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198688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制定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关于制定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关于制定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关于制定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关于制定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制定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制定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制定青海省国民关于制定青海省国民经济经济和社会和社会发发展展第十一个五年第十一个五年规规划的建划的建议议(2005 年 12 月 9 日中共青海省十届七次全会通过)目目 录录一、青海正一、青海正处处在全面建在全面建设设小康社会的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键时期期二、全面二、全面贯彻贯彻落落实实科学科学发发展展观观三、三、统统筹城筹城乡发乡发展,加快建展,加快建设设社会主社会主义义新新农农村新牧区村新牧区四、四、实实施施优势资优势资源源转换战转换战略,壮大和提升特色略,壮大和提升特色产业产业五、五、继续继续加快基加快基础设础设施建施建设设,全面提升基,全面提升基础产业础产业水平水平六、加六、加强强生

2、生态环态环境保境保护护和建和建设设,建,建设资设资源源节约节约型、型、环环境友好型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七、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七、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发展格局,加快城展格局,加快城镇镇化化进进程程八、八、进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步深化改革、扩扩大开放,推大开放,推进进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创创新新九、九、统统筹筹协调协调,加快推,加快推进进各各项项社会事社会事业发业发展展十、十、坚坚持以人持以人为为本,构建和本,构建和谐谐青海青海十一、加十一、加强强党的党的领导领导, ,为为全面全面实现实现“十一五十一五”目目标标而而奋奋斗斗中共青海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讨论研究了全省国

3、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年)的若干重大问题,就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及总体部署提出如下建议。一、青海正一、青海正处处在全面建在全面建设设小康社会的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键时期期1.“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紧紧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提前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全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基础设施长期落后的局面明显改变,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

4、绩,特色经济框架初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增强了信心,谋发展、思和谐、盼富裕的愿望更加强烈、热情更加高涨。 “十五”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省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深化省情认识,注重实践、遵循规律,才能确立和坚持符合青海实际的发展思路,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只有始终坚持以经济

5、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不断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只有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自觉地把青海融入全国发展进程,才能不断拓展新的增长空间,促进和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只有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实现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繁荣进步;只有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保证青海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这些基本经验,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并在新的实践

6、中加以完善、丰富和发展。2.“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和环境。本世纪头 20 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进一步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们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注入了强大动力 ;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为我们落实“五个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为我们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保障;国内外资源需求

7、不断增长,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和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转移,为我们加强东西部合作,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提供了新的空间;经过多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发展,全省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全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努力拼搏,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贫穷落后仍然是我们的基本省情。经济社会发展也还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弱,人才、资金、环境压力较大;各项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体制机制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城乡居民

8、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拉大;新的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增多,处理难度加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总体看,机遇难得,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审视省情,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紧紧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积极迎接挑战而不回避挑战,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新的思路和举措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二、全面二、全面贯彻贯彻落落实实科学科学发发展展观观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

9、标,以发展与和谐为主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确保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此,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摆脱贫困和落后,关键在发展。要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在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力争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速度,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要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认真解决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扩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坚持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增长方

10、式转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把科技进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坚持引进吸收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加快城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统筹区域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加快资源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必须坚持

11、以人为本,加强和谐青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消除社会贫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手让人民群众自主择业, 、创造财富、改善生活。更加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和完善企事业改革,加快财政、投资、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更大程度地发挥

12、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破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更加广泛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从省情出发,既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积极进取,加快发展,又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统筹兼顾,量力而行;既要立足当前,抓紧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发展,谋划好未来;既要积极争取国家的大力支持,更要立足自身,艰苦奋斗,发挥比较优势,创造青海特色,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资源节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4.“十一五”时期

13、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 “十一五”时期要按照“三个确保“的基本要求,力争各项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取得新进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明显降低;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特色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重要生态保护区和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全面普

14、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乡居住、交通、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条件明显提高和改善,人口增长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就业岗位稳定增加,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三、三、统统筹城筹城乡发乡发展,加快建展,加快建设设社会主社会主义义新新农农村新牧区村新牧区5.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扎实推进。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农牧业和农牧区的支

15、持力度,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强化对农牧区的公共服务。集中力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最急需、影响面大、关系长远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对农牧业的补偿机制和反哺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牧民意愿,搞好乡村规划和建设。通过争取国家支持、引导群众参与,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改变农牧区面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6.大力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进一步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坚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调整农牧业结构。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优化区域布局,扩大优势主导产品规模,加快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牧业。发挥优势,稳步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大投

16、入,积极发展设施农牧业;提高效率,大力发展农区和城郊畜牧业;多元投入,积极发展农牧区非农产业。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壮大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畜产品加工和转化增值能力。建立健全农牧业适用技术推广、农畜产品营销、产品质量安全和病虫害防控体系,强化对农牧业的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牧民开拓市场的能力。努力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牧业竞争力,逐步使农牧业由弱变强。7.加快发展农牧区公共事业。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切实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坚持以农牧区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农牧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加快发展农牧区文化体育事业,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加快发展农牧区通信事业。8.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坚持把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