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商圈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195668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商圈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4商圈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4商圈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4商圈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4商圈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商圈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商圈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商圈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主要内容: u商圈的含义 u影响商圈的因素 u现代商圈的特点 u商圈理论 u商圈测定的方法 u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和重点学习重点:商圈理论、商圈测定的方法。第一节 商圈划定一、商圈的含义及结构 商圈是指零售企业经营形式和服务能力所形 成的销售范围。商圈既是地理概念,也是经营概念。作为地理概念,指一定距离内顾客积聚的程 度,即人流状况,完全取决于区域的选择,所以 也叫区域定位法;作为经营概念,即取决于业态种类和经营能 力所焕发的内聚力和辐射力大小作为划分商圈的 依据。商圈结构 基础商圈 边缘商圈 异地商圈观点对照:商圈的层次 商圈可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商圈次级商圈边

2、缘商圈 是指最接近店铺的区域,在这个区域 内顾客来店购物最方便。一般来说,小型店铺的核心商圈在0.8公里之内, 顾客步行来店在10分钟以内。大型店 铺的核心商圈在5公里以内,无论使用 何种交通工具,顾客来店时间在20分钟以内。核心商圈的顾客大约占55%- 70%。核心商圈 是指核心商圈的外围区域,在这个区域内 顾客来店购物比较方便。一般来说,小型 店铺的次级商圈在1.5公里以内,顾客步 行来店在20分钟以内;大型店铺的次级商 圈在8公里以内,不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 ,顾客来店都不超过40分钟。次级商圈的 顾客大约占15%-25%。次级商圈 是指次级商圈以外的区域,在这个区域 内顾客来店购物不够方

3、便。一般来说, 小型店铺的边缘商圈在1.5公里以外,顾 客步行来店在20分钟以上;大型店铺的 边缘商圈在8公里以外,不论使用何种交 通工具,顾客来店都要在40分钟以上。 边缘商圈的顾客大约占10%。边缘商圈商圈层层次 距 离时时 间间顾顾客 比例小型 店铺铺大型 店铺铺小型 店铺铺大型 店铺铺核心商圈 0.8km以内 5km以内10分钟钟 以内20分钟钟 以内55%- 70%次级级商圈 1.5km以内 8km以内20分钟钟 以内40分钟钟 以内15%- 25%边缘边缘 商 圈1.5km以外 8km以外20分钟钟 以上40分钟钟 以上约约10%区位特点人流量、顾客的流动性交通地理条件竞争店铺的位

4、置 业态选择 商品的档次 经营品种 经营规模 服务水平、购物环境 销售手段 店铺的促销手段 商业信誉二、影响商圈的因素电子商务条件零售业商圈: 地理因素的影响大大降低; 对零售企业的配送能力要求提高。三、零售商圈的测定方法(一)零售引力法则(雷利法则)雷利认为,商圈规模由于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商店的远近而有不同,商店的吸引力是由最邻近商圈的人口和里程距离两方面发挥作用。在两个城镇之间设立一个中介点,顾客在此中介点可能前往任何一个城镇购买,即在这一中介点上,两城镇商店对此地居民的吸引力完全相同,这一地点到两商店的距离即是两商店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第一,两个竞争的城市(A城与B城)在 公路上有同等程度

5、的靠近性;第二,两城市可被利用的商品或者服务 的多少以城市人口的多少为标志;第三,顾客只到一个城市购物。雷利法则的假设基础: ab b/a ab: 表示城镇商圈的限度(以沿公 路到城镇的里程衡量) a : 表示城镇人口 b : 表示城镇人口 : 城镇和的里程距离案例: 假设:城镇人口9万人,城镇人口1万人, 距20公里。20ab 15 (公里)1 1/920ba 5 (公里)1 9/115(公里) 5(公里) * * *中介点图:A地区大概的商圈雷利法则的另一种数学等式:式中:Ba是A都市从中间地C都市吸引来的销售额;Bb是B都市从中间地C都市吸引来的销售额;Pa是A都市的人口;Pb是B都市的

6、人口;Da是A都市与C都市的距离;Db是B都市与C都市的距离;N=1,n=2举例例: 某市选择一个商业区附近投资开设一个 大型SHOPPINGMALL,该市有两个中心商 业区,A商业区有8万人口,B商业区有4 万人口,A、B区域之间有一大型住宅C 区,人口有10万,C区距离A区有2公里 路程,距离B区有1公里路程,问哪个商 业区市场潜力大,企业应该选择在哪个 商业区设店? 该法则的优点:计算简便; 缺点:考虑的是两地的里程距离; 忽略了经营能力及商品本身 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耐用品或者专门品的商圈分析。(二)阿普波姆法则Da-A都市到分界点的时间距离;Dab-A都市到B都市之间的时间距离;Pa

7、-A都市的销售场地面积;Pb-都市的销售场地面积。改进: 时间距离替代里程距离; 销售场地面积的大小衡量商圈吸引能力大小。雷利法则的基础上派生而来。从不同都市销售场地 面积的角度,界定商圈分界点,求商圈的大小。(三)伽萨法则A店-位于A都市的商店;B店-位于B都市的商店;改进: 从城市商圈分析转向商店的商圈分析。雷利法则的基础上派生而来。以上三种方法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对商圈计算的结 果进行调整:在A都市与B都市之间具有竞争力的都市介于 其中;在A都市与B都市之间有河流、水路、铁路、 高速公路介于其中;A都市与B都市的人口差距非常大;都市与都市的消费层次不同;都市与都市的文化娱乐设施吸引力不同。(

8、四) 哈夫法则在一地的数个商业聚集区中,居民到各个商业聚集区购物的概率,由商业聚集区的规模和居民到商业聚集区的距离决定,具体由该商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与在这一地区内全部同类商店的吸引力综合的比率。用途:开新店时预测销售额Sj / T ijPij = n Sj / Tijj=1Pij: i地区的消费者在j商业区或商店购物的概率;Sj: j商店的规模(营业面积)或j商业区内某类商品总营业面积;Tij: i地区的消费者到j商店的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 通过实际调研或运用计算机程序计算的消费者对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敏感性的参数;Sj / T ij :j商店或j商业区对i地区消费者的吸引力;: 同一区域内所

9、有商业区或商店的吸引力。案例:一个消费者有机会在同一区域内3个超市中任何一个超市购物,已知这3个超市的规模和3个超市与该消费者居住点的时间距离如表所示。 表: 三个超市的规模和与该消费者居住点的时间距离商 店时间距离(分钟)规模(平方米)A4050000B6070000C3040000如果=1,每个超市对这个消费者的吸引力是:A的吸引力是:50000/40=1250B的吸引力是:70000/60=1166.67C的吸引力是:40000/30=1333.33该消费者到每个超市购物的概率分别是:到A的概率 = 1250/(1250+1166.67+1333.33)= 0.333到B的概率 = 11

10、66.67/(1250+1166.67+1333.33)= 0.311到C的概率 = 1333.33/(1250+1166.67+1333.33)= 0.356 Eij=Pij*Ci Eiji地区的消费者到j商店人数的期望值;Cii地区的消费者人口数; E(Aij)=Eij*BiE(Aij)-i地区的消费者在j商店购物(销售 额)的期望值;Bii地区的消费者平均每人在j商店的购物金额。哈夫模型的假设前提:消费者光顾卖场的概率会因零售卖场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消费者因购物动机而走进零售店;消费者到某一零售店卖场购物的概率受其他竞争对手的影响,竞争店越多,概率越小。哈夫模型的优点:不能区分不同业态产生

11、吸引力的大小;确定较难。 其补充和完善了雷利法则,它及适用于耐用消费品也适用于日用消费品(注意需分别计算)。 是最有效的计算商圈的方法之一。哈夫模型的局限性:(五) 实验法(小型零售店) 实地调查 电话询问 邮寄问卷 提供服务(六)商圈饱和度式中:C-某地区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人数;RE-某地区每一顾客平均购买额;RF-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的商店营业总面积;IRS-某地区某类商品零售饱和指数。 饱和度实际上是单位商业面积平均营 业额。 饱和度计算必须基于同一个产品市场或者替代性很大的产品市场。不同产品的饱和度不具有可比性。四、商圈分析人口统计分析市场需求和购买力零售市场的饱和程度店址区位的可获

12、得性其他五、 零售店的具体选址方法一、市场需求与供应密度分析方法例如连锁百货公司 假设:中等的家庭收入超过40000元每平方公里的住户数超过2000户最近三年人口平均增长率2%以上。 需求密度案例:下他图中有个区(、)符合所有三个条件;只 有四个区(、)符合三个条件中的两个;个区(、 、)只符合其中的一个条件;个区(、 、)一个条件也不符合 。(二)、多因素组合分析法六、现代商圈的特点开放性 层次性 交叉性七、现代商圈理论(一)集聚理论商圈的大小取决于商业业态和功能的积聚程 度。包括功能的积聚和同业种的积聚。(二)规模理论商圈的大小还取决于它的经营规模的大小。集聚理论受到规模理论的制约和影响,

13、积聚产生的扩散效应不是越大越好。积聚产生的群体规模要以现实的购买力来支撑。销售总量=商圈人口可投入购买力可投入购买力=收入水平消费系数规模=销售总量/保本销售额(三)层次理论多业态在地区的积聚就构成该地区商圈的多 层次。计算基本商圈的购买力水平时,要研究对边缘商圈、异地商圈的吸纳能力。(四)碰撞理论商业企业(包括单体和群体)所形成的商圈不是以等距离计算的,它的辐射面往往收到外在的阻力而改变。如受到铁路和河流的阻隔,商圈可能呈现半圆形或扇形,特别是周围地区的同业业态、同一商业功能所形成的辐射力就会产生相互碰撞和抵触,一方面可能导致中间地带购买力分流,以就近购买为标准,泾渭分明,分别计算;另一方面

14、可能产生交叉购买,相互渗透。特别是网点比较密集的城区,商圈难以以单一业态、单一商业设施计算,往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由你的集束型商圈。第二节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指在充分反映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商业发展的总量、规模、结构和布局进行宏观指导和引导,以达到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一、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目的 保护商业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 转变商业管理职能,规范政府管理行为; 发挥城市优势,突出特色经营; 完善商业功能,营造更佳的居住环境和投 资环境; 发挥流通产业的先导作用,贯彻和落实商 业科学发展观。二、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 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市规划相结

15、合; 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相结合; 商业网点规划要与结构调整和布局优 化相结合; 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和中小商店的生存 发展相结合; 规划的调节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 用相结合。三、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重点我国的城市商业网点条例从四个方 面对商业地产的开发进行规划。 首先是控制总量,即一个城市的商业网点比例及规模要依据当地购买力、 人口及经济发展设定; 第二是规划增量,一些新开发的项目 位置设在城市中心或是郊区、社区及 新开发区,需要进行科学论证。 第三则是调节存量。条例会对现有的商业面积及商业结 构不合理的商业项目进行调整,包括 一些汽车市场、农贸市场及小商品市 场进行搬迁或农改超。 第四是优化质量。 规划重点: 市级商业中心; 社区商业; 商业街; 专业市场; 大型零售业郑州市零售商业网点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