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4248646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精心整理祝你阅读快乐!欢迎您阅读下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一、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了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前提。没有社会主义的胜利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 没有民主,同样也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第一,社会 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和继承者,民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成果之 一,抛开民主阶级性的一面,社会主义在继承资本主义积极成果时,不应该 舍弃任何有价值的成分,这是人类进步的客观要求。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 中公开打出了民主的旗帜。在革命胜利后,它废除专制独裁统治,确立了民 主共和政

2、体,并在 19 世纪中叶以后逐步推行普选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 人民的民主要求,并相应地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促进了 社会发展。在资本主义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民主机制不断完善,民主观念 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民主所创造的民主共和制度以及一系列可操作的政治规 范已被证明是有效的社会管理方法。对于资产阶级民主的积极方面,马克思 主义历来都是持肯定态度的。社会主义既然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 它便不仅应当是民主的,而且理应当较之资本主义制度更民主。作为资本主 义的否定形态,社会主义不仅应当站在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起来的高度发达的 生产力之上,而且也应当站在资产阶级所创造出来的民主制度之上,

3、并且把 它推向更高的阶段。第二,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民 主政治是当代世界的潮流,也是当代世界政治的通则,任何国家都不能够逆 历史潮流而动,也不可能置世界的通则于不顾,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也不例外。 在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共存的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竞争不仅是实力竞争,而且也是制度较量。在当今时代,制度的民主化程 度是制度优胜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 容。第三,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自己的政权,是最广大 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权,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求福祉的政权,这就 要求这个政权必须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有最广泛的参

4、与权、管理权。唯有实 行民主,并且是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才能够实现政权所追求的目标。 第四,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要完成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事业, 仅靠少数人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只有人民群众广泛自觉地参与到这一事业中 来,社会主义的事业才有希望。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最可靠的保证。第五,民主政治是防止社 会主义政权蜕变的最有效途径。不受监督与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走向腐败,这 是政治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政权是人民的政权,而人民的政权一旦 与人民疏离甚至背弃人民的利益,就会走向反面。它也理所当然地会为人民 所抛弃。为了防止社会主义政权发生蜕

5、变,就需要让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 利来监督它。第六,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没有民主也就没有社会 主义的现代化。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就包括着民主化的内容。精品范文,精心整理祝你阅读快乐!欢迎您阅读下载!另一方面,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这是指,只有依靠 民主,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依靠民主,才能保证党和 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只有依靠民主,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列宁曾经说过,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 方面的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做 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

6、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 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 ” 1实践 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在完成第一个任务方面做得都比较好,但要完成第二个 任务却远比完成第一个任务要艰辛得多、复杂得多。 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一,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吸收广大劳动者群众直接参与 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大大扩展了民主的范围和基础。正如卡达尔在答美国 时代周刊记者问时所说:匈牙利人民“享受着匈牙利有史以来无可比拟 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泛的权利、自由和民 主。 ” 2在社会主义民主之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虽然经过了一次又一次 的改

7、革,但是民主的范围仍然相当狭窄。以英国为例,它是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先后经过 1832、1867、1884、1918、1928、1948 等多次选举法改革,公民选举权才由最初具有寡头性质的选举制度逐渐演化 为对选举资格限制比较少的普选制。而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普选权在英国直 到 20 世纪 70 年代才最终确立起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选举权范围的扩大经 历了大致相同的轨迹,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国家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罢 了。除却这一漫长的演进过程不谈,即使在完全确立了普选权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下,选举资格的限制也总是把许多无财产的劳动者拒之门外。再退一 步说,即便财产资格不再成为

8、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限制,即便理论上每个人 都有竞选的权利,但在实际选举过程中,在一个被称为“金钱是政治活动的 乳母”的社会里,没有足够强大的支柱,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社会主义民 主在建立伊始,除了出于稳定政权的需要而剥夺了少数剥削阶级分子的政治 权利外,就已废除对选举资格的种种限制,从而把民主权利扩大到了社会最 大多数的劳动者阶级。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1936 年苏联宪法即规定了普 遍、平等、直接的选举原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有类似规定。社会主义 国家在民主制度建立不久或建立之初即确立了没有资格限制的选举权,把民 主权利扩大到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劳动阶级,其广泛程度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普 选制所不可

9、比拟的,从而把选举权这个“历来是欺骗的手段”真正变成了广 大人民群众“解放的手段” 。 3第二,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把民主扩展到广大劳动 群众,促进了长期被压抑的劳动群众政治意识的觉醒,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 政治热情,使他们从社会管理的受众变成社会管理的主动参与者。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民主把民主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精品范文,精心整理祝你阅读快乐!欢迎您阅读下载!个方面,并使之成为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平等 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正确关系的基本原则,把劳动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教 育变成活生生的现

10、实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民主制度的建立、民主 机制的运转、民主原则的贯彻、民主作风的树立、民主精神的培育,所有这 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他们在自己所参与的各个 领域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热情,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各所在国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冲击了长期占居支配地位的资产阶级民主理念,动摇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理论的根基自觉不自觉的精英政治理论,同时也促进了劳动者阶级政治 意识的觉醒。原苏联东欧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权的国家大都是历史上相对 落后的国家,民主传统相对较弱或者没有多少民主传统。按照传统的资产阶 级民主观

11、,落后国家的人民都未曾开化,他们没有能力治理好自己的社会。 然而正是这些被自认为是文明的、充满民主和自由理念的优等民族所瞧不起 的落后国家中最没有教养的阶级和阶层起来夺取了政权,建立起自己管理自 己事务的民主制度。这一方面用事实戳破了下层劳动者群众没有能力管理社 会事务的谎言,另一方面也用事实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并不是命中注 定的被统治者和受压迫者;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够胜任所有的社会管理事务, 但他们确实能够胜任某种社会管理事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的积极成果,它的出现及其初步发展,以放大的形式展示了革命民主、人民 民主的理念和实践形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各国人民自己的创造。在这

12、种 制度下,劳动群众以各种可能的形式直接参与社会组织和政权建设,参与社 会管理工作,破天荒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命运确实能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实践切切实实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即管理并 不神秘,并不必然是某些特殊人物的私有物。尽管实践也同样证明了它并不 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但人民群众通过学习和训练完全有能力管理好一个 国家、一个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人民群众中间涌现出一大批优 秀人才,而这些人先前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通过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组 织形式,每一个村镇,一个城区的人民都进行着自我管理的伟大实验。这种 现象的出现,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对于从来是

13、被压迫者阶级尤其 是专制制度下被压迫的劳动阶级来说,给予无论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算过分 的,因为它促发了这个阶级主体意识的觉醒。社会主义民主是对资产阶级议 会民主制的一种直接的和有力的挑战。这种挑战对于 19 世纪开始普遍确立 起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原则决不是无足轻重的。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立之 前,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至多视无产阶级的呼声为一种思想的异端,视无 产阶级的斗争为一种潜在的威胁,巴黎公社昙花一现的实践也并没有带来足 以摇撼旧制度基础的影响力。而当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等切切实实地矗立在 旧制度面前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便再也无法回避这一挑战了。一方面,作 为一种异己力量的存在,社会主义民主

14、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的威胁精品范文,精心整理祝你阅读快乐!欢迎您阅读下载!和挑战。另一方面,也许更为重要和更为意义深远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实践显示,扩大社会的权力基础是完全可能的,人民完全有能力参与社会 管理,即便是被资产阶级视为最卑贱的下层群众也不例外。这一事实从社会 制度内部,从资产阶级民主的根基上起着瓦解作用。也就是说,资产阶级议 会民主制要存在下去,它必须进行改革,必须给予人民群众更多的权利。如 果说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前,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改革仅仅是对工人阶级 斗争的消极的、不情愿的微小让步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 展则无疑敲响了警钟,它开始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不

15、具有永恒的意义和坚不可 摧的基础。正像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一样,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在 20 世纪 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开始从本阶级的实际利益出发比较理性地看待自己, 开始不断地、 “自觉”地进行各种制度革新和修补来应付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如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及迫于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大的压力,也为了 适应现代条件下从“小政府”向“大政府”的过渡,各国相继进行了扩大公 民权利的变革;如伴随着政党政治的日臻成熟,为保证议会政体在政党政治 下的正常运转而出现的政党活动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又如为缓解政党政治引 发的频繁的政治动荡,文官制度日益完善化,等等。这些都给资产阶级民主 制注入了新内容。社会主义

16、民主毁灭了资产阶级民主的神圣性和不可替代的 神话,不管人们赞成不赞成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赞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 但它毕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不具有唯一 性。一个国家采取哪一种民主制度以及民主运行机制,是由各个国家的具体 历史条件决定的。一个国家的人民有权选择属于它自己的民主政治形式。如 果把社会主义民主放到更长的历史过程中去考察,不难发现,它所展示的原 则和体现的精神,实质上是古老的民主形态在现代条件下的再现,即列宁所 称的“原始民主制的”复活。它与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分歧,就民主的形 式而言,则不过是直接治理与间接治理这一古老矛盾的现代化。撇开对直接 民主表面的、肤浅的甚至是歪曲的解释,就其实质而言,它不过是人民群众 要求参与国家管理的一种呼声。在民主机制上,社会主义民主所展示出来的 主观意向就是要把直接民主的长处和议会民主制的长处结合起来,也就说它 并不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必要由每个人亲自去处理;它只是说,劳动者群众有 能力、有权利管理自己的国家。撇开资产阶级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各自所反 映的阶级内容,仅就它所反映的民主理念和民主原则而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