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195600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06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06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06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06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2006 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全市经济呈现出发展提速、结构改善、效益上升、后劲增强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综合一、综合据初步核算,2006 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 218.3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1%,是 2000 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 4.9%;第二产业增加值 92.1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7%;第三产业增加值 6

2、9.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 27.02:41.81:31.17 调整为 25.76:42.18:32.05。二、农业二、农业农业生产平稳增长。2006 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91.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2%。其中农业产值 5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7.4%;林业产值 2.48 亿元,比上年增长 4.6%;牧业产值 28.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渔业产值 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3.6%。粮食总产量 132.85 万吨,比上年增长 3.8%;油料 6.05 万吨,比上年下降 0.3%;棉花 126

3、46 吨,比上年增长 18.5%;蔬菜143.95 万吨,比上年增长 5.4%;茶叶 1444 吨,比上年增长 21.5%。畜牧、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出栏肉猪 134.48 万头,比上年增长 0.5%;出笼家禽 2432.57 万只,比上年增长 1.9%;出栏羊 40.44 万只,比上年增长5.1%;禽蛋产量 7.49 万吨,比上年下降 3.2%;水产品产量 7.54 万吨,比上年增长 6.0%。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206.58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 2%,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71.2%。稻谷播种面积 110.79 千公顷,与上年持平;油料播种面积 27.52

4、千公顷,比上年下降 7.2%;棉花播种面积9.66 千公顷,增长 9%;蔬菜播种面积为 39.65 千公顷,增长 0.9%。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16.59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78 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 81.97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13.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71 万吨,比上年增长 0.9%。农村用电量 2.02 亿千瓦小时,与上年持平。三、工业和建筑业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60 亿元(生产法),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2.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 1

5、9.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8.77%;国有企业增加值6.62 亿元,比上年减少 7.2%;集体企业增加值 0.03 亿元,比上年增长 5.4%;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 0.08 亿元,比上年减少 5.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 34.0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 19.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46.4%。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全年轻工业增加值 2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重工业增加值 33.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1%。工业产品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工业新产品产值 6.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9%。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市工业完成销售产值 182.98 亿元

6、,比上年增长 22.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6.95%,与上年持平。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196.48%,比上年提高 26.41 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8.7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1%。建筑业快速发展。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 19.4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2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278.66 万平方米。工程结算收入 16.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73%。工程结算利润 1.7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2%。四、固定资产投资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6 年,完成全社会投资 70.96 亿元

7、,同比增长30.8%。其中:城镇投资(含房地产投资)54.59 亿元,同比增长 31.8%;农村投资 16.38 亿元,同比增长 42.2%。农村非农户投资 8.96 亿元,同比增长 50.4%。农村农户投资 7.42 亿元,同比增长 33.4%。房地产投资持续升温。2006 年,完成房地产投资 6.83 亿元,比上年增长50.8%。商品房销售面积 64.24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57.5%,商品房销售额6.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76.2%。五、国内贸易、物价和对外经济贸易五、国内贸易、物价和对外经济贸易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2006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103.59 亿元,比上年

8、增长 14%。从城乡消费市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47.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64.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 56.17 亿元,比上年下降 9.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 92 亿元,比上年增长 9.9%;餐饮业 8.38 亿元,比上年增长87.1%;其它行业 3.2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102.28%,比上年上涨 2.28%。其中:食品类价格与上年持平,烟酒类价格下跌 1.4%,衣着类价格下跌 1.3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跌 1.7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 2.8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 3.3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

9、格上涨 0.53%,居住类价格上涨 5.9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101.09%。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2006 年,全市进出口总额 16362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15.08%。其中:出口 15653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12%;进口 709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183.7%。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招商引资 30.09 亿元,与上年持平。实际利用外资 2059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15%。六、财政、金融六、财政、金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6 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 148588 万元,比上年增长 15.4%,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47559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其中:工商税收完

10、成 27206 万元,比上年增长 19%;耕契两税完成 1815 万元,比上年减少22.3%;非税收入完成 18538 万元,比上年增长 7.4%。金融形势比较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00.88 亿元,比年初增加37.18 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56.48 亿元,比年初增加 23.29 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70.60 亿元,比年初增加 7.69 亿元。七、交通、通信和旅游七、交通、通信和旅游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 864 万吨,比上年增长 4.5%,货运周转量 70416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5.3%;客运量 1567 万人,比上年增长 3.8%

11、,客运周转量 65474 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4.2%。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 46418 万元,电信业务总收入 38222 万元。电话交换机容量 47.93 万门,固定电话用户 38.64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62 万户。报刊发行总量 1978.25 万份。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 348.4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实现旅游总收入 13.95 亿元,比上年增长 9%,其中旅游创汇 50.54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25.09%。八、科学技术和教育八、科学技术和教育科技活动更加活跃。全年争取科技项目 26 个。取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 6 项,省级中小企业科技

12、创新奖 1 项。全年专利申请 126 件,签订技术合同 9 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 2090 万元。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 1 所,普通中等专业教育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8 所(含职业学校),在校学生 3.28 万人。中小学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中学 113 所,在校学生 20.6万人。普通小学 228 所,在校学生 13.76 万人。九、文化、体育和卫生九、文化、体育和卫生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6 年,年末全市文化机构 49 个,其中:剧场 2 个,博物馆 2 个,公共图书馆 2 个,藏书量 19.8 万册。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广播人口覆盖率

13、 97.9%;电视人口覆盖率95.9%。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拥有体育场馆 913 座。全市运动健儿在省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得各种奖牌 20 枚。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全市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 21 次。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 1664 家,卫生机构床位数4028 张。卫生技术人员 7452 人,其中执业医师 2116 人,执业助理医师 873 人,注册护士 2029 人。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 251.6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 221.2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

14、35。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155 元,增加 823 元,比上年增长 11.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 5619 元,比上年增长 2.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581 元,增加 357 元,比上年增长 11%,其中工资性收入1155 元,增加 241 元;家庭经营收入 2329 元,增加 88 元。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渠道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9%。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 13.76 万人;参加基本医疗的人数 12.57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 9.77 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

15、数 8.84 万人。城镇已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环保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保障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控制新污染源、解决企业污染、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90.29%,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76.78%,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注: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20072007 年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四个随州”建设,成功抵

16、御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一、综 合2007 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257.6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 % ,是建市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62.98 亿元,增长 6.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113.27 亿元,增长 19.5%,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增加值 99.13 亿元,增长 20.5%,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14.14 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81.37 亿元,增长 12.8%。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104.17%,涨幅比上年提高 1.89 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 10.13%,衣着类价格上涨 0.2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 1.4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 1.48%,居住类价格上涨4.51%。二、农 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7.8 %。粮食种植面积 209.6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3 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 10.18 千公顷,增加 0.5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 25.53 千公顷,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