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孩子们的“神秘大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283029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给孩子们的“神秘大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送给孩子们的“神秘大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送给孩子们的“神秘大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送给孩子们的“神秘大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送给孩子们的“神秘大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给孩子们的“神秘大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给孩子们的“神秘大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送给孩子们的送给孩子们的“神秘大礼神秘大礼”【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又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表达出来。【关键词】作文教学 想象 观察 思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语文园地一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 ”在口语交际中,我和同学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有

2、许多值得回忆的事。他们的作文选材各异,有的写游戏娱乐活动,有的写个人爱好,还有的写家务劳动然而让我头疼的是同学们的作文普遍空洞无味。学生的生活原本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之所以总是感到没什么可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生活,没有看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和人物,而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认识、观察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值得一写的事物、人物,他们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结果都与他们擦肩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就是造成学生的作文往往空洞无味的真正原因。课标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

3、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既是练笔,又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表达出来。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写出充满真情的作文呢?我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尝试。星期一,难得的两节语文连堂,重新写习作一!我立刻拿起身边的旧报纸,哗哗地卷成一层层的报纸团,然后,又拽了一个黑色的垃圾袋套在报纸团的外面。拎着报纸团走到教室的前门口,我将它往地上一扔,走进教室。“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礼物。要是谁猜中了,我就将礼物送给他,要是大家都没猜中,那老师就只好将礼物带回家了!”我故弄玄虚。话音未落,就见班上的孩子们一个个两眼放光。“注意看,我要把礼物搬

4、进来了。 ”随着我的身影,孩子们一个个屏息凝视,注意力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我的一番话有效地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这时的学生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观察兴趣后,学生们才可能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我走到门口,假装吃力地抱起那黑色的塑料袋,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小心翼翼将它放在讲台上。 “谁来说,你看到了什么?”“一个黑色塑料袋。 ” “嗯,形状呢?” “一个圆鼓鼓的黑色塑料袋。” “注意刚才老师的动作。 ”我边说,边空手演示着刚才的动作。“老师走出教室,抱着一个圆鼓鼓的黑色塑料袋走进来,将它放在讲台上。 ”我将“走、抱

5、、放”很快板在黑板上。 “观察仔细,动作描写准确。谁能把他说的句子再生动些。注意看!”我夸张地将动作又演示了一遍。这一次,我突出了“吃力” 。很快,学生们就在句子中加上了“费力、沉重、气喘吁吁”等词语。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我的一次次空手演示,仿佛电影镜头的回放,有效地使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了主次,抓住了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谁还记得老师说的?”我告诉学生们,用“”当录音机,将老师的话录在“”内。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

6、是课标中三、四年级习作的一项阶段目标。学会用“”描写人物语言,是我本次作文的一大训练点。后续的活动中,我不停地用双手当做双引号,演示指导学生,让他们用“”当录音机直接录下老师、同学的话。一次又一次的引导,终于让孩子们明白了:自己手中的笔,就是一台录音机,要把听到的声音录下来,录在“ ”内。这,就是对人物语言的具体描写。“来,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谁能把刚才短短的一分钟内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前一阶段不停地指导、练说,黑板上板书的提示,使学生们完整、有序的表达水到渠成。“塑料袋里会是什么礼物?” “西瓜!”一个学生脱口而出。“你是怎么想的?” “圆圆的,又很重,肯定是西瓜!” “好,

7、写下来,不加双引号,这就是你的心理活动。别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 让孩子们“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正是课标为三、四年级作文教学设立的目标。“会是什么礼物呢?谁来猜?”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这为他们创造了一次很好的描写语言的机会。听着同伴们的话语,看着我挥动的双手,很多学生“录”下了同伴的发言。接着,我请了三个孩子分别上台掂了掂那只黑塑料袋,继续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人物动作、神态,指导他们准确有序表达,将这三个过程一一写了下来。“会是什么礼物呢?谁再来猜?”猜的过程依然群情踊跃,只是猜完后,不用我再多说,孩子们就轻松搞定。“到底是什么礼物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 ”我将塑料袋和报纸一一打开,并将报纸团送给了猜中的甘泽鑫同学。此时,我已无言,而孩子们却有很多话要说:“好了,谁来给文章加个题目。 ” 神秘大礼 、 老师的恶做剧 、有趣的一节课 、 猜礼物合适的题目,一个个。“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作文是生活、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孩子们都记住了老师送给甘泽鑫的“神秘大礼”那个折腾了他们两节课的报纸团。他们也收到了老师送给他们每个人的“神秘大礼”有生活,善观察,会表达,就能写出好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