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水平下降,学习负担重,是英语之祸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182605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语水平下降,学习负担重,是英语之祸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母语水平下降,学习负担重,是英语之祸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母语水平下降,学习负担重,是英语之祸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母语水平下降,学习负担重,是英语之祸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母语水平下降,学习负担重,是英语之祸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母语水平下降,学习负担重,是英语之祸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语水平下降,学习负担重,是英语之祸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母语水平下降,学习负担重,是英语之祸吗? 母语水平下降,学习负担重,是英语之祸吗? (尹洪波 北京外国语大学 语言研究所 100089) 十月二十一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2014-2016 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和2014-2016 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 (征求意见稿) ,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两个方案(以下简称北京方案)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中高考”语文和英语分值的调整:增加语文的分值,同时减少英语的分值。具体实施办法是:从 2016 年起,中考语文卷总分由 120 分增加至 150 分,英语试卷的总分则由 120 分减至 100 分;高考语文卷总分由 150 分增加至 180

2、分,英语试卷的总分值则由 150 分减至 100 分。这一改革方案的出台,必将对将来语文和英语的教学以及相关问题产生重大影响,业已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响和论争,有的支持有的反对。 笔者认为面对北京方案,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简单地或肯定或否定,或反对或支持,而是客观冷静地理性思考。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如此改革的预期是什么?根据北京方案,以及相关人士答新京报记者问的发言,可以看出如此改革,主要是为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根据历史的经验,大家应该深知,任何改革都是不容易的。而此次改革决心如此大,预期如此令人神往,真可谓利国利民,令人欣慰,

3、值得大加颂扬和鼎力支持。 然而,我们还需要思考第二个问题:试图通过增加语文分值减少英语分值,能否真正达到上面的改革预期?下面对这个问题试做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增加语文分值减少英语分值,能否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与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课业负担重,这是个不争的客观事实。要想给学生减负,关键是找出课业负担重的根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治病救人” 。中国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根源是什么呢?是因为英语在中高考中的分值高吗?笔者认为,把中国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单纯地归结为英语分值高,是不客观、不准确的,甚至是荒谬的!大家知道,中高考有语文、政治、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很多科目,别说是

4、把英语的分数降低了,即使是把英语完全2取消,学生的负担也不可能真正降下来。原因很简单:还有其他科目,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会把从英语中节省下来(如果能节省的话)的时间精力转移到其他学科。 新京报 (2013 年 10 月 22 日 A13) 调查数据也支持本文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51.96%的人认为此次改革不能真的给学生减负。事实上,中国学生课业负担重是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根子主要在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只要这种体制不发生根本变革,学生的负担不可能真正减轻。 其次,我们讨论一下,增加语文分值减少英语分值,能否使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大家都清楚,当前我国语言生活的真实生

5、态是:全民英语热,国人的母语、母文化水平大大下降。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笔者本人也对此甚为不满和担忧。面对如此的状况,有些人便把矛头指向了英语,似乎母语母文化水平下滑都是英语惹的祸:英语挤占了母语母文化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从而阻碍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种观点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而且颇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但是我们无需引经据典的长篇大论,稍加分析便会发现这种看法是站不住的。首先,从汉代到清末,两千年里国人的学习科目基本上就是国学一门,科举应试基本上也就是围着四书五经打转转。随着西学东渐,洋学堂进入我国,原来国学一门独大的课程格局被打破,西方学校的科目渐渐走进中国的课堂。 现代中学生要把

6、原来用于国学一门的精力分摊到语文、 数学、 外语、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上,而且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又增加了计算机课程。原来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语文”,现在则是用于十几门课程。 这样用于语文的时间自然就大大减少了, 被挤占了很多。 可是,显然我们不能把这个“罪过”都算在外语的头上,外语只不过是是其中的十分之一罢了! 为什么改革的大刀只砍向英语呢?难道是因为英语为西洋舶来之物?可是上面所提到的数学、 物理、 化学等科目, 哪个又不是西洋舶来之物?现代教育,如果没有这些来自西洋的科目,能行吗?美妙的诗词歌赋,能抵挡住洋人的利炮坚船吗?下面的事实也有力地证明了这种看法

7、是站不住的。事例一:清末民初培养的人才,例如王国维、胡适、陈寅恪、钱钟书,还有健在的周有光先生,他们有的精通几种外语,甚至通晓十几种外语。然而,他们的母语母文化水平非一般人能达到的。事例二:台湾对中学生英语的要求要比大陆高不少,可是台湾学生的母语母文化水平显然比我们大陆学生的要好。事例三:在英国的中学里,如果3一个班级有 7 个或 7 个以上的学生要求学某种语言, 学校就要为他们配备教师开设该语言课程。英国的中学生除了母语英语外,通常要选修拉丁语、德语、法语等几门外语。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降低了母语母文化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显而易见,把学生的负担重和母语母文化下降归因于英语,这是“找错了病

8、因” ,而试图通过如此改革来“减负”和提高母语母文化水平,弘扬和传承国学,则又是“开错了药方” 。这势必混淆视听,给我国本来就不太科学合理的语言生活产生非常严重的副作用,要而言之至少有三:第一,客观上给国人造成英语已经不再重要的错觉。第一,客观上给国人造成英语已经不再重要的错觉。 当前北京率先出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 虽然初衷是好的, 但是很容易给国人造成英语已经不再重要的错觉。 大家不要忘记,作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的英语,毕竟是国际通用语,而且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世界上大多数科技文献都是用英语撰写的,只要英美的科技在世界还处于领先地位,英语就依然十分重要。第二,客观上将大大削弱我国的

9、英语能力,从而影响我国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步伐。第二,客观上将大大削弱我国的英语能力,从而影响我国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步伐。人类社会已经跨入 21 世纪,不管你怎么看,全球化、信息化的步伐不可能停止。当下,我们生活在现实空间和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之中。而且,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虚拟空间日益重要,甚至有人预测将来人类社会是以网络为主导的社会。据统计,2001 年,78%的网络上的语言是英语,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即意味着我们将失掉这 78%的网络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但不应该降低,反而应该加强。可当前的改革举措,客观上会误导国民,大大降低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降低国人的英语能力。当

10、下之中国,最需要科技创新,政府也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要想科技创新,不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科研成果,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英语能力, 人家的语言你都不通, 读不懂人家的科研文献, 还谈何 “师夷长技” ,谈何借鉴吸收?相反,清末民初以来,凡是那些取得成绩的大家,哪一位不是至少精通一门外语呢?第三, 作为连锁反应, 还会削弱我们国家急需加强的外语能力。第三, 作为连锁反应, 还会削弱我们国家急需加强的外语能力。我国的外语规划,最初是一边倒学俄语,后来则是一边倒学英语。这种决策上的历史性错误, 造成了当下我国极不合理的外语规划局面, 使得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外语能力远远无法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

11、。我国海军,在亚丁湾护航解救被劫持人质时,因听不懂索马里海盗讲的阿拉伯方言而无法解救人质,最后不得不向俄罗斯语言专家求救。这便是我国外语能力严重不足令人痛心的铁证。美国在9.11 事件后, 经过深刻反省, 于 2006 年提出了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的 “关键语言”战略,培训了大批关键语言的外语人才,意在实现“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生事件,他们都能得到相应的语言支持。 ”当下之中国,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4该战略实施的首要条件便是语言。 在中国还没有强大到让汉语成为世界最强势的语言之前,我们要想走向世界,要想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学好外语,具备过硬的外语能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从国家战略

12、利益层面看,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在睦邻戍边、资源和反恐等方面对世界的依赖日益加强,我们的国家利益正由本土向世界角角落落延伸。因此,我国也应该尽快具备类似美国所提出的外语能力:国家利益的触角所及之处,皆能得到有力的语言支持!这就需要我们不仅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还要具备除英语之外的其他外语能力。遗憾的是, 北京方案的出台, 客观上会向社会传递一种错误信号: 现在中国强大了,外语不再那么重要了! 这势必会对本来就严重不足的国家外语能力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损害国家战略利益。 毋容置疑, 此次北京方案的愿望和初衷是美好的。 但是, 为什么如此改革呢?究其根源,大概是对母语和外语关系的不科学认识,认

13、为二者水火难容。其实,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并不矛盾。外语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构成现代人知识结构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语应成为当代国人的必备素养,外语能力已成为是重要的人生资本。掌握一门外语,就等于架起了一座知识沟通的桥梁,增加一种观察世界、表达世界的方式, 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理解,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和谐。古罗马把外语(希腊语)纳入教育范围,不懂外语就等于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欧盟要求其成员国公民学习两门外语。瑞士把境内的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罗曼语都平等地定为国语,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三种语言:母语,本国的一种他

14、族语,外语(一般是英语) 。高中阶段准备就读大学的学生,还须学习第二外语,即掌握四种语言。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在欧洲自古为常;亚洲、非洲的许多地区“双语人”和“多语人”也不罕见。 “多言多语人”是未来世界语言生活的一个发展趋势。学习外语,有助于加深对母语的认识。歌德说得好:“不懂外语的人也不会了解母语” 。外语学好了,对母语有很多益处:外语可以丰富母语,发展母语;外语学好了,更有利于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如果不是精通英语, 辜鸿铭当年怎么可能用英文翻译 论语 、中庸 、大学 ,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如果不是精通英语,他当年怎么可能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 用英

15、文讲演“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他自译为春秋大义 ) ,开中国人演讲售票的先例,而且票价还超过了当时梅兰芳的京戏?还有,如果不是精通英语,冯友兰、林语堂、叶嘉莹等先5生怎么可能用英语著书立说,印行海外,宣扬中华文化? 我国学生课业负担重,母语母文化下滑,涉及到社会诸多层面,是个异常复杂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恐怕是很困难的。但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应该能够有所作为。笔者认为,要想减轻学生负担,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行政部门所要做的不是在学科分值上做加减法,更不是像山东省那样开历史的倒车:取消英语听力考试;而是革故鼎

16、新,与时俱进,更新语文和外语的教育理念,并且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花大力气创制新的语文、外语教学纲要,编写出新的教材,研究出新的教法,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外语能力等级标准,从而使我国具备满足国家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所需的足够的外语能力,力避一刀切,全民盲目学英语:这才是切合实际的当务之急!惟其如此,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国人母语和外语水平普遍不高、 学习效率偏低的时弊痼疾, 才有可能真正为学生 “减负” ,才有可能提高国人的“国学”素养! (2013-10-31)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博士。 地址:100089 北京西三环北路 2 号 169#。100089 北京西三环北路 2 号 169#。 电话:010-88818397;1581038185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李宇明 2009 外语能力是重要的人生资本 ,载于中小学英语综合语言技能与分级学习丛书序 。 李宇明 2010 中国外语规划的若干思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