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79878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学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学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学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学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学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地理初中地理“学案学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抚顺市三十二中学抚顺市三十二中学 徐爽徐爽“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活泼、主动和终身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既是我国中学教育基础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修课,又是相对于语、数、英、物、化等学科来讲,容易被学生、甚至被家长忽视的“非中考学科”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习惯等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在由一名教师和几十名学生组成的课堂上面向全体?怎样兼顾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的学生群体

2、?怎样关注学生并引导其亲身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学习乐趣,从而激发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带着这些问题,2005 年开始尝试设计、使用“学案” ,并在此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和反思。 一、遵循的原则1、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学案”是使师生思维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尽快“并轨”并有效前行的载体。其内容决不能仅仅是几道习题,而必须是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与教学活动相吻合,与教师教学思路相匹配的问题和活动设计。因此“学案”是与“教案”同步完成的。且两者的要求及内容也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导学导思的原则。为促进思维发展,更方便于学生在实施和记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提高,设计“学案”时,应尽量避

3、免出现大量的“填空题” ,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强调问题的启发性和活动的探究性。使学生在独立观察、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将知识拓展、内化,达到学会思考、善于迁移的目的。 3、减压激趣的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学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除在问题设置和情境营造上有所侧重外,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取消了地理学案中“课后作业”这项常规内容,并尽量减少布置以笔答形式出现的课前预习任务。 4、简化、优化的原则。由于地理学科教师人数较少,一人承担 1 个年级甚至 2 个年级教学任务的现象比

4、较普遍。教师在备课、上课的同时,再完成相应的学案设计及制作工作,难免会感到精力不足。为此,进一步简化了“学案”中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等环节,而是把对这些内容的强化渗透在实际教学的每一项活动之中。同时加大精力投入,对“学案”中课内探究部分做更精心的设计和制作,以规范的打印文稿呈现,保证版面适中、布局合理、图文清晰。力求使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强化技能、丰富情感,优化教学效果。 二、设计的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主题形式的学案。 1、实验报告式。比较适合学生需要通过动手演示来说明地理现象、解释地理原理的教学内容。例如:地球的自转一节课,学生依托学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小组利用手电

5、筒、地球仪和人物大头贴,模拟出太阳、地球和人类的宇宙空间,并通过演示(向不同方向拨动地球仪) 、观察(自转及其方向对地面昼夜状况和日出日落方向的影响)等过程的记录和分析,对地球自转的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测量图纸式。要求图形简明、长度及大小精准。尤其适合于地图三要素 、 等高线地形图等以培养学生地理技能为主的授课内容。例如:由“学案”中的一幅设计巧妙、绘制精准的“校园平面图”入手,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利用图纸进行测量、计算和思考,从而深刻理解地图上比例尺的重要意义,以及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的变量关系,掌握量算距离、从地图上获取正确信息等技能,更2好的完成课标要求。 3、综合训练式

6、。以填图、填表、填空、回答问题等形式,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和应用,并将其学习过程在“学案”上进行整理和记录。是地理学案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更多的应用于地理分布或区域地理的学习,如大洲和大洋 、 日本等课。 4、结构框架式。比较适合于地理复习课。利用学案,使学生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从而形成比较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 三、注重的功能 1、自主与探究功能。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重要区别在于教师可以利用学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民主的探究空间。在精心设计的“留白”处,学生有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动手、动脑,感知地理事物、形成地理

7、概念,在真实经历的前提下,形成更深刻的体验。例如气温的分布一课,引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情况,可以用日或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那么,若要了解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呢?”学案上呈现一幅标注出不同地点气温情况的草图, “怎样使这张气温图看起来更清晰,更便于我们分析此地的气温状况呢?”七年级的孩子们在七嘴八舌的争议中拿着草图“开刀” ,因为有了前面学习“等高线”的基础,很快, “等温线”跃然纸上、“低温中心”和“高温中心”的特点也水落石出。学案成为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工具,学习也取得了举一反三的效果。2、暗示功能。课堂上,学案以文本形式呈现给每名学生,学

8、案中除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梳理与整合以外,还可结合实际,利用文字、图画、诗词等设计,对学生进行有效暗示,以引发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求真进取的情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地图三要素一课的学案中,要求学生动尺、动笔,量算“校园平面图”上教学楼的实际长度,在图的旁边,打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八个小字,教师省去了三番五次的强调和叮嘱,学生却在文字的暗示下, “量”的更精心, “算”的更仔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板块的运动一课,以一幅陡峭山地的简笔画为学案背景,划分出以“山地”为主体的探究区和以“天空”为主体的资料区。探究区内,用五个越登越高的“脚印”

9、 ,向学生提出观察、演示、假设、求证、解释现象等五个难度愈来愈大的探究要求。同学们显然都读懂了这里面的暗示,不仅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热情,思考的氛围和专注的态度,也使这节课的探究活动更加扎实有效。3、辅助功能。学案比多媒体投影距离学生更近、比板书呈现的内容更丰富具体、比教材反映的教学思路更贴近课堂、比各种成套的练习题更能体现师生活动的交互性,因此,在设计使用学案过程中,也要尽量挖掘出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辅助功能。例如:可将教材中前后跨度较大的素材、图片和各种课外补充资料进行整合,使学生在丰富实用的“学案资料库”中就相关问题进行有益的分析和探索;还可利用学案,进行文字式的师生对话交流等等。 四、应用的

10、效果 1、提高了教学效率。过去的地理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灌输式” 。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多的是在“听”与“看”的刺激下完成的,即使当时跟上了,信息也多是停留在瞬时记忆的状态下,条理不清。而学案的使用,使学生们不仅真正经历了发现、探究、思维、梳理、总结等学习过程,还使他们在学案的引领下,用有效的文字记录了这个过程。许多思考时犹犹豫豫、交流时似是而非、落笔时马马虎虎的问题,都在亲自动手完成学案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和明确。同时,由“听” 、 “看” , “想”到“写” ,学生的大脑经历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行为过程,对相关学习内容掌握的也更加牢固。过去,每到期末,总要印发大量的复

11、习题篇给学生,并严格督促和检查他们的完成情况。很多同学的高分成绩,都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得来的。使用学案以后,复习期间,教师指导学生自行整3理保存着的学案,串联知识、归纳要点、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学生利用这个过程,及时巩固理解、强化技能,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背”的少了、 “会”的多了;负担少了、分数多了。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学生更是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激发了学习兴趣。设计学案,促使教师的关注点必然由“怎样教”转变为“怎样学” ,切实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实际生活经验和可能有过的情感体验,力求使他们在近距离文字体现的学案的引领下,精力更集中、探究更主动,不仅被某些具体的学习

12、内容所吸引,还在自主与探究、思维与联系、合作与交流、总结与评价等多样的学习方式下体验思考、激辩、碰撞的过程,从而更多的享受成功、收获快乐。 五、后续的反思设计使用学案,是教师以辅助教学、提升效率为目的的“自觉行为” ,在探索与实践中,总是引发不断的思考。 1、不套用固定的学案设计和使用模式。不同特点的内容、不同基础的学生,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模式也应有所不同。固定的套路和环节,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疲惫感,还会限制教师教学思路,束缚学生学习行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适合本节课的,就是最有效的。 2、控制学案中文字阅读量与书写量。课堂时间很有限,大量的文字阅读或书写,学生会在紧张的状态下失去有

13、灵性的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使教学活动变得意义不大。 3、慎重使用课堂上的小组竞争机制。七、八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往往思维活跃却缺乏更多的理性,不易调控。小组竞争很容易使他们本不清晰的学习思路,在过分关注小组得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涣散,争来了分,却失去了得分的价值。学案的使用,使地理课堂的探究性、开放性、自主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不断反思、调整、完善的同时,也总是要面临新的问题:例如:由于课堂时间和学案篇幅的限制,学案中必须着重体现知识的要点和能力的训练点,而学生在自学时,往往以看书找答案的心态去完成任务,忽略了阅读理解和探究的过程,降低了学案的使用价值,增加了课堂监控的难度;再如:学案教学中对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安排和强调、对书写与记录的要求和落实,都使教学任务与课堂时间成为一对最突出的矛盾,不易解决。诸多问题,引发了更多的思索,怎样使地理教学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有所突破?怎样将学案教学的效果最大化?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与反思中,会寻找到一条更宽、更远的教学之路。参考文献: 1、 地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7 月2、张捷、杨影主编 初中地理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 年 7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