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教学辅导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30756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教学辅导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教学辅导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教学辅导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教学辅导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教学辅导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教学辅导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教学辅导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教学辅导 4.txt7 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教学辅导(四)2003 年 10 月 24 日第十九章 蒋之翘辑注唐柳河东集 第一节 柳宗元以及他的文与诗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曾经做过集贤殿正字、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等官。唐顺宗时,他跟刘禹锡等人一同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集团,担任礼部员外郎。但因为以宦官为首的保守势力发动反击,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便宣告

2、失败,柳宗元于是被贬官为永州司马(今属湖南),十年后调柳州刺史(治所在今广西柳江),最终死在柳州,享年四十七岁。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柳宗元的思想比较复杂,尤其是后期,佛学对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但他是唐代杰出散文家与诗人。 在散文方面,他跟韩愈齐名,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对改变唐代文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杂文如愚溪对等抒发个人幽愤、批判俗世丑行,隽永而又酣畅。他的寓言文如三戒等以极有艺术韵味的形式,传达对社会的批判或警示,既给读者以深永的思考,又给他们以别样的艺术享受。他的山水游记比如永州八记等摹写自然景色穷形尽相,并常以简括的文笔凸显深远的意趣,融模山范水与抒发人生情怀、褒贬世

3、态人情为一体,缔造出一种清冷晶莹的美好艺术境界。他的传记文,譬如捕蛇者说批评赋敛之毒有甚于蛇,写得无限悲伤凄婉;种树郭橐驼传借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来张扬为官应当蕃民生、安民性,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一种跟庄子类似的奇诡。他的抒情文如祭吕衡州温文哀悼亡友,感情极其回荡,有学者评价说是但见泪痕,不睹文字。柳宗元的散文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在散文方面,就诗歌而言,学术界一般认为他跟韦应物并称,但成就高于韦,今柳河东集保存他的诗一百六十余首。 第二节 柳集诸本 柳宗元诗文集最初是刘禹锡编辑的。将其文编为三十卷,在卷一之末附有韩愈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 。但这个三十卷的本子后来流传不

4、广。 北宋时期,穆修曾感慨柳集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百余篇。他后来见到一个“联为八九大编,夔州前序,其首以卷别”的四十五卷本(今已不知出自谁手),跟陇西李之才“参读累月,详而后止” 。后来这一校订本在世上广为流传。 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沈晦拿穆修本作底本,参以其他三种异本进行校订,增人请听政第二表 、 贺皇太子笺 、 省试庆云图诗 ,共四十五卷外二卷,六百七十四篇,刻于四明,所以也称四明本。沈本对后世影响极大,南宋陆续出现的各种柳集注本基本上都采用这个本子。然而它实际上存在不少问题,最紧要的一点是羼入了一批可疑的作品。 大约在南宋孝宗、光宗年间, 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刻

5、成。这个本子只有正集四十五卷,而没有外集和附录,是综合此前各家之说的集注本。该本汇集了比较多的唐宋文献资料,其中关于人物、史事、年代的材料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而宋人评论、校勘或注释等方面的材料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该本长期以来以孤本流传,不太为世人所知,今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刻本是唯一尚存人世的本子。中华书局 1979 年出版了吴文治等先生校订的柳宗元集 ,即用该本为底本,比较常用。此外一种南宋集注本,是廖莹中辑注世彩堂河东先生集四十五卷,又外集二卷。其实它也是沈晦本的重编本,篇次与百家注相同,注释来源也与之仿佛。1928 年上海蟑隐庐将世彩堂原本影印刊行,1958 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将这个本

6、子排印,因此影响很广。 第三节 蒋氏辑注河东集的特色和价值 蒋之翘,字楚稚,号石林,明浙江秀水人。家贫,然而好藏书,收罗名人遗集数十种,曾游著名学者焦站门下,明末避乱村居,校注过昌黎集 、 河东集等。蒋氏辑注的唐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五卷、遗文一卷、附录一卷,有明崇祯六年(1633)原刻本、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双梧居重刻本、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刻本,以及民国年间由中华书局排印的四部备要本。该书的注释跟百家注以及廖莹中的辑注大抵相同。不过,宋儒不注重对诗文的艺术分析,该书则以对诗文的艺术把握见长。 总体说来,蒋氏辑注河东集中的诗文评议一般不累赘,简洁明快,或侧重于整体(但落实到局部)

7、,或侧重于局部(但着眼于整体),或溯流,或穷源,或张扬优长,亦或针砭劣短,常以零金碎玉式的短章,揭示作品卓越的艺术特质和境界,目击道存,用异常简约、异常感性的话语传达出非常具有涵盖力且触及问题本质的论断,引导读者进入文章艺术的佳境。这对于读者阅读柳宗元的诗文来说,无疑大有裨益。二十章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第一节 李贺与李长吉歌诗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中期著名诗人。他生于福昌昌谷 (今河南宜阳),是唐朝宗室郑王之后,但是他们那一系早已衰落,家境贫苦。他父亲名叫李晋肃,官卑而早死。更不幸的是, “晋”与“进”谐音,李贺为了避讳,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所以终生郁郁不得志,只做过太常协律郎

8、这样的小官,死时年仅 27 岁。他才华横溢,自幼便有诗名,常常苦吟终日,呕心沥血,精心锤炼。他不拘泥于格律,尤其擅长于歌行体。其诗风格怪奇,辞彩绚丽,想象力极为丰富,意象瘦硬、谲诡、冷涩、凄艳,时空交错,穷极变化,在诗坛上独成一体,被后人称为“昌谷体” 。 李贺的诗集名为李长吉歌诗 ,是他自己亲手编定,然后交给友人的。年代比他稍晚的杜牧是最早为他的诗歌作序的人,在其李长吉歌诗叙中详细地描述了他从李贺友人手中看到李贺诗集的经过,和诗集的具体编次情况。在这篇重要的序文中,杜牧还对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成就作了精辟的概括总结。杜牧将李贺的诗歌与楚辞相比,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也点出了李贺诗歌的弱点,就是

9、过于追求怪异,过于走偏锋,于条理上不是很清楚,给解读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损害了诗歌的艺术水准。杜牧这段序文对李贺的评论基本上是中肯的,影响也非常大。后世对于李贺的评价,基本上不离杜牧所定下的这个基调。宋人将李贺与李白相比,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这在后来也成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说法。所以李贺又有个外号叫“诗鬼” 。他的诗歌创作,对当时和后来的诗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节 李长吉歌诗的版本和评注情况 由于李贺独特的诗风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他的诗歌一直为后世所看重,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集也保存得很好。但是,版本也很多,互相之间也就存在一些歧异。 杜牧所见到的四卷本李长吉歌诗 ,是李贺亲手编定的

10、原稿本,一直流传了下来。 新唐书艺文志 、郑樵通志艺文略都著录了这个集子。在宋代,就出现了很多版本。在这些版本中,鲍钦止本是最流行的,后来的很多注本都是以它为底本。 由于李贺的诗歌艺术水平高,又玄奥难懂,所以为他的诗歌作过注的人非常多,今天可以看见的注评本有十几种。最早注李贺诗的是宋代的吴正子,有笺注李长吉歌诗 。宋末元初刘辰翁有评点李长吉歌诗评本。明代徐渭、董懋策都著有昌谷诗注 ,合刊为唐李长吉诗集 。 在古代的注本中,比较重要的是姚文燮昌谷集注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和陈本礼协律钩玄 。其中前三种,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经把它们合编在一起,排印出版,题名为三家

11、评注李长吉歌诗 。1998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重印出版。1977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也曾经以李贺诗歌集注为名重印出版过。我们要重点介绍的,就是这本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 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三家评注的版本情况: 王琦,字琢崖,号载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其主要著作是享有盛名的王注李太白全集 。他的李长吉歌诗汇解 ,是另一部名著,乾隆二十五年(1760)宝笏楼刻印出版、后来又有四部备要本。这部著作收录了李贺歌诗正集四卷,外集一卷,另外还汇集了从杜牧以来的各家序跋、评语、传论的首卷,还从乐府涛集里采录出了两首李贺的逸诗,作为补遗。 姚文燮(1629-1689)字经

12、三,号羹湖,安徽桐城人,顺治十六年 (1659)进士。其昌谷集注有清顺治间苏州刻本和康熙中建阳刻本。 方扶南的李长吉诗集批注在清代并未刊行,原本只有稿本,后来被陈本礼得到,在其协律钩玄中引用了几十条。1958 年 5 月,徐声越将李长吉诗集批注从一个过录本上抄录下来并加以整理,使之得以成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中的一种。 第三节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的成就 在三家之中,应该是姚文燮年代最早,但是却以王琦成就最高。所以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把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放在最前面,篇幅也占了大半。 像李贺写的这样难懂的诗歌,典故的注释、文句意思的梳理串讲,都是很重要的。王琦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好。 历来注诗的人,往往有

13、其偏好和专长。有的工于考索典故,用考据学的方法来注诗,而于诗歌艺术则不甚了了,其末流甚至连诗意都难以串讲清楚。而另外又有些人专走评论一途,这种方法从明代起大盛,这一类注家往往于诗意、诗境有独到的领悟,但是往往不能解决读者了解具体词句的基本要求,还容易有空疏之弊。又有索隐钩玄一派,注重探求本事和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如果用得恰当,就能够开辟诗歌研究的新的局面,但是又往往容易陷入穿凿附会。像王琦这样能够兼顾各个方面,又在各方面都做到了很高水平的通才,实在难得。虽然李长吉歌诗汇解中也难免有些错误,但是从整体来说,水平是极高的。说它是李贺诗注中最好的一种,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与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不同,姚

14、文燮昌谷集注的注释方法,是钩玄索隐。姚文燮把李贺完全当成了一个讽喻诗人,认为他的所有诗歌都是为指斥当时的政治而创作。这就和汉代经学家阐发微言大义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用经学方法来注诗,方法是不对的,但是却是有渊源传统的。 虽然姚文燮的自信并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是他的这种治学方法在当时却很有市场,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他的昌谷集注代表了清代索隐钩玄一路的注书方法,所以虽不高明,却很重要,有学术史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他的这种方法也还不是一无是处,对于一些与政治相关的作品,还是很适用的。所以,有的部分的注解,也还是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诗歌的意思的。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内容很驳杂。包括注释、评论

15、、校勘等方面,都是以简短的条目形式出现的,不是很有系统性。在整个著作中,评论占了主要部分。这些批语,对于帮助读者理解诗意还是有好处的,也常常能够抓住一些诗歌艺术上的特色。 大凡诗歌赏析评论一类的著作,最重要的是要有高超的鉴赏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妙赏” 。方扶南对李贺诗歌的有些地方还是有心得的,也颇可点拨初读者,但是从整体水准上来说,还是比较平庸的,终究还够不上“妙赏”二字。也正因为此,他的李长吉诗集批注和姚文燮昌谷集注实际上是作为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的附录而被编选进同一本书,供读者参考的。这在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的“出版说明”中已有明言。读者读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最重要的还是要精读王琦的李长吉歌诗汇解 。 第二十一章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第一节 李商隐和他的诗歌创作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约 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岁就死了父亲,自幼孤贫。他青年的时候古文写作就已经崭露头角,十七岁那年,他拿着自己写的文章谒见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得到他的赏识。令狐楚是当时的骈文大家,便把自己的骈文章奏的写作技巧传授给李商隐,并任命他为幕府巡官。令狐楚死后,其子令狐绚继续不遗余力地奖掖李商隐,并帮助他考上了进士,时年二十五岁。然后,李商隐进入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