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1第1课导学案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173615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1第1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必1第1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必1第1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必1第1课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必1第1课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1第1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1第1课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 学年上学期望江四中高效课堂导学案学年上学期望江四中高效课堂导学案高一历史(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高一历史(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初稿:王青华 审核:历史组 单元掠影单元掠影:开篇演练:开篇演练:打开课文 P19(第 19 页,下同)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 ,注意朝 代与世纪的对应关系。如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是 世纪 期 (选填“早/晚” ) ;三国开始的时间在 世纪 期;13 世纪中国处于 (朝代名称) 。1840 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从古代步入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 在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

2、制度中,你认为哪些政治制度较 为重要?谈谈你的理由。2 在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我们会见到,随着秦的统一,许 多新的制度建立起来。阅读课文后,你能找到几个?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结合 特点尝试概括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含义。3 请在第 3 课第一目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对应找到西汉初、汉武帝时期、唐 末五代、宋初、元朝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典型事例。研究变化情况后你 (们)有何启发?4 在第 4 课课文中,明太祖、明成祖、康熙和雍正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统 治?联系从秦到清君权与相权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特别提醒:特别提醒:要区分春秋与战国的社会性质、秦国与秦朝、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

3、差别;要留心中外内阁的不同、王权与皇权的适用时期。第第 1 课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考要求与考纲考点高考要求与考纲考点: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分封制的辨识(文言、图 片)与应用(事例、破坏、意义) ;宗法制的辨识(文言)与应用(依据、特点、 现实事例等) 2.与郡县制、行省制等知识联系;与古代西方的政治知识联系 3 目前多“选择” ,也有考“材料解析”的可能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应用 预习提纲:预习提纲: 阅读引言,你能找出哪些信息?一 从禅让到

4、王位世袭 1 据说大禹年老时曾打算把王位传给辅助自己治水的伯益,这种“传功” “传贤” 的方式是之前“ 制”的延续。但最终禹的儿子启杀死了伯益,取得王位。 三字经中“禹传子,家天下”的说法印证了 制的存在。你 认为这两种制度哪一个较好?谈谈你的理由。2.“国之大事,维祀与戎”反映了商周时期甲骨文记载了哪些内容?3 P5 学思之窗:史记殷本纪中关于伊尹和太甲关系的记载,你能看出商朝 的相权有多大吗?4 阅读资料: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文化工程, 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 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

5、关的系统工 程。该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 1996 年 5 月 16 日正式启动, 到 2000 年 9 月 15 日通过国家验收。本课正文开始的“约公元前 2070 年”就是 此项工程的成果之一。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西周初年有几次大规模的分封?分封的目的是什么?周天子给诸侯分 封时,诸侯可以得到哪些东西?诸侯的来源是哪些人?如果一个平民比较贤 明,周围的的人都称赞他,那么他能否成为诸侯?2 对照 P5 图片,你有什么认识?对照 P5 地图,指出诸侯的类别 ,并 找到“主体”。3 按照分封制,西周统治阶级分几层?西周的分封有何意义?4 举例:分封制的破坏。并总结 “破坏”

6、的做题方法,探讨 “破坏”的原因。假如你是一个姬姓诸侯,你拥有哪些义务和权力(利)?你在春秋 战国时期可能会遭遇哪些情况?三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 宗法制的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 治的制度。在这个含义中,你能找到 “目的”和“依据”吗?2 宗法制的特点:(提醒:注意大宗与小宗的相对性)3 宗法制的影响:对当时: 对现在:4 对于 P6“历史纵横”中“礼乐制度”,你(们)有何看法?知知识识强强化化: 1 区分宗法制与分封制: 看到“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陪臣”“等级”“国” “家”“封邑”之类的词语,有可能是 看到“嫡庶”“长幼”(年龄)“贤愚”“

7、宗祖”“家族”“乡土” “亲情”“风俗”之类的词语,有可能是 2 关于宗法制中的 “嫡长子继承制 ”: 王宠二妃,赵妃第一年得一子甲;第二年又得一子乙,同年李妃得一女丙; 第三年李妃得一子丁;第四年王立李妃为后。那么继承王位的最有可能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根据宗法制,百年后继承王位的是 ( )身份子女正妻A 三哥(痴愚) B 长女(贤淑)妾一C 大哥(英勇)妾二D 二哥(残暴)3 宗法制的影响: 葵丘之盟载:齐桓公倡议, “毋(不要)以妻为妾也,毋以妾为妻也 ”。 其根本目的是( ) A 防止妻妾争宠,扰乱后宫 B 劝奉各诸侯洁身自好, 自守疆土C 维护东周王室权威,尊王

8、攘夷 D 避免统治者内部纷争,巩固统治 有新闻报导, 2012 年春节返乡车船客流量超过 30 亿人次。这种 “不远 千万里,温暖是亲情 ”的震撼性场面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形成这道 风景的根源我们可以在( )中找到。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能直接体现宗法制的负面影响的选项 是( ) A“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C“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D“吾家规甚严,动辄鞭笞,无顾齿长 ”本本课课心心得得:参参答答:第一单元:开篇演练: 公元前 3 晚 公元 3 早 西夏、南宋、金、元 近代知识梳理: 1 禅让制:选贤与能,保

9、证部落的生存与发展等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时期的王位传承方式,体现社会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等分封制:是中国奴隶社会中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课文多出难以理解(学生)等宗法制:较成熟的早期政治制度;今天某些社会现象与之有关,题目较难(学生)等2 皇帝制度: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影响深远等三公九卿制:相互帮助相互牵制,集权于皇帝,体现家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等丞相制:此时的丞相位高权重,为皇帝所忌;辅佐皇帝,总领百官等郡县制:体现中央集权、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只有俸禄没有封地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含义: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种维护统治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

10、权力由地方向中央集中,中央向君主集中,皇权至上是该制度的核心所在。3 西汉初,郡国并行制;武帝时期,实行 “推恩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宋初,充实禁军,文官当道,通判监督,转运财政。启发:总体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也有反面情况(学生要先意识到这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4 明太祖:废除丞相,设殿阁大学士做顾问;废行省,设三司等明成祖:始设内阁作为顾问机构康熙:设立南书房,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雍正: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等看法:君权不断加强,清朝达到顶峰,相权不断削弱,明初被彻底废除。第 1 课:一 1 禅让 王位世袭禅让:“选贤与能”,相对公平 ;“天下为公”,合理分配劳动所得王位世袭:社会进步,

11、生产力发展等2 祀:祭祀(宗庙) 戎:战争3 商朝相权很大,甚至可以左右王位的传承与废立二 1 两次(武王伐纣后,周公旦平息叛乱后) 目的:维护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土地和人民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不能2 同姓王族:鲁、晋、燕、卫等;异姓功臣:齐 异姓古代帝王的后代:楚、杞等主体是王族3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意义: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4 例:楚王问鼎、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小国朝觐大国而不是天子、陪臣当道等。方法:等级秩序的有意颠倒与破坏。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12、、朝觐述职以及在自己封国内实行再分封权力(利):在自己的封国内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春秋战国:参与争霸 ,吞并小国,实行改革变法,接纳四方之士;召集或参加会盟;读到论语道德经墨子等书;统一天下等(开放性)三 1 目的:巩固统治 依据:父系血缘关系2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相对的大宗与小宗关系;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等3 对当时:维系了奴隶主贵族内部的团结和稳定,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家族,尊重师长的情感;压抑了个性的抒发,形成内敛封闭的民族性格,容易扼杀 “异类”和“创新”等知识强化: 1 分封制 宗法制 2 D A 3 D B D参答参答: 第 2 课 课前预习

13、:1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广纳众议等2皇帝制度: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影响深远等三公九卿制:相互帮助相互牵制,集权于皇帝,体现家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等丞相制:此时的丞相位高权重,为皇帝所忌;辅佐皇帝,总领百官等郡县制:体现中央集权、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只有俸禄没有封地等3 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包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两层含义。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这是我

14、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影响:是古代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形式,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专制集权在后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了世界潮流。课内探究:1 怎样对地方上实行有效管理。 (要不要继续实行分封制)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相同点:性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不同点:分 封 制郡 县 制时代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与中央 政府的 关系受封诸侯在自己封国里享有很 大独立性,国君位可以世袭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定期 向中央报告,且没有固定的封地影 容易形成割据局面,随着社会生产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响

15、力的提高,不利于统治一划分 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 父系血缘 为 基础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 地域 划分3 略历史法庭:主张被告无罪:谈论秦始皇的历史贡献:统一六国,结束战国割据局面;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基本政治格局;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有利益经济文化的发展;征服百越,构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北击匈奴,保护了中原先进文明;修筑长城,造兵马俑,给中华民族留下了辉煌灿烂的历史遗迹等主张被告有罪:谈论秦始皇的残暴:严刑峻法,秦律苛刻;修长城、骊山墓,造阿房宫,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焚书坑儒,摧残文化;个人意志,反复无常等(开放性)强化训练:15DABCC 610ACBCD 1113C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