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报告-我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_802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98749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报告-我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_802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报告-我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_802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报告-我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_802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报告-我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_802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报告-我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_802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报告-我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_80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报告-我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_80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报告-我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内容提要: 我国纺织业从 80 年代起创造了辉煌业绩,但目前纺织服装的 出口竞争力却不断下降。本文从国内外两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多 种因素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重塑我国纺织业的辉煌。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 出口竞争力 ATC 协议 绿色壁垒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最早实现外向型经济转换的产业。 据 GATT 的资料显示,1994 年开始,内地已超过香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 装出口国,连续多年居世界之首。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已 从快速增长期转为结构调整期,甚至在 19971998 年,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出现 了负

2、增长,从 4563 亿美元降为 4289 亿美元。1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以及我国纺织品服装工业中的各种矛盾和弊端,严重影 响了该行业的竞争力。在新贸易环境下,如何应对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困难和挑 战,提高行业的竞争力,以重现往日的辉煌,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业亟待解决的 问题。 一、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国外因素 (一)我国加入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 协议) 世贸组织框架下的ATC 协议,它的实施结果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业 21 世纪的发展影响较大。入世前,非 WTO 成员的不利地位使我国与纺织品进口 国的双边协议缺乏多边依据,出口重重受限。我国是世界上所有纺织品出口国 中受限国别及受

3、限种类最多的国家,不能享受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中有关一 体化、年增长率、灵活条款等待遇。较其他纺织品出口国在竞争中处于极不利 的地位。我国入世后,按ATC 协议规定,在没有设限国家的配额在现有配 额年增长率的基础上,可享受 25%的增长,20012004 年再增长 27%,至 2005 年全部取消配额。2如果纺织品服装进口国确实按ATC 协议规定落实, 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工业无疑再好不过,但从相关资料看,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具体表现在: 1纺织品与服装贸易一体化比例未达一定目标。 ATC 协议规定,以 1990 年为基数,至 1998 年 1 月 1 日,至少 33%的纺 织品与服装贸易要实现与GA

4、TT94的一体化,从表面上看,多数进口国达到 了这一要求。但实际并非如此,以美国、欧盟、加拿大为例,至 1998 年,三国 均达到了这一要求,但仍有些问题值得注意:美、加在 ATC 协议生效前将设限 类别增加了,等于 1990 年以前没有设限的品种反而在 1995 年设限了。一个典 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丝绸 740、741:以前不需要配额,为应付纺织品与服装协 议的实施,在 1994 年设置配额,1995 年ATC 协议生效后再取消。这样表 面上取消了 16%的配额,但这样对出口国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和实质上的意义。 其次,ATC 一体化比例要求以 1990 年各国纺织品贸易额为基数,而目前各国贸 易

5、额变化较大,如美国 90 年进口 270 亿美元,而 98 年则为 600 亿美元,根本 无法实现向 GATT 规定的全面并轨。再者,由于 ATC 没有规定各个阶段四个部门(纤维、纱、制品、服装)一体化的比率,设限成员可自主决定他们一体化的 优先顺序。从执行情况来看,第一阶段一体化的产品均为冷门,而出口国比较 关心的敏感产品要在过渡后期才能实现。 2配额增长率较低。 进口设限国并未按协议规定增加配额,原配额增长率下的进口量与配额增 长率扩大后的进口量相比,两者无甚差别。以第一阶段为例,进入美国市场纺 织品配额实际上仅增长 1.29%,加拿大 1.97%,挪威 0.84%;还有,ATC 协议 第

6、六条对何种情况下采取过渡性保障措施做了明确规定,但美国仅在纺织品 与服装协议生效的几个月内就采取了 24 项过渡性保障措施,涉及金额达 10 亿美元,对纺织品出口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3反舞弊条款的滥用。 ATC 协议第 5 条第 4 款规定“经过调查,如有足够证据证明确实发生舞 弊时(即对真正的原产地和对此舞弊的情况有确切证据时),经各方同意,在 必要程度内采取恰当措施“可见 ATC 协议规定时,强调“确有证据“,而在实际中, 这一原则却被忽略了。美国一直夸大舞弊的存在性,美一官员曾说:“纺织品与 服装进口存在大量舞弊行为,估计每年金额为 20 亿40 亿美元“。3欧盟 也采取了严格的反

7、舞弊措施,如扩大使用特别签证国范围,特别是大供应国。 实际统计表明,他们高估了舞弊的发生率,影响出口国的正常贸易。 4通知协商义务未得到有效实施。 ATC第 4 条规定:“各成员由于发生变更,如在纺织品上实务规则、程 序或归类方面的改变,包括由于与协调制度有关的改变,在执行和实施按本协 议通报或实施哪些限制时,不应使与本协议有关的各成员之间在权利义务方面 失衡,不应对某一成员权利有逆反影响,不应妨碍这种权利的充分应用,并不 应在本协议下造成贸易混乱,“但是,美国在其原产地规则修改上并未遵循上述 规定:1996 年,美国单方面修改原产地规则,对于原先以印染整地为原产地的 布类产品,改成以织布地为

8、原产地;对于以原先以裁剪地为原产地的服装产品, 改以织片地或缝合地为原产地。此举对出口方造成巨大损失,扰乱了ATC 协 议的市场准入。 综上所述,ATC 协议的实施远未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对国际贸易自 由化并未产生太大的贡献,特别是对发展中成员的实际利益造成很大损害。 (二)“绿色壁垒“及其它新型保护主义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生不利影 响 近年国际上对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有些国家为此出台 了标准不一、形式不同的针对产品的环境要求,主要表现为市场准入和竞争力 两方面。 1对市场准入的影响。 绿色壁垒限制了不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的纺织品与服装进入市场,特别 是发达国家通过国内立法或

9、制定区域性环境标准,限制别国产品的进入。目前发达国家为避免纺织品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就规定若有以下内容不符合 标准,即有可能被限制进入市场:PH 值、甲醛含量、偶氮染料、颜色坚牢度、 重金属残留物、农药残留物、防霉变物质、防静电剂。如日本从 1974 年起规定, 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纺织品的甲醛含量须经检测并达到规定限量,否则禁止销 售。而德国在 1994 年 7 月 8 日至 1996 年 7 月 23 日,竟然接连颁布了四个消费 品法案修正案,规定禁止在所有与皮肤接触的产品中使用可以通过偶氮基因分 解形成到 20 种(后又增至 22 种)致癌芳香胺中的任何一种偶氮染料。根据这 些修正案,

10、先后禁止进口或销售使用禁用染料染色和印花的产品。于是从 1995 年开始,我国许多企业的纺织品出口因使用偶氮染料的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冲击 了纺织企业的生产出口。因德国法令本身存在的许多不确定性加之国内一些厂 商对该法令缺乏认识和了解,企业因此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2对竞争力的影响。 绿色壁垒在很多场合下,并不表现为对产品市场准入的直接限制,而是通 过环境标准的设置或提高原有环境标准,从而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种非 关税技术壁垒让许多企业尝到苦头。如Oeko 纺织品标准 100对苯乙烯的要 求不超过 5ppb,4而国内企业受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目前仍难检测和控 制 ppb 级的物质。如果让发达国家

11、检测机构检测,极为昂贵的检测费用又将大 大加大我国纺织品出口难度。另一方面,技术壁垒的制定者也为本国企业找到 了赚钱的机会,如一家深圳企业反映,欧盟进口商要求出口产品必须使用欧盟 国家生产的“环保染料“。 (三)多重挑战削弱优势 近年来,我国服装业一直在为自己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而庆幸,殊不知来自 自由贸易区新兴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的严峻性。目前,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 38%是 内部贸易,由于配额和关税保护措施、原产地原则,2001 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 服装按平方米计算的总数量比我国高出 1.35 倍,价格却低 54%。最近,北美自 由贸易区扩大到加勒比地区,即扩大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所有非洲国家。欧盟

12、 自由贸易区扩大到东欧,也扩大到上述非洲地区。我国加入 WTO 后,尽管取消 了配额,减少了配额成本,但与自由贸易区国家和地区比较仍有关税和原产地 的区别,我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在三年过渡期后还有 115%的关税。此外, WTO 成员可以以“磋商“等办法来限制我国产品进口的增长量。 为更好研究我国纺织品的竞争力,我们引用竞争力系数。它是一较简明指 标,既可以反映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也可衡量特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强 弱。竞争力系数=(出口进口)/进出口。当竞争力系数大于 0.5,表明该产 品具有强竞争力;介于 00.5 之间,该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位于050 之间表示竞争力较弱;系数在0-5 以

13、下代表竞争力较弱。 我们将日本与我国几项纺织产品竞争力系数比较如下5: 项目 日本 我国 1980 1992 1994 1980 1991 1994 1995 纺织品0510 260 14 0 17 0 007 0 12 0 13 服装 052 0 89 0 930 980 991095092 棉纱 075 0 950 810 480 17 从表中数据看出,纺织品竞争力方面,日本尽管呈下降趋势,但其竞争力 系数表明其纺织品仍有较强竞争力;我国纺织品竞争力呈上升态势,但由于进 口增长速度大于出口增长速度,90 年代后转为贸易平衡期。服装竞争力方面, 日本呈明显的进口主导型,我国服装竞争力则表现出

14、较强竞争力。值得注意的 是,日本服装进口量很大,而纺织品出口却增加、进口减少,这是由于运用高 新技术改造纺织工业,增强了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我国棉纱出口下降,则因 为近几年一大批新兴纺织品生产国,如墨西哥及东南亚等国的异军突起,成为 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二、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竞争力的内部因素 客观说,我国纺织业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缺乏竞争优势。从纺织业自身看, 竞争力的提高将更多依靠技术进步和结构要素整和的效率方面。其核心是如何 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来加快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的技术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优 化。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加之各种结构性的矛盾,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发展。(一)技术装备水平

15、不高,劳动生产率低 目前我国属于 20 世纪 80 年代或 70 年代的棉纺设备仍有 2/3,发达国家的 清梳联合机占有率为 50%,我国仅占 14%;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机、无棱织机占 有率 90%以上,我国仅占 32%。我国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 10%的设备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电脑过程控制和电脑辅助设计拥 有率较低。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发展,我国传统 技术与之差距越来越大。 (二)纺织品结构不合理和低产值化 我国纺织品出口中原料性商品和半成品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就是制成品也 是中低档服装,特别是缺乏高科技产业用布。我国出口产品档次低,附加值

16、低 的产品状况未有根本改观,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平均每吨纤维制品换汇仅 4000 多 美元,而发达国家一般在 10000 美元以上。 (三)区域互补性格局尚未形成 西部地区纺织加工能力占全国的 12%左右,产值仅占 4.5%,企业资产负债 率高于全国纺织业 12 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低于东部。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 的纤维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但服装、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结构调整力度虽然较大,但仍保留了一些落后 生产能力,产品升级步伐缓慢、存在趋同化,东中西部产业分工不明显,没有 形成互补性格局。 总之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下降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 直接影响我国市场份额,比较优势丧失,是表象;主观原因才是造成这些状况的实质。贸易保护,国际竞争,原料成本这些因素均为不易控制因素,而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