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活动化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239674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化活动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活化活动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活化活动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活化活动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化活动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化活动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体现学习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 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 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是激发学生的生命 活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方式。学生一旦进入角色体验,便会产生真实的感受,收 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以教育回归生活、回归 社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学有所获。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政治课教学的现状,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抛弃传统的以灌 输、抽象化、规范化为特征的教学理念。树立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要树立以

2、学生 为主体的理念,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 意念,把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其次要树立学生 参与教学的理念,教育应扎根于学生的实践,了解学生的生活,使政治教学贴近学生、贴 近生活;再次应该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人 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发展不仅是知性的,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二、教学情境生活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学 生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 (情景导入),用形象直观

3、的手段实施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学情 境。如果我们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切入口,学生就能迅速 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掌握学习主动权,体验政治学科的魅力。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政 治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 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政治学科产生亲切感。如现 在的青少年的消费观不正确,花钱大手大脚,花父母的钱不心疼。教师对此可以为学生提 供一个正确消费的情境,让学生去商超购物,要求他们选择最合理的方案,完成具体任务, 在消费中遇到不合理的现象时让他们独立解决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

4、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 也能使他们明白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三、教学方式和手段生活化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 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 没有适当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让教学活动生活化,可以让学 生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 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 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中常用的音乐、舞蹈以 及生活片段来体现政治的生活化。例如,可

5、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新闻,让学生更快速地了 解时政,更好地把握政治学习的内涵。教师还可以采用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角色体验,或 者是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样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教师 的教导,容易掌握知识。四、课后实践活动生活化学习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就是实践。所以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倡导 学生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 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生活实践既包括社会调查、公益劳动、 社区服务、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又包括学生模拟的活动,如辩论、模拟练习、举办展 览、设计壁报、调查报告、广告设计以及假

6、设情景练习等,这都是学生认识自我价值,发 现自我潜能,展示自我形象的好机会。尽管后者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生活实践活动,但它们 对调动学生深刻认识事物、提高能力、体验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调查,自己动手收集信息、积累资料,以及直接参与一些以学习为目 的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活动。例如,为避免在教育学生知法、守法中产生空洞的说 教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法庭表演,然后请来一些专业的普法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 进而启迪学生必须要学法、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去制止、惩罚犯罪行为,从而领会 法的尊严,做一个好公民。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储蓄、股票、保险、债券等多种投

7、 资方式之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家的家庭实际,尝试着制定“家庭理财方案” ,并将自己的 理财心得进行整理,做成手抄报,供全班学生探讨,让学生从现在就学会理财,学会保护 自己的权益。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这一时间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 己解决问题。五、教学评价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教学需要生活化的评价标准。旧的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是:从评价目的看, 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与评优的功能,忽视评价的帮助与激励的功能;从评价内容看, 重学科学业成绩评价,轻综合能力评价;强调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 结果

8、的评价,轻视对过程的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改变课程评价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教师应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特别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 素质的发展。既要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反映学生发展的个体差 异,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教师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达成时就要求打破过去“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 的片面评价体系,形成协调统一的开放性评价体系。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所在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

9、中, 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体验生活化的知识,在生活 中运用生活化的知识,真正达到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将思想政治课堂引向生活的教 学目的。所以我们的政治教学实践要关注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正视问题,提升认识,回 归生活,使思想政治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但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和实现的, 因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生活举步维艰、任重道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坐中学” ,而是 “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 。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 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化教学

10、方式被广大教师所 采用。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的以具有探索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 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基本特征,以活动促发展,达到促进 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素质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学形式。将课堂教 学活动化,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也是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能力 的一条很好的途径。课堂教学活动化的思想在其他学科中得到了较好的尝试,而根据常识 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加上又强调“动手做”等特点,进行常 识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天地,从而发挥其更大的教育功能。但与强调在“生活中学习”

11、的观点相区别的是,活动化教学中的活动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 活动,不是漫无目的的自由玩耍,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活动不是目的,促进学生能力、动 机、个性的发展才是活动的目的。同时这种活动也应该是一种系统的活动,教师必须要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必须将每课时、每学期及整个在学期间的活动内容纳入一定的体系, 并使之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有导向作用,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活动教学兴起于 20 世纪初的欧美国家,其中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为代表。活动教 学的思想实质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活动教学主要指在教学 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12、以鼓 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 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是适合德育教育特点的。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识起因于主体对 客体主动的不断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活动,即建构的作用,是活动促成外界道德准则转化 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形成的新课程类型。其目的是,充 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理解、运用、创造等多种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导 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让每

13、个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及具体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拓展和延伸政 治学科知识,培养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发展学生素质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己通过活动并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来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孕育了真切的情感,并用这种情感来巩固和提高已有的道德认识体现了皮亚杰的“活动理论”。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活动是儿童认识发展的关键,离开了儿童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就无法构建知识结构。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指望舞,才能导致认识结构的发展。只有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思品课教学的载体,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张扬、提升,也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思想道

14、德素质才能生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还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情感和认知的统一观。该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情感与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融为一体。思品课教学应当关注活动,重视学生的行为践履,发挥其实践功能。采用活动式教学,就能让学生获得践履行为的机会,强化道德行为练习,实现知行统一的要求。罗杰斯还认为个性的形成过程就是“自我”的形成过程,而“自我”的形成不是靠外部的灌输或者行为的塑造来完成的,它必须依靠自己的活动体验或经验来发现和发展,强调了知情统一和自我意识与直接体验在全面发展人中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重要价值不在于通过某种活动学会

15、某种造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的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这种真实感受是形成和提高认识,并把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原动力。体验是道德内化的必要环节,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思品课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活动课是初中思想品德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它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逐渐提 高,为人们所重视。如何在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好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是我们 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 一、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理论的再认识 我国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理论开展研究,但认真分析之下, 其观点似乎有失于简单、武断的倾向。如把“生活

16、世界”的概念理解为“生活环境”,把 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理解为回到生活原点和日常生活事件,这些认识明显是对“教 学生活化”的误解甚至曲解。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来源主要是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 的联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教育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提出在“生活里找 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做”合一1的方法论。据此,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课堂 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亲身参与为主要途径,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的内容,使学习问题生活化,以帮助学生正 确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感悟人生意义,逐步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思想品德课课堂 教学生活化应包含四层意义:(1)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 要地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及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即教育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