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175121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新课程实践体会何明芬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一个难忘而又倍感忙碌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记得,在去年暑假,与各位同行一起参加培训时,耳边听得最多的就是“新课程到底该怎么上才算好呢?”“第三章的天文地理部分该怎么上?” “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心里还真没底”等等。带着一脸的困惑,一脸的迷惘,我们匆匆走上了新课程的讲台,只有走上了讲台,我们才发现原来学习的东西还远远不够用,“在游泳中学游泳”这是我们每一位在座教师的切身体会。一学期下来,尝尽了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今天,有幸在此跟大家作一交流。一、科学教学,贵在探究12月 16 日,我作为县科学中心小组的

2、一员,有幸去嘉善参加了嘉兴市科学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共听了三堂展示课,课题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其中,嘉善新世纪学校的黄万明教师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引导学生引吭高歌团结就是力量 ,引出问题,“宏亮的声音是怎样发出,又是怎样传入到人的耳朵的呢?”接下来安排一个学生活动(四人小组) :利用桌上的器材(音乐铃一个,两个木质的接力棒,带水的水槽,两块小石块,尺、箫等)探究声音发生的原因,记录几种发声的情况填写在报告单上。你瞧: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中玩、玩中学的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5 分钟后,学生活动小组的代表纷纷发言了,发言时间 5 分钟左右。学生的探究结论虽然不

3、够“标准”,但与正确答案也是八九不离十了。接下来是教师总结(板书)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本来利用传统的传授法1-2分钟就可解决的问题,黄老师用了近十分钟,把静态的知识利用动态、自主方式生成,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透过实验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又如,在黄老师的下半节课中,师问: “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来帮助?”生: “空气”师: “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吗?”引入探究从建立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几个步骤进行了探究。接着又从固体、液体能否传播声音进行探究。整堂课从探究开始以探究结束,又布置了几个探究的作业,例“青蛙是否靠声带振动2 发声?” “口琴、钢琴是

4、怎样发声的?”等。 本学期我们也尝试了许多有关探究课的教学。例:在上到“黑盒子里面有什么”这一 内容时,老师分发给每个探究小组一个装有小物品的黑盒子,一块磁铁,并按照下表进行 探究: 方法现象判断1 2 3 想不到,几分钟后,学生们都高高地举起了手,踊跃上台发言,你听,这位同学在介 绍探究的过程: 方法现象判断方法 1,用磁铁吸不住不是铁方法 2,摇一摇滚动球状方法 3,闻一闻有桂圆香味是桂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由学生自己亲自拆开这个黑盒子,看看自己猜测得准不准。你看,他的双手在众目睽睽之下激动得近乎发抖。“哇!猜对了!”师生为之激动,掌声不由自主地响起来了。在探讨脚印的长度与身高关系的内容时

5、,很多探究小组根据事先调查布置的调查任务,把爸爸、妈妈、自己、朋友四人的身高与脚长的数据统计。在课堂上,老师提出探究问题“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时,四人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析、计算、汇总,小组发言“ 7 倍关系” ,有的“ 7 倍左右” 。老师也亲临实践,确实是7 倍。老师惊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别看小孩年龄小,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又如, 物质的溶解性一节,从提出问题-建立假说 -实验检验 -交流。这是一个典型的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竞也完成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通过这个探究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

6、能力、书写能力(比如表格的制作等)再如,我们在上第四章熔化与凝固一节时,可安排学生在实验室里上这节课,通过动手实验填写熔化过程记录表画出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比较两种物质的熔化有什么不同。这里虽只包括了探究的部分环节(没有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 ,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但也属于探究。因此,探究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环节。贯彻探究教学的体会: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学科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新科学课程将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3 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科

7、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一学期下来,由于,教师平时比较注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本次期末大考中,学生在“科学实践与探究”整个大题的得分还是很不错的。二、科学教学尽可能体现生活化12 月 16 日,在嘉兴市科学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在秀城区元培双语学校的万胜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其中有这样几段情景:情景一:师: “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师演示:边拉响“皮老虎” (制作:一块竹片,中间横向并排钻两个小孔,用一根较粗的棉线穿起来,拉动时发出“呼

8、、呼”的鸣叫声),边问学生“声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以前童年时的孩子自制的“土玩具” ,被老师搬进了课堂。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土玩具”深深地吸引住了。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动起了脑筋。情景二:师: “声音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师演示:拿出土制的模拟“听诊器” (制作:一个蛋糕盒,一只钟放在盒内,两根塑料管子从里面一直伸到外面) ,请一位学生上台把两根塑料管子插入耳朵,听听并说说里面有什么?生: “钟”师: “钟声是通过什么传递到你的耳朵里的?”生: “两根管子”导出结论:固体能够传声。在我们第一册的教学中也有如下的例子:在上体积的测量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一些标有单位体积的空瓶子,课堂

9、上,老师说“拿出你们的空瓶子,并仔细观察瓶上的商标标有多少体积时” 时,学生的桌子上一下子摆满了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瓶子,“老师,我的瓶子上标有500 毫升” 、 “我的标有 450 毫升” 、 “我的标有 1.25 升”, 师问: “1.25升等于多少毫升呢?”“1250毫升”学生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 生活教材直观、 形象、具体,有利于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本学期的期末统考中,第一个选择题就是生活题“一瓶普通的易拉罐饮料的体积最接近于多少亳升?”可见,科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又如,在物质的酸碱性一节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准备了桔子20 个,葡萄、苹果、4

10、梨、草莓、弥猴桃、提子等许多水果,还准备了醋、洗洁精、洗发水、肥皂等是常生活用品,通过学生的品尝、闻气味、用手摸、动手做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体验生活中的科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感觉、味觉、视觉、听觉等器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体会:老师不仅要关注科学教材,而且还要善于关注生活。充分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自制教具,体现科学课堂的生活化。不但给学生以亲切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课堂中的一个亮点。这样的课堂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无意识注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科学实验教师,要想深入地推进新课改,首先要下功夫进行有效性自主学习的

11、研究,创设科学课堂教学的新境界。多一份慈爱,少一份呵斥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 “ 情”和“ 爱” 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用一颗童心对待学生。教育是针对人的,而且是初为人的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

12、,学校才会成为乐园。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还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只有在上述富有情感的平等和谐的交流中,学生才能“ 有话总爱跟老师讲 ” ,“ 有事总爱找老师帮 ” 。这种 “ 求学” 的境界,也正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放得开 ” 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

13、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收得拢 ”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学生能够经常说: “ 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 我还有 我认为 ” 这是学生投入了自主性学习的又一标志,要达到这样的愤悱状态,教师就不能轻易否定学生5 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在老师眼里,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

14、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真实的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 “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 ,这样,才会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发挥我们的新课改强调的是“ 自主、合作、探究 ” 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

15、垄断地位。如何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这些形式不流于形式?我们应提倡 “ 三主” 、 “ 三不” 的组织原则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在玩中学,以“ 活动” 为主、不“ 锁住 ” 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 发现”为主、不 “ 代替” 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 鼓励” 为主、不 “ 钳制” 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

16、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抢抓稍纵即逝的教育资源在传统的计划课堂下,我们的教师惟教案独尊,不敢越教案半步。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意外情况,要么把学生毫不客气地训斥一顿,要么自己被气得七窍生烟乱了方寸。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重新确立教育资源观:教育资源无处不在,瞬时即逝的教育资源尤其宝贵。学物质的酸碱性一节时,让学生从品尝桔子开始引入本堂课的教学;学习观察蜗牛时,先由学生从课前抓蜗牛,再从抓蜗牛的经验引入蜗牛的生活习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怎样观察蜗牛等等实例,都是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使整堂达到深入浅出,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教学。几点困惑 :1、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实践2、课堂上怎样做到既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要注意到双基的真正落实,因为我发现,这次期末考试,实践与探究、情感体验部分都做得不错,但基础部分比以往的期末考试来得薄弱。3、关于重点、难点的把握上还要多下功夫。2004、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