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学期试题 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95548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试题 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试题 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试题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二学期试题 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一历史第二学期试题 1考试时间:4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第 I I 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8080 分)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80 分。分。 1、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 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2、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 “社”是土神, “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 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

2、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在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3、在中国古代,有助于缓解社会上“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不公平现象的 制度是 A、均田制 B、井田制 C、一条鞭法 D、农田水利法 4、两宋时期,两浙路、福建路、广南东路科举出身的进士占了全部士人数的 27%,而在南 宋,这个数字达到了 52%。这主要是因为 A、科举制的推广 B、南方经济的发展 C、皇权得到加强 D、北方受战争破坏 5、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 礼记典礼 中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 A、工场手

3、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6、史载:(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 千万,骇人闻见。这反映了 A、北宋汴京商业规模较大 B、北宋城市突出经济职能 C、北宋时已经出现了夜市 D、北宋政府非常重视商业 7、据记载,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 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 ”这段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 随冶铁业的发展,出现了人口聚居的情况 冶铁业带 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是一家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A、 B、 C、 D、 8、某地发现了一

4、座古墓,出土的随葬品有丝织品、青铜鼎、唐三彩、碳化的玉米等。依据 上述出土文物,可以推断出这座古墓的朝代应是 A、商周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9、清朝雍正皇帝在上谕中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 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根据这种思想所制定的政策应该是 A、海禁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抑制兼并 10、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了万历年间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艺活动场面。戏台搭在街道 正中,街道周围的店铺酒楼也挤满了看客,整个街道成了演出场所。这幅画体现出明朝的 社会状况是 A、明朝时期坊、市的界限开始被打破 B、明朝时期出现资本主

5、义萌芽 C、明朝时期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松动 D、明朝时期商业发展,城市繁华 11、1522 年 9 月 6 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将一个特地制作的地球仪赠送给 18 位勇士, 并说是“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该国王褒奖 18 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首航非洲开辟了通往东方的航道 B、穿越三大洋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 C、抵达印度开通了欧亚的海上航路 D、发现美洲打开了西欧的海外市场 12、学者认为,公元 1500 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 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从发展资本主义走向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6、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13、对于印第安人而言,1492 哥伦布首次出航美洲意味着 A、 “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B、 “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C、 “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 “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 14、1618 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 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 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15、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认为:(19 世纪末)在南美洲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 不充足的

7、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 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南美各国的规划混乱 B、南美各国的外贸发达 C、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 D、南美大陆的地广人稀 16、房龙在人类的故事里写道:5000 年前,尼罗河谷的居民开始用文字记录他们的历 史,从尼罗河流域,文明转移到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布达米亚。接着,是 克里特文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兴起到 16 世纪,文明再次向西转移,使得大西洋 沿岸的国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导致“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的主要原因 是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

8、所有高考资源网A、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衰落 B、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D、工业革命的相继开展 17、1625 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 22.15 万匹,到 17 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 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 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18、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 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由此可见,黑人奴隶贸

9、 易停止的根本原因在于 A、黑人奴隶的起义和战争 B、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D、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必然 19、第一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作“黑金革命” ,这里的“黑金”指的是 A、煤炭 B、石油 C、铁 D、蒸汽机 20、19 世纪初的一则名人讣告是这样评价该名人所研制的成果的: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 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 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里的“它”是指该名人研制的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分。分。 21、材

10、料一:景德镇必浮梁之兴西乡,去城二十五里。在昌江之南,故称昌南镇。至 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 ,因改名景德镇。 (清)蓝浦撰、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卷八陶说杂编上 (1)据材料一,解释)据材料一,解释“景德镇景德镇”这一地名的由来。这一地名的由来。 (1 分)分) 材料二:明代御器厂自洪武末年设立以来,瓷窑数量不断增加,初期仅有 20 座,至宣德年 已增至 58 座。同时,民窑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产生了像崔公窑、周公窑、壶公窑、小南 窑等著名的民窑。这些瓷窑产量也极其惊人,御器厂建窑不久的宣德八年(1433 年) ,就一 次烧造各样瓷器 443500 件。官窑没落的万历年间

11、,仍有一次烧造 96624 件、239000 件等记 载。至于民窑的产量,更是无以计数,不仅占据了遍及全国的国内市场,而且远销至亚、 非、欧、美各洲,这些方面在全国制瓷业中均首屈一指。 李希凡主编中华艺术通史明代卷下编 材料三: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 ,景德镇从事瓷业的工场主、雇工、瓷商等人数已达 10 万余人。明万历年间人王世懋所著二酉委谭中描述:“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 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 ” 李希凡主编中华艺术通史明代卷下编(2)据材料二、三,概括说明,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据材料二、三,概括说明,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5 分)

12、分) 材料四:明朝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最大的差别中 世纪主要的技术发明大多数都出自中国。然而,与西方不同的是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 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性影响。四大发明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 中国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因为这里的帝国机构太封闭、约束力太强。明朝皇帝颁布 并强迫立即执行禁海令,这是中国官方对海外活动持消极态度的一个鲜明、最重大的表现。(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明朝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没有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原因。)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明朝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没有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原因。 (6 分)分) 材料五

13、:如果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 12 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 5 分钟。在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 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 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4)材料五中最先发生这个)材料五中最先发生这个“5 分钟事件分钟事件”的是哪个国家?该国发生的是哪个国家?该国发生“5 分钟事件分钟事件”的最的最 基本的原因是什么?(基本的原因是什么?(2 分)分) 材料六:图一:“克莱蒙特”号汽船 图二:“奔弛 1 号”汽车(5)依据材料六中的图一和图二,指出图一和图二中的交通工具的动力机是什么?在从图)依据材料六中的图一和图二,指出图一和图二中的交通工具的动力机是什么?在从图 一到图二的发展变化中,与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一到图二的发展变化中,与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3 分)分) 材料七:有人描述 20 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 1911 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意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 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 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