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共同犯罪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249021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共同犯罪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共同犯罪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共同犯罪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共同犯罪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共同犯罪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共同犯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共同犯罪(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作业论文、作业) )评审表评审表题 目:论共同犯罪论共同犯罪姓 名 陈福君 教 育 层 次 开放本科 学 号 分 校 东港电大 专 业 法 学 教 学 点 直属班 指 导 教 师 孙泽军 日 期 2016 年 10 月 29 日 2学员 姓名陈福君性 别男年 龄25工作单位东港市人民法院论 文 题 目 论共同犯罪论共同犯罪论 文 内 容 提 要一、共同犯罪概述 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个疑难而复杂的问题,研究犯罪的共同形态对刑事审 判具有重要意义。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取决于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规定,我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明确规

2、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共同犯罪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共同犯罪是刑罚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疑难而复杂的问题,研究犯罪的共同形态对刑事审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共同犯罪问题不仅具有实践意义,在刑法理论上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刑法第 25 条对共同犯罪的概念做了科学定义;“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并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和刑事处罚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三三、论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 三、共同犯罪量刑中应注意的问题共同犯罪是一种特殊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其特殊性首先体现在犯罪的共同性, 这是共同犯罪区别与单个人的犯罪的主要特点,各个犯罪人在犯罪中分工协作,相互配 合,其中某个人的行为往往

3、并不构成犯罪,数人的共同行为才是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 成的行为。3目目 录录一、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二、论文正文 (一)共同犯罪的概述 1.共同犯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2.共同犯罪的分类 (二)共同犯罪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共同犯罪量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参考文献目录4论共同犯罪论共同犯罪写作提纲写作提纲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摘要摘要 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个疑难而复杂的问题,研究犯罪的共同形态对刑事审判具有重要意义。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取决于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规定,我 国刑法的共同犯罪理论以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认为共同犯罪是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 犯罪行为的统一。关键词关键词:

4、共同犯罪;构成要件;分类;认定;量刑。一、共同犯罪的概述(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个疑难而复杂的问题,研究犯罪的共同形态对刑 事审判具有重要意义。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取决于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规定,我国 刑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从该条的规定,我 们可以看出,我国刑法的共同犯罪理论以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认为共同犯罪是共同的犯 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的统一。大部分学者认为,只有在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之间才能构成共同犯罪。所谓共同必须是:1、各共犯人都明知共 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5、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2、各共犯人 主观上彼此沟通、互相联络,都认识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实施犯罪,而是和他人一起共 同实施犯罪。但是同时我国刑法也规定了几种不能构成共同犯罪的形式:1、二人以上共 同过失犯罪,不成立共犯;2、同时犯不成立共犯;3、间接正犯不成立共犯;4、故意犯 与过失犯的某些行为彼此联络或联系,不成立共犯;5、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 6、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7、事先无通谋的窝藏、包庇行为,不 构成共同犯罪;8、所谓“片面共犯”不是真正的共犯;9、法人犯罪不是共同犯罪,法 人犯罪是法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实施的犯罪,因此它不是共同犯罪,法人内部直接参与

6、犯罪实施的人也不成立共同犯罪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共同犯罪的关系,而是作为法人有 机整体内部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简单说就是法人实施犯罪时的内部结 构。如果是法人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两种情况:1、两个或两个以上法;2、一个或一 个以上法人与一个或一个以上自然人共同故意犯罪。(二)共同犯罪的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第 25 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作为共同犯罪的特 殊表现形式,网络共同犯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其一,在广义上,网络共同犯罪是 指数个行为人共同实施的危害网络秩序所构成的犯罪行为。如前所述,笔者认为,网络5犯罪包括针对网络系统安全、网络数据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所实施

7、的犯罪行为。因此,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上述犯罪行为的,均属于网络共同犯罪,而无论共同犯罪发生的场合。 其二,在狭义上,网络共同犯罪当是通过网络而实施的针对网络系统及网络数据的共同 犯罪行为。笔者认为,网络共同犯罪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两个原因:(1)作为一种新型 的通信工具,网络为传统的犯意联络建立了新的方式;(2)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网络中 蕴涵了各种数据资产,提供了与传统共同犯罪不同的犯罪场所和犯罪对象,因而,其共 同犯罪客观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网络共同犯罪所引起的刑法学问题也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如何对待通过网络达成的共同犯罪故意问题。首先,犯罪主体 的状况难以确定。在网络危

8、害行为中,其中相当一部分由不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 有的也仅仅到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因此,在行为人不明知对方是限制刑事能力责任人 或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情形下,与其共同实施网络侵害行为,行为人构成成立间接正犯, 还是成立共同犯罪,不无疑问。其次,网络上用户的隐匿性使一些身份犯的犯罪状况也 难以确定,而在共同犯罪中则要求各个行为人的身份必须特定化。如何认定其特定之含 义将影响共同犯罪成立与否与刑罚轻重。再者,网络使犯罪故意之意思联络变得更为复 杂。有时行为人并非有意相约,而是偶尔于网络中相遇,便一起攻击某一个计算机网络 系统,至于其攻击动机如何,攻击情况是否顺利,攻击结果怎样,甚至其攻击了什么,

9、 行为人可能并不完全清楚。其二,如何对待通过网络实施的共同犯罪行为问题。一方面, 因网络行为所特有的技术性因素,如何认定共同犯罪行为具有相当的难度。二、共同犯罪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共同犯罪是刑罚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疑难而复杂的问题,研究犯罪的共同形态对刑事审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共同犯罪问题不仅具有实践意义,在刑法理论上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刑法第 25 条对共同犯罪的概念做了科学定义;“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并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和刑事处罚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形态,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社会危害性远超过数个单独犯罪的简单相加,且共同犯罪人的责任问题也相

10、对复杂,它不是多个单独犯罪的简单相加,因此,共同犯罪犯罪事实的复杂性不仅表现为多人共犯一罪,而且更为充分地表现为各个共同犯罪人在整个共同犯罪活动中的作用不同。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共同犯罪的犯罪事实中缺一不可,它们直接影响着同犯罪案件的定罪与量刑。 共同犯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形态,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社会危害性远远超过数个单独犯罪人犯罪行为的简单相加,且共同犯罪人的责任问题也相对复杂。共同犯罪的复杂性不仅表现为多人共犯一罪,更表现为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活动中的作用和犯罪完成状态的不同,而这直接影响着共同犯罪案件中的定罪和量刑。因而,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个疑难而复杂的问题,研究犯

11、罪的共同形态,特别是研究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对刑事审判具有重要意义。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和身份问题(一)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定义6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用明确的词语科学地概括出了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由此可见,我国刑法给共同犯罪下的定义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实质特征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二人以上、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行为,是构成共同犯罪必不可少的三个必要条件。由上诉可知,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在共同犯罪故意的支配下,共同实施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危害行为。在共同犯罪中,既可能有

12、多个行为人只有一部分实施具体的犯罪实行行为,也可能是都实施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共同犯罪中独自一人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的情行为单独实行行为;由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实行行为情况,为共同实行行为;当共同犯罪行为表现为共同实行行为的情形下,每一行为人都在客观上实施了部分实行行为。如在共同盗窃犯罪,可能有人踩点、有人望风、有人实施具体的盗窃行为,在客观上都是共同作为的形式。单纯地看,如果每一行为人只实施了一部分实行行为时,就应当只承担一部分责任,但在共同正犯的场合,由于各行为人相互利用、补充了其他人的行为,每一实行行为人对于犯罪的实施都是与其他实行行为人相互联系与配合中进行的,如果可以认为共同实行行为中多个

13、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分工的话,那么这个分工可能是为了实施该犯罪所必须的(比如在必要的共同犯罪的情形下),也可能是为了确保犯罪的目的实现或者减少可能的不利后果,由此形成的行为共同体导致了某一犯罪构成的实现,因此某一行为人都要对整个行为计划的执行承担责任,都要对该共同行为的形成的危害结果或非法状态承担完全的责任。例如,甲与仓库值班员乙共谋盗取仓库物资。二人商定在乙值班时乙假装睡觉,甲实施盗窃。就此例而言,尽管单纯地看仓库物资被盗的结果是由甲一手造成的,但是由于二人是在共同的盗窃故意支配下,相互间基于此种主观上形成的意思共同体,客观上实施了共同实行行为,因而每一行为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所以甲盗窃的

14、作为行为与乙不履行值班职责的不作为行为构成了共同犯罪,都应当负相应刑事责任。(二)共同犯罪的身份问题正如日本学者团藤重光所说:“刑法中的身份是指一切关于一定犯罪行为的犯人的关系的特殊地位或状态。”考虑共同犯罪中的共犯的量刑,必定不能忽视其身份问题。在我国刑法规定中,共犯人的刑事责任大小依照主犯、从犯、胁从犯的体系来解决。刑法理论界基于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认为共犯系犯罪共同的观念是理所当然的。我国刑法第 25 条直接将共同犯罪限定于故意犯罪范围。共犯理论与立法的规定具有高度一致性。这种高度一致性表现在:对于共犯之本质的认识,采用犯罪共同说的立场,7认为共犯之成立,不仅要求各成员有合力指向同一犯罪

15、结果的行为,而且其行为都有犯罪构成的该当性。在构成共犯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主犯包括两种人,一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刑法理论上称为组织犯。他们发起成立犯罪集团,策划发展集团成员,主持制定犯罪计划,指挥集团成员实施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在犯罪集团中或者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称为首要分子,因此,组织犯是首要分子的一种;二是在犯罪集团中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这种主犯主要是共同犯罪中的实行犯,他们在共同犯罪中虽非组织、领导者或策划、指挥者,但在犯罪活动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在一个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两个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