀死了地衣,使树皮变黑;另一方面桦尺蠖的天敌决定桦尺蠖的不同颜色的数 量。 3:桦尺蠖体色变化是由于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且变异的性状传给了后代;并 且是在外界环境变化及天敌的影响下,变异个体逐渐增加的结果。我认为:工厂排放出的 煤烟是导致桦尺蠖颜色改变的关键,说到底是环境污染迫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所以,在 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 更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注:教师对作答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可

8、倾听多数同学的回答,直到较 满意的答复。 教师:通过对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 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 板书:板书: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的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学生:我们应关掉曼彻斯特周围的工厂,保持桦尺蠖生活区域内清洁的空气,保持天 敌的数目不变。这样浅色桦尺蠖便成为常见类型。 教师:由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可推想生物圈中不同种类生物的进化原因,是 否与这一事例相类似呢? 学生:

9、是。 教师:尽管我们不能重复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可以设法模拟。模拟探 究有助于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以及对生物进化原因的直观印象和深层次的理解。 在模拟探究之前,我们先了解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利用保护色捕食或防御敌害的例子。注:打开多媒体课件(关于雷鸟、变色龙等体色随环境而变化;或者枯叶蝶、菜青虫、 青蛙等在不同环境中的体色对比)。 教师:图中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就是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 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这种保护色是如何 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 注:教师在做此实验前需强调以下注意事

10、项: 1.全班分组,各组员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不论彩色布料或彩纸颜色必须单一,每小组所选颜色可不一样;彩色小纸片颜色应 多样化,但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或彩纸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3.提醒学生在实验时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捕食者” ,在选取彩色小纸片时,不要事先 观察小纸片的位置,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4.要及时记录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 5.分析探究后面的讨论题。 实验讨论完毕。各小组汇报其探究结果。 学生 1:通过 5 代的筛选,幸存者数最多的是红色,因为我们组的布料是红色的。 学生 2:我们组的结果是:蓝色数量最多,与布料的颜色一致。 学生 3:通过 5 代筛选,幸

11、存者数最多的是与布料颜色相近的粉红色。 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讨论 2、3、4 题。 学生 1:在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彩色纸片颜色种类很接近。而到了 第五代,彩纸片的颜色种类大大减少,只保留与布料颜色相近的几种。 学生 2:我们组黄色在“幸存者”群体中没有代表。因为我们组所用的布料是红色的, 黄色纸片放在上面对比非常明显,所以“捕食者”最先将黄色捕捉。 学生 3:我认为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天敌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与环境颜色较接近 的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反之则易被捉住。这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得以繁衍,它的体色 便成了保护色。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环境的改变,遗传与变异是基础。注:教师应

12、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公正、鼓励性的评价,对回答不完善的同学给 以补充。 教师: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结果。这是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 的一个方面。除了保护色之外你还能举出其他方面的例子吗?(展示课件:警戒色、拟态)学生:有一种蝴蝶,它的翅膀展开很像眼镜蛇体表的花纹,这样它可以避免它的天敌 一种鸟的捕食。 教师:这是一种警戒色。 学生:有一种竹节虫,它的躯体与四肢修长。当爬在竹上,如果不动我们很难发现它。 这也许是它存活下来的一个原因。 教师:这是一种拟态,模拟与周围相似的物体,不易被其天敌发现。像保护色、拟态、 警戒色等都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

13、性特征。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 能生存和繁衍。 请大家通过以上这些内容总结生物进化的原因。 注:可以让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完善并板书。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 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分析,以及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初步了解了 导致生物进化的原因。简单地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即 环境的改变;二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即遗传与变异。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14、才不会被淘汰,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衍。 巩固练习 一、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 导致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动力原因是 A.环境的改变B.体色的变异C.体色的遗传 2. 在进行模拟保护色的探究活动中, “你”扮演的角色是 A.猎物B.捕食者C.幸存者 3. 某些蛾类的幼虫的体表长有毒毛,但色彩鲜艳、有斑纹,像这些有毒刺或恶臭的动 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 A.保护色B.拟态 C.警戒色 4.练习 1 第第 2 课时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以及 模拟保护色的探究活动,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哪位同学试着分析一下生物进 化的原因。 学生:导致生

15、物进化的基础是遗传与变异,动力是环境的改变,生物只有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教师:我们所了解的这些观点主要来自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他的进 化思想是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因此,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也就被广大的科学家及人们所接受。那么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接下 来大家先阅读 64 页“科学家的故事” ,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 讲授新课 注:学生阅读,教师板书,同时展示课件。 板书:二、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板书:二、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 投影片: 1.达尔文花费毕生的精力著成了一部巨著是什么?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什 么样的进化观点? 2.通过对达尔文小故事

16、的学习,你受到哪些启发? 注:学生阅读完讨论后回答。 学生 1:达尔文的巨著是物种起源 ;在此书中他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并认为生物是逐渐进化的。 学生 2:我们应学习达尔文认真观察、不怕吃苦、勤于思考、勤于实践、 不断探索的精神以及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赞赏性评价。通过第 2 小题的回答引起学生热 爱科学,献身科学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了解了达尔文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历经千难万苦,呕心沥血完成巨著 物种起源 ,你们想了解他在这本书中提到的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进化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这个观点的主要内容就在咱们书上 62 页。好,大家抓紧时 间将它迅速阅读,然后看投影片上的问题。 注:教师板书,并展示课件。 板书:三、自然选择 投影片:请学生思考、理解。 1.你是如何理解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繁殖大量的后代的? 2.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是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 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3.引起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有的变异可以遗传,有的 不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