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203628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二卷一、积累与运用(37 分)1、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A栖(x)息 嫌恶(w) 头晕目眩(xun)B厄()运 滑稽(j) 忍俊不禁(jn)C湛(zhn)蓝 静谧(b) 更胜一筹(chu)D伫(zh)立 御聘(pn) 苦心孤诣(y)2下列书写有错别字的项是( ) (3 分)A海枯石烂 千姿百态 惊慌失措 历历在目B黯然缥缈 苦心孤诣 恍然大悟 水波粼粼C骇人听闻 诲人不倦 随声附和 莽莽榛榛D踉踉跄跄 塞翁失马 爱慕虑荣 更胜一畴3下面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D遥遥在望:指远处的东西

2、在视线以内,可以望见。C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D造物主:人们都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4找出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3 分)A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B他们兄妹的感情好的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C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D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是的事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B、语言通顺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C、人们越是精确的把握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就能认清物质的本质,从而达到认识大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D、为了避

3、免再犯错误,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6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 )(3 分) A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B 郭沫若诗两首为我们描画了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希望到天上寻找美好社会的愿望。C 女娲造人只是一个神话故事,是人们没有掌握科学知识前对人是怎样产生的的一种解释。D 旨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的清泉,使我们深受感动。7下列语句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3 分)A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B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鱼船上。C有一言,

4、可以终身行者乎?D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8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5 分)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 3.7 倍。 ( ) ( )2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2 分)(1)子曰:“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述而 ) (2 分)(2)潮平两岸阔,_。_,江春入旧年。 (五湾次北固山下 ) (2 分)(3)_ ,_ 。小园香径独徘

5、徊。 (晏殊浣溪沙 ) (2 分)(4)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 。 ” (2 分)(5)请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 (4 分), 。 , 。二、阅读与探究(38 分)(一) (8 分) 桃树、杏数、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6、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0、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文中春花和春雨的特点:(2 分)春花: 春雨: 11、写出上面两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理由。 (2 分)12、 这两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 分) 13 、文章第二段中,哪一个词语能说明在下雨的同时,还有微风在吹拂着?(2 分)(二) (10 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处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

7、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 ,讲究近景远景的( )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中”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浏览者攀登的时候忘

8、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3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有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种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浏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14、选文中括号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2 分)A 布局 层次 映衬 B 布局 映衬 层次 C 映衬 布局 层次 D 层次 布局 映衬 15、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是

9、什么?( ) (2 分)答:_16、第二段是从哪个角度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的?(2 分)_17、从全文的结构看,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 。 (2 分)18、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 选文第一段中的“一切” “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B 选文第二段中的“大多” “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C 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这两段文字以平实为主。D “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点。(三) (10 分)(甲文)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10、,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乙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偷。有人。这。减少。停止。就。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鞭数十( ) (4)驱之别院( )(5)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

11、者( ) (6)或告之曰( )(7)是非君子之道( ) (8)请损之(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 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21.乙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 分)(四)人类与技术环境(10 分)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生素、杀虫剂、电视、雷达、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 ,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 15 年其数量增加一倍。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跟技术环境的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速度极其缓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

12、认为,原始人和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 2.5 个单词。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每秒运算 5000 次到当前的每秒钟几十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还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人的大脑能否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呢?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 140 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善和效率最高的自然信息系统,这是自然界美妙绝伦的创造,是人类发明的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

13、工智能所无法超越的。总之,尽管人类创造的技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它的主人提出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22、文中三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变革 发展 演变 B 变革 演变 发展C 发展 变革 演变 D 演变 变革 发展23、本文通过 和人脑的比较,具体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比自然智能快。 (2 分)24、从第三段内容看,科学界的有识之士肯定的是 否定的是 。 (3 分)25、下面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3 分)A 在当今世界上,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B 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C 人工智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D 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三、创新写作(45 分)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