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级上册《一颗小豌豆》教学设计之一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4177259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三级上册《一颗小豌豆》教学设计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S版三级上册《一颗小豌豆》教学设计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S版三级上册《一颗小豌豆》教学设计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S版三级上册《一颗小豌豆》教学设计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三级上册《一颗小豌豆》教学设计之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一颗小豌豆一颗小豌豆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 6 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豌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教育学 生要有爱心。3、开展想象,学编故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平时见过豌豆吗?谁能把你见到的豌豆的样子说一说?2、 (出示课件)一颗小豌豆从豆荚房里跳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你能 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吗?(让学生畅所欲言)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出示课题)【兴趣是学习的内驱

2、力,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创 设悬念,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2、检查自学情况。(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2)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3)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 “开火车”读等)(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读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3、梳理学生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学习目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 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3、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五颗小豌豆都有怎样的愿望?你最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引 导学生抓住第五颗小豌豆的话,体会小豌豆的美好品质) 。(2)小姑娘病得很厉害,是怎么好起来的?(引导学生学习第 1119 自然段,体会小豌豆的成长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帮助小姑娘树立战胜 病魔的信心。 )(3)从哪些地主可以看出小姑娘“从心底里感谢他”?3、回顾全文,体味感悟(1)你喜欢这颗小豌豆吗?为什么?(再次体会小豌豆的美好品质)(2)假如你是小姑娘,你会对小豌豆

4、说些什么?【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 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 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4、选择其中一颗小豌豆,发挥想象,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实用价更高。本环节中的学编故事的安 排,让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学 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一颗小豌豆是三年级上册一篇略读文,课标对略读课文的是粗知文 章大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 通过理解,体会小豌豆用自己

5、的长大满足小姑娘的愿望,帮助小姑娘战胜病魔 的信心,表现小豌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设计时,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本课的主题,在导入新课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借助多媒体 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 习氛围中去。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难看出,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的主旋律。教学过程中, 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识字,自我发现,大胆质疑,又让学生 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3、注重学生想象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提出了假如你是小姑娘,你会对小豌豆 说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和“学编故事“这一拓展性作业,让学生充分展开 想象的翅膀,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起 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