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级上册《山海关》教学设计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195459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级上册《山海关》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冀教版六级上册《山海关》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冀教版六级上册《山海关》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六级上册《山海关》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六级上册《山海关》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5* 山海关山海关教教 材: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单 元:元:江山如此多娇板板 块: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峻青的抒情散文雄关赋 。山海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胜,作者通过写自己登临这座雄关的所见、所感及产生的联想,热情赞颂了山海关的雄伟、险要,肯定了它的历史作用,进而抒发了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 ,激发爱国的情感。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2交流感悟,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情感、态度与价

2、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 ,激发爱国的情感。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分析: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两方面对山海关有一个完整的印象。2结合课文的重点词、句、段,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以及感受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课件、查阅山海关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1全班交流山海关的资料。2教师梳理并总结:本课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选自峻青的雄关赋3观看山海关图片。教师板书:山海关 出示课件二、扫除生字

3、词障碍,建立山海关初步二、扫除生字词障碍,建立山海关初步印象,了解课文内容。印象,了解课文内容。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阅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注意生字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哪几部分是作者看到的?哪些部分是作者由此联想到的?2教师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1)出示难读词语,学生评议,教师讲解、正音。出示课件(2)逐节指名读文章,教师相机指导。3全班交流初读课文的问题。交流预设: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城楼、山海关所处的地理位置、山海关的历史作用及现代作用。教师要相机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二、研读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二、

4、研读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1从作者眼中看到的山海关和心中产生的种种想法,你觉得山海关有怎样的特点?围绕这一问题,边默读课文边勾画批注。2学生进行交流。交流预设:(1)课文第一、二段作者用“好一座威武的雄关” “这号称”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雄关的赞美之情。出示课件(2)课文三、四、五自然段通过对山海关交流山海关的资料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也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观看图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对课文的大意有整体的感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牵一发动全身”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文本,用心读书,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理解课文

5、,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谈印象、谈理解、谈感受。城楼及地形的描写也能突出山海关的气势磅礴。第三段中的“铮铮响” “思慕已久” “名不虚传”等词语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与热爱。第四段通过具体写箭楼、匾额及题字的特点,突出了山海关的“气势磅礴” 。第五段作者的目光在长城的牵引下,从北至南,由山及海, “蜿蜒而来、伸展开去、直冲下来、一头扎向”等词语活化了长城的形态,让山与海遥遥相连。 “脖颈儿之上、山水之间、咽喉之地”以形象、贴切的比喻将其“险要”表达得淋漓尽致。(3)课文第六至第九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来体会山海关的特点,也可以从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等入手,找出文中具体的词、句来体会山海关的特点。(4)在理解各部分内容时,教师要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三、阅读相关的文章,拓展视野。三、阅读相关的文章,拓展视野。找出描写山海关的文章或者诗歌进行课外阅读。增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通过积累,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