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九中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260298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昌九中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都昌九中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都昌九中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都昌九中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都昌九中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都昌九中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昌九中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1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第第 1 1 页页 共共 6 6 页页20112011 年都昌九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年都昌九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第卷卷(选择题 36 分) 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颓圮 p 淬 cu 砺 蓊 wng 郁 卒 c 起不意,尽失其度 B蕈 xn 菌 溘 k 死 拊 f 掌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shang C愀 qi 怆 仆 p 道 肄 y 业 苌 chng 虹化碧,望帝啼鹃

2、 D廊庑 w 宵柝 du 湮 yn 没 胜地不常,盛筵 yn 难再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欠收 挖墙脚 沉湎 繁文缛节 B福祉 烂摊子 攀缘 手屈一指 C必竟 流水帐 蔓延 曲突徙薪 D采撷 摄像机 缉私 集腋成裘 3下列各句使用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 A临近年关,各种展销会纷纷登场,面对林林总总的商品,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B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在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关于打黑的问题时表示,重庆坚 决打击黑恶势力,见黑就打,露头也打,打击黑社会必然“拔出萝卜带出泥”。 C对美国来说,黑海石油储量多寡并不重要,该地区特殊的战略地位才是当务之急。 D既有许多值

3、钱的东西,任人作践了,也似乎暴殄天物。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12 月 28 日,24 集电视连续剧血色玫瑰 2在鹰潭市举行了开机仪式。该剧以敌后抗日 战场为背景,描写了一支由 6 名巾帼英雄组成的女子别动队在共产党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 近年来崭露头角的鹰潭籍青年演员朱婷,将作为主要演员回到家乡参加拍摄。 B岁寒冬深,北京零下十度,寒风凛冽。胡锦涛总书记走入寻常百姓家,问民生,察疾苦, 询物价,讲保障其言也感人,情也暖人,民众精神为之一振,也为各级官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C目前,南水北调已进入施工和移民的高峰期,也是实现如期通水的关键期。截止目前,国 务院南水北调办累计

4、下达南水北调工程投资 1101 亿元。 D如今,GPS 在我们生活中已然不可或缺飞机、汽车、船舶用它来导航;公安、金融、 消防部门用它来监控、报警;而不少路痴朋友们驾车出行,也往往得有它来壮胆伴行 5下面一段话的正确顺序应是 : ( ) 做善事的最高境界像水一样,有利于万物的生存、生长、发育,而不善于表现,不争功邀宠。 不论大善或小善都应默默无闻,而不是沽名钓誉的伪善,这才是人的善良本质。 善举无处不 在,哪怕是给人一个微笑,拾起路上的一块香蕉皮,给饥渴者一口水喝都是善行。善良是埋 藏于人的骨子里,心灵深处,贯穿于一生的行为和实践。 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 万物而不争。” A B C D

5、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近代“北京文化” 旧城区北京居民的文化是所谓近代“北京文化”的基体和母体,可以说它是延续着清末、民国 的北京文化独立发展的。而同时期新区的市民文化却持续地受到它的影响。 以旧城北京居民的文化性质而言,我认为,近代北京文化的主体是北京城里的中等阶层居民,用现代社会科学的语言来说,即中产阶级市民。但“中产”的“产”字太注重财产的意义,缺少文 化的意义。也就是说,近代北京文化的主体其实既不是所谓的京城达官贵人,虽然广义的北京文化 包括宫廷文化部分,但宫廷文化自成一体。清朝达官贵人与贵族在京居住的不少,但他们的后人在 民国后大都流落了

6、。北京文化的主体也不是城市贫民,城市贫民是北京城市边缘化的生活群体,他 们的职业多是小摊贩、小店铺伙计,以及送煤、拉洋车、蹬三轮一类苦力劳动者。他们的居住条件 较差。一般所说的天桥文化多与这个群体有关。有人把老北京文化说成是一种“贫民文化” ,这是 对北京生活与文化的完全不理解,其实城市贫民的语言和生活形态只是北京文化中代表下层人群的 一种亚文化。真正代表老北京文化的是城市的中等或中产阶级,当然这个阶级中还包含不同的差别。 因此这个概念虽然没有一个确定的所指,但大致有一个边界,即家道小康,有一定文化,看重教育, 生活稳定,居住或拥有独立的四合院的家庭。这类家庭在北京各区分布不完全一样,如东城、

7、西城, 每个胡同中这类家庭约占 50以上。这样的家庭在胡同生活中,还是受到一定的尊重的。汪曾祺 曾著文胡同文化 ,其中提到几点,认为北京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爱看热闹,少管闲事,易 于满足,生活要求不高。这些说法有一些观察为根据,但不够完整。他认为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 更不准确,因为胡同就是小街,与其它任何城市的小街功能没有什么区别。 胡同的文化都体现在四合院,四合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具有自足性,但其建筑与自然的交 流更多。北京的民俗文化也常常被人提起,如庙会、小吃,但这些风土风情都不涉及人的价值观和 生活态度。而文化的主体是人,人的交往面貌、行为方式、生活态度、文化取向,才是城市文化的

8、人文要件。在我看来,北京人的传统文化大体可归纳为:客气好礼、乐天知命、悠然自得、宽容和 气、舒缓幽默。而独院独户的四合院正是这种生活态度的存在方式和条件。总之,温良恭俭让是北 京人的态度和德行,知书达理是北京人推崇的人格,听戏听相声是北京人的娱乐。北京人不迷信, 对宗教的态度较淡,自然理性是他们的信仰。北京人的性格带有相当的古典性,较缺少斗争性格。 北京人离中央政府很近,对政治变动的大世面从不陌生,又看惯了北京的城市格局宏大,看惯了各 地官商来往频繁,北京人也就具备一种包容开放、大方大气。北京中等阶层的生活态度与面貌,代 表了北京文化的主流,也对更低阶层的人民有所影响。 (节选自 2010 年

9、 9 月读书中的北京现代城市文化的传统与变迁 ) 6、下列关于近代北京文化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延续着清末、民国的北京文化独立发展而成。 B、它脱胎于持续影响同时期新区的市民文化的旧城区北京居民的文化。 C、它的主体是北京城里家道小康、有一定文化、看重教育、生活稳定、居住或拥有独立的四合院 的中等阶层居民。 D、它包括北京城里的中产阶级市民文化、清朝达官贵人与贵族的宫廷文化、下层人群的亚文化等。7、作者认为“近代北京文化的主体是北京城里的中等阶层居民” ,最有力的论据是( ) A、宫廷文化的主体清朝达官贵人与贵族的后人在民国后大都流落了。 B、贫民文化的主体城市贫民的语言和生活形

10、态只是北京文化中代表下层人群的一种亚文化。 C、城市的中等或中产阶级家道小康,有一定文化,看重教育,生活稳定,居住或拥有独立的四合 院,在胡同生活中受到一定的尊重。 D、北京中等阶层的生活态度与面貌,代表了北京文化的主流,也对更低阶层的人民有所影响。 8、下列说法不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四合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具有自足性,和北京人“乐天知命、悠然自得”等性格相映照; 而其建筑与自然的交流更多,又呼应“胡同就是小街,与其它任何城市的小街功能没有什么区别” 。B、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内容,而民俗文化不属于北京文化。 C、北京人都温良恭俭让、知书达理、包容开放、大方大气,喜欢听戏听相声

11、,不喜欢斗争。 D、概括一个城市的文化要抓主流文化,而找主流文化又要分析主要居民的交往面貌、行为方式、20112011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第第 2 2 页页 共共 6 6 页页生活态度、文化取向。 三、文言文阅读(9 分) 阅读聊斋志异中的偷桃一文,回答 912 题 童时赴郡试,值春节。旧例,先一日,各行商贾,彩楼鼓吹赴藩司,名曰“演春” 。余从友人 戏瞩。是日游人如堵。堂上四官,皆赤衣,东西相向坐。时方稚,亦不解其何官。但闻人语哜嘈, 鼓吹聒耳。忽有一人,率披发童,荷担而上,似有所白;万声汹动,亦不闻为何语。但视堂上作笑 声。即有青衣人大声命作剧。其人应命方兴,

12、问:“作何剧?”堂上相顾数语。吏下宣问所长。答 言:“能颠倒生物。 ”吏以白官。少顷复下,命取桃子。术人声诺,解衣覆笥上,故作怨状,曰: “官长殊不了了!坚冰未解,安所得桃?不取,又恐为南面者所怒。奈何!”其子曰:“父已诺之, 又焉辞?”术人惆怅良久,乃云:“我筹之烂熟:春初雪积,人间何处可觅?惟王母园中,四时常 不凋卸,或有之。必窃之天上,乃可。 ”子曰:“嘻!天可阶而升乎?”曰:“有术在。 ”乃启笥, 出绳一团,约数十丈,理其端,望空中掷去;绳即悬立空际,若有物以挂之。未几,愈掷愈高,渺 入云中,手中绳亦尽。乃呼子曰:“儿来!余老惫,体重拙,不能行,得汝一往。 ”遂以绳授子, 曰:“持此可

13、登。 ”子受绳,有难色,怨曰:“阿翁亦大愦愦!如此一线之绳,欲我附之以登万仞 之高天,倘中道断绝,骸骨何存矣!”父又强呜拍之,曰:“我已失口,悔无及,烦儿一行,儿勿 苦,倘窃得来,必有百金赏,当为儿娶一美妇。 ”子乃持索,盘旋而上,手移足随,如蛛趁丝,渐 入云霄,不可复见。久之,坠一桃,如碗大。术人喜,持献公堂。堂上传示良久,亦不知其真伪。 忽而绳落地上,术人惊曰:“殆矣!上有人断吾绳,儿将焉托!”移时一物堕,视之,其子首也。 捧而泣曰:“是必偷桃为监者所觉。吾儿休矣!”又移时,一足落;无何,肢体纷堕,无复存者。 术人大悲,一一拾置笥中而合之,曰:“老夫止此儿,日从我南北游。今承严命,不意罹此

14、奇惨! 当负去瘗之。 ”乃升堂而跪,曰:“为桃故,杀吾子矣!如怜小人而助之葬,当结草以图报耳。 ”坐 官骇诧,各有赐金。术人受而缠诸腰,乃扣笥而呼曰:“八八儿,不出谢赏,将何待?”忽一蓬头 僮首抵笥盖而出,望北稽首,则其子也。以其术奇,故至今犹记之。后闻白莲教能为此术,意此其 苗裔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担而上,似有所白 。 白:陈述,禀告。B其人应命方兴。 兴:高兴。C殆矣!上有人断吾绳,儿将焉托!殆:危险。D乃升堂而跪 升:登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吏以白官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B.天可阶而升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为桃故,杀吾子矣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久之,坠一桃 顷之,烟炎张天 11下列能表现“术奇”的一项是: ( ) 能颠倒生物。 久之,坠一桃,如碗大。 殆矣!上有人断吾绳,儿将焉托! 移时一物堕,视之,其子首也。 是必偷桃为监者所觉。吾儿休矣! 忽一蓬头僮首抵笥盖而出,望北稽首,则其子也。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