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180198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答案】C 【解析】 Atn/dn,y/yn,nn/nn;Bxin/xin,b/b,xi/y;Cd/du,zhng/chng,ji/ xi;Dcn/ shn,m/m,x/ch。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

2、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 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 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 山下,分类处理。D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 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 【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 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

3、境。信手拈来: 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 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 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 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 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 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 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 植

4、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 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 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咸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 【解析】属“提取关键词”题型。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 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 性的词语。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接着”、 “最终”提示我们这 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

5、 “施魔法”、 “光合作用”。4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5 分)(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 30 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 美。(1) (2) 。 【答案】(1)安徒生;海的女儿 。 (2)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解析】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愿或 赞美。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6、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 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 “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 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 析。(4 分)【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 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

7、)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 “橘柚香”具有时令 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 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 “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 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 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 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不见复关

8、,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诗云:“ ,半于九十。 ”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4)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5)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6)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答案】(1)泣涕涟涟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行百里者 (4)疑义相与析(5)剑阁峥嵘而崔嵬 (6)不知天上宫阙 又恐琼楼玉宇 【解析】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一句难度稍大,其他都比较容易。其中诗经卫风氓 未选入教材但在考试说明规定的 39 篇之内,然而多年未考,今年

9、再不考查,怕是说不 过去。此外,这几年杜甫、苏轼都常考查,而李白一直未曾考过,今年考到实属预料之中。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溜 索 阿 城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 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 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 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

10、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 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 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 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 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 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 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

11、着倒手拔索,横在索 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 声应道:“不消。 ”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 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 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 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

12、。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 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 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 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 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 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 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 汉子们跟前。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

13、,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 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选自阿城精选集 ,有删改)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 分)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 临其境。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 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 “俯望怒江, 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 分)【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

14、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 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 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 其中任何一方面。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 分)【答案】(1)“懒懒”地说话、 “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 成竹;(2)敲一敲溜索, “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15、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 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 分)【答案】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 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 艰险;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 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 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