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教学特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30622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教学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教学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教学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教学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教学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教学特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教学特点刘瞻予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由于书院的私立性质,中国古代书院教育体现着独立的精神,这种独立包括独立组织、独立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组织方面,中国古代书院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完全如此),官方对其的干预相对较少。教学方面,学生“进德广业”是书院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和学生都不大受科举的影响。老师可以自由讲学,学生可以自由读书、学习、思考、辩论。学术研究方面,由于书院是从古代的“精舍”、“精庐”、“学馆”发展来的,本是私人读书治学的场所,以后,一直保留了这个传统。书院里坐堂讲学、研修的学人一般都不是急功近利的人,他们奉行达则兼

2、济天下,隐则独善其身的原则,在一个依山傍水,风景幽静的环境里,专心教学培育人才、治学提高修养。况且,历代书院出任山长的人几乎都是学坛巨子,学有专长,不少人在学术上自成流派。他们在书院里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学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这样就把教学和学术研究结合了起来。比如,被理学家奉为圭臬的朱子语类,就是朱熹的讲学语录。它影响了我国思想一千余年。反观现在我们的教学与研究,很多人的教与研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学生难以学到高深的学问,老师难以做出高深的学问。我们的中等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本科教育围绕考研指挥棒,教材是全国通用的教材,学术是路人尽知的知识,思想像营养不良贫血病人的脸色一样苍白。在这

3、里,我不禁要问一句,我们大学的独立精神哪里去了?书院的兴盛与衰落过程,与我国一千多年的灿烂辉煌文化相联系,仅仅是因为我们官办,人家私立吗?同是教学治学的大学,套用范伟的话说,“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学术辩论。朱熹创立了讲会制度,即学术辩论制度。不同学派的学者可以往来讲学,进行学术交流,使不同的思想出现在同一书院的讲坛上,体现了求是的精神。而且,求是精神历来是书院所秉持、所追求的精神品格。什么是求是的精神?胡适先生的解释是“只认真理,不肯调和”。宋明理学分作不同的学派。比如,在象山书院主持教学的心学大师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心即理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学派;在白鹿洞书院主持教学的理学大师朱熹主

4、张“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学派,两人对一些问题长期争执不下。但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主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孔子义利观时,恰逢陆九渊率众弟子前来,于是就请陆九渊同讲,并举行了隆重的讲学仪式,随后,又把陆九渊的讲义刻在石头上,彰显学术辩论的意义,体现了求是的精神。从此,并形成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一个传统。实际上,这种书院讲会是从佛教集会而来,有宗旨,有规约,有规定的日期和隆重的仪式。这种讲会制度,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学人集会的现状怎么样呢?学术会议唱歌、跳舞、喝酒、吃饭、游山玩水,拉关系、上项目、发文章;同事聚会唱歌、跳舞、喝酒、吃饭、

5、讲荤段子、互相进行人身攻击;研究生教育导师办公司、办培训班、打官司,学生给导师打工、充当廉价劳动力、混日子;如此这样,何来学术研究?何来学术辩论?何来学术的繁荣与发展?求是的前提是怀疑。中国古代书院的师生之间以道相交,切磋学问,质疑问难,他们的怀疑是不唯书,不唯圣贤,唯是是从的精神。这种怀疑的精神的本质就是独立思考。有一则笑话。小北极熊问自己的爷爷:“爷爷,我是北极熊吗?”爷爷慈祥地回答说:“你是北极熊啊。”。小北极熊又问自己的妈妈:“妈妈,我是北极熊吗?”妈妈笑笑说:“你和我吃得一样,是北极熊啊。”小北极熊又问自己的爸爸:“爸爸,我是北极熊吗?”爸爸回答说:“你和我长得一样,是北极熊啊。可是

6、,孩子,你为什么总问这个问题啊?”小北极熊回答说:“我冷。”小北极熊都知道怀疑,面对目前大学教育的现状,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呢?面对读书和做学问,我们的老师呢?面对教学和考试,我们的学生呢?抗战时期,著名学者竺可桢主政浙江大学时,曾说:“大学就是求是之地。”近代,毛泽东在长沙求学,他本人非常推崇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这条院训,由于他的推广,到现在,“实事求是”还对我们产生影响。为了维护毛主席,为了维护“求是”精神;为了维护大学尊严;对目前的教学,我表示怀疑;对目前的学术研究,我表示怀疑;对目前高校的发展,我表示很怀疑。开放教学。书院讲学,学生可自由听讲,不受地域的限制;学生可不受学派的限制,书院允

7、许学生中途易师。这些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自由的精神和兼容的精神。胡适曾深情地回忆说:“那时北大中国哲学系的学生都感觉一个新的留学生叫做胡适之的,居然大胆地想纹断中国的哲学史;因为原来讲哲学史的先生们,讲了两年才讲到商朝,而胡适之一来就把商朝以前的割断,从西周晚年东周说起。这一班学生们都说这是思想造反;这样的人怎么配来讲授呢?那时候,孟真在学校中已经是一个力量。那些学生们就请他去听听我的课,看看是不是应该赶走。他听了几天以后,就告诉同学们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我这个二十几岁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教书,面对着一般思想成熟的学生,没有引起风波;过了十几年以后,才晓得是孟真暗地里做了我的保护人。”那时的北大,蔡元培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样的事,现在还会发生吗?我们的学生升入大学,不喜欢本专业,能转系换专业吗?不喜欢某个老师的课,可以换老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上讲了宋代的几大书院以及中国古代书院的教学特点。教研结合,体现了书院教育的独立精神;学术辩论,体现了书院教育的求是精神和怀疑精神;开放教学,体现了书院教育的兼容精神。基于以上所讲,特重申两点:一是了解古代和学习古代,是为了学以致用,寻求对今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二是学习具体的知识并不重要,学会思考最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