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9610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 学 计 划(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专业代码: 590102)(高中三年制)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 子 信 息 工 程 系二六年六月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高职)1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专业代码:590102)按照教育部关于制订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通知精神,根据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客观需求,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

2、坚持“注重基础、强化应用、提高能力、优化素质”的课程设计原则,在吸收和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习年限:三 年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具有从事本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高等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人才规格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良好

3、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热爱专业,掌握从事本专业目标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及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高职)2 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基本系统软件、常用应用软件的能力; 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管理与应用开发能力; 熟练掌握国际互联网的应用,具有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的能力; 具有与本专业拓展、延伸的知识技能,如:计算机商品的营销和技术服务能力、初步的检测产品及对产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

4、能力,计算机教学培训能力,电子商务操作能力等。 至少取得两个本专业的相关技术证书并达到相应的水平:如劳动部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中高级操作员证书,人事部网络程序员(或网络设计师)证书,教育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证书,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考试 NIT 证书以及国际知名 IT 厂商认证证书等。 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初步的经营管理和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美的鉴赏能力、发现力和创造力。(二) 就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定位于四个方面: 面向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从事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网

5、络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基层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安装、测试、维护与管理等有关的技术工作。 计算机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及社会服务机构,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其外围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检测工作。 计算机产品、网络产品、外围设备的销售、维护与维修。三、教学活动时间分配本计划全学程 121 周,其中理论教学 78 周,实践教学 36 周,入学教育、毕业教育 2 周,考核 5 周。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 1 周,公益劳动与机动 5 周,教学实习及技能鉴定 14 周,岗前实训 16 周。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高职)3全学程总学时 3012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1410 学时

6、,实验实习和集中实训1602 学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 11.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见附表 1。四、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本专业全学程共开设 31 门课程,其中文化课 12 门(必修课 6 门,选修课 6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 19 门(必修课 13 门,选修课 6 门)。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约为 46。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见附表 3。五、主要课程说明(一) 基础课1. 思想政治理论课(136 学时)本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门课程。本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7、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概述,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了解现行的法律法规基本内容,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兼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内容。2形势与政策( 20 学时)本课程以课堂专题讲授与辅导讨论有机结合为主要形式。通过学习使学生加强对国际和国内形势宏观、科学的认识,并从中学到科学分析形势的方法。讲授中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

8、,着重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展开,力求贴近学生,增强针对性,讲求实效性。3. 体育与健康(126 学时)按普通高校现行教学大纲和要求进行教学。通过体育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高职)4传授,结合讲授体育卫生知识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和职业体育知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态度以及乐观、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求身体正常的学生必须达到体育锻炼合格标准。本课程可开设基础体育课、选项体育课和专项选修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等

9、,以田径、体操和球类等体育项目为主进行教学和训练。4.大学语文(60 学时)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学会搜集整理信息材料,能写规范汉字,能说较标准的普通话,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5.高等数学(154 学时)本课程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课,为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主要内容包括

10、:极限与导数、微积分及其应用、空间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等内容。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现代科技知识打下基础。6. 大学英语(124 学时)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同时传授必要的语言习惯知识。在原有的英语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语法、词汇和适当的课文,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语技术资料的能力、初步的听说能力和书写简单外语信函等应用文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使用能力打好基

11、础。(二) 专业课7.计算机导论(90 学时)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高职)5本课程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入门介绍,使他们能对该学科有一个整体认识,并了解该专业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在该领域工作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应遵守的法律准则。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组成、工作原理、数制和编码、运算基础、逻辑代数与逻辑电路等)、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整机结构、系统结构等)、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网络、数据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与职业道德等)以及计

12、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中英文录入、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和字处理软件 Word 2000、表格处理软件 Excel 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8.计算机电路基础(1) (80 学时)本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路与电路模 型、电路基本物理量、电路基本元件、基尔霍夫定律、简单的电阻电路),半导体基本器件 ;开关理论基础,数制与编码,逻辑函数集成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随机读写存贮器、只读存贮器、可编程

13、逻辑阵列、通用逻辑阵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系统(ISP)编程技术),数字系统的组成,数模与模数转换,常用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通过学习,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9.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80 学时)本课程为计算机编程导论课程,以 C/C+为蓝本讲授算法的基本概念、编程语言的特点、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编程技巧和方法以及简单的功能调用等。要求学生掌握三种基本程序结构和变量、数组、表达式的概念;学会函数编译预处理、指针、结构体、位运算、文件、子程序调用的基本方法;熟悉排序、求素数等基本问题的算法。通过本课程学习,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

14、平标准。10. 离散数学(64 学时)本课程主要包括: 集合的概念、运算及应用,集合内元素间的关系以及集合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高职)6之间的关系, 无限集的特性;抽象代数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半群、群论、环、理想和域及格与布尔代数;图论学科的基本概念、欧拉图、哈密尔顿图、最小路径算法、中国邮路问题、树及平面图的基本理论;数理逻辑中命题演算、谓词演算等形式逻辑的推理规律。涉及部分数学史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以后更深层次学习计算机知识奠定基础。11.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80 学时)本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15、,指令系统,控制器,存贮器组织,输入输出系统;汇编语言,汇编语言基本程序设计,程序设计举例(输入输出程序设计、中断程序设计、系统调用及程序设计)。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会编写和调试汇编语言程序。12.计算机电路基础(2) (80 学时)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模拟电路基本 概念,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及应用,功率放大及稳压电路;测试技术概述,机电系统运动参数 (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矩、应变及应力等)的测试,过程系统参数(压力、温度、流量等),测试数据处理。13.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64 学时)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硬件、计算机网络

16、软件、互连网络标准体系、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子网(概述、数字通信基础知识、局域计算机网络、城域计算机网络、广域计算机网络、 网际互连技术);计算机网络中的高层服务(概述、局域网络服务/广域网络服务、电子邮政服务 、WWW 多媒体信息发布服务、文件传输与终端仿真服务);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与相关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用计算机网络的道德和法律法规。14. 操作系统(64 学时)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引论;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中断和信号机构;死锁;微内核体系结构;网络操作系统;操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高职)7作系统展望与中文操作系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了解操作系统的组织和运作,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5.数据库基础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