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相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308631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相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相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相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相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相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说说目前你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并结合自身情况准备如何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一、说说目前你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并结合自身情况准备如何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答:一、人才交流市场人头攒动,09 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再创造新纪录,2010 年报考公务员的超过百万的数字,北大学子卖猪肉。这些现象与数字互相阐释,共同指向一个话题大学生就业是越来越难了。这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到处都有,即使是研究生毕业或者海外留学归来,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也并非易事。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

2、更加突出。 2.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 3.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教学质量下降,人才培养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很好的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脱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为了更好的化解当前就业难的形式,4、 “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 ,人们对这两种观点各执一词,其实这主要取决于每个人的自身环境形势,或者说看你选择的是什么,两种观点并没有什么是一不二的!5、大学生喜欢“孔雀东南飞” ,独独钟情于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所谓

3、“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地方一套房” ,这种现象加剧了区域性人才供需矛盾,导致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相对过剩;而广大中西部却人才缺乏。6、大学生薪酬预期仍与企业有差距.就业起点的平台最重要,就业起点的薪水不是最重要的!二、 观念转变:由于“精英情结”的淡化速度没有赶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速度,使人们的就业方向变得狭隘,而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也就会大受限制。故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理性的选择就业。转变自己的一些观念: 1.大学生普遍薪资期望过高,使的一些企业和单位不敢大规模的招人,而且培育新人也将会浪费不少资源,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大学生等劳动力的需求,因此我们大学生的薪资期望不能过高,毕竟大学生没有

4、实践经验,应当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再慢慢发展,提高自己的薪资值。 2.局部行业和局部地区人才过剩,从行业来看,大家都希望到一些国家机关、科研单位和三资企业中去,而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小型的企业就业。从地域来看,大部分大学生都愿意到大城市就业如北京、上海、深圳等,而不愿到西部等边远地区、基层发展,使的东西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故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到中、小城市发展,把学到的只是用到需要的地方去。从而即解决城镇等一些中小城市缺少人才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就业难的现状。 3.“一次就业,一生职业”的观念仍然存在,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屈就也是权宜之计。我们应该

5、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积极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时,大学生目前最重要做的是面对现实,既然现实不能骤变,我们最好的选择是先融入现实,再试图改变。再说,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如何去做:1、树立自信,保持冷静,不要被就业难吓倒,积极充电,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2、抛去自己身上天子骄子的光环,自己仅仅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前面是一条不平的工作之路,”学为了用” ,大学毕业仅仅是职业生涯开始,学习无止境,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拥有的无数的知识,仅等着用就行,社会和市场在不断变化,知识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要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3、重视品

6、德素质,不要一天到晚想着耍小聪明,也许会给你带来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耍小聪明的才是真正的“愚人”!再说招聘方眼睛都很辣,你的小伎俩逃不过他们眼睛的!4、多参与用人单位就业讲座或者其它就业讲座建立双方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被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二、通过二、通过“” “精神精神”的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十二五规划要全面改善民生这一目标的认识。的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十二五规划要全面改善民生这一目标的认识。2答:一、 “” “精神”的学习体会:2011 年的“”非比寻常,它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

7、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首先,对“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其次,提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 “十二五”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后,2011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2011 年的工作

8、,温家宝总理从十个方面强调了今年的工作之重。首当其冲的是“三农”问题,也有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保障、住房建设等热点问题。这次对我触动是挺大的,一个国家为了发展制定出“五年”计划,并按照这样一个计划一步一步走上强国之路。试想,如果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中也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而组成,我们的事业、生活可能会更美好。所以,我想个人强,中国一定会很强。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强大起来,这个国家也一定会强大。很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今年的一个重要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报告指出, “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 ”政府将继续将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首

9、要位置,通过开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有效措施,切实保障物价稳定,维持人民基本生活的稳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怀人民,真正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二、十二五规划要全面改善民生这一目标的认识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10、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要求大大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每一步都把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出统一部署。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

11、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2、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同时又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3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

13、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同时,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也更加需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很难实现建成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